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环境中的利他惩罚:特点、影响因素和机制

网络环境中的利他惩罚:特点、影响因素和机制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丁道群等人认为,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所以现实生活规则与道德规范对不同性别的束缚和要求有可能被消除,且由于他人在场而抑制助人行为产生的旁观者效应也会被减弱。同样,赵欢欢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大学生被试均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网络行为,表现出相似的网络利他行为,网络当中的旁观者效应减少。

网络环境中的利他惩罚:特点、影响因素和机制

丁道群等人认为,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所以现实生活规则与道德规范对不同性别的束缚和要求有可能被消除(丁道群、沈模卫,2005),且由于他人在场而抑制助人行为产生的旁观者效应也会被减弱。同样,赵欢欢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大学生被试均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网络行为(赵欢欢等,2012),表现出相似的网络利他行为,网络当中的旁观者效应减少。而近期的研究证明旁观者效应仍然会在新媒体内容中出现(Fischer,Krueger et al.,2011),并且存在网络旁观者效应(Palasinski,2012)。有研究指出在网上通过电子邮件求助时,电子邮件接收者人数会显著影响被试的助人意愿和助人的质量。而在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也显示出旁观者效应,即虚拟社区的规模显著影响知识共享的效率和质量(Lewis,Thompson et al.,2004;Blair,Thompson et al.,2005;Carrie A.Blair,2005);有研究者对400个聊天室里的利他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聊天室的人数和得到帮助所需要的时间显著正相关(Markey,2000)。也有人对电子邮件中的利他行为进行了实证的探讨,表明其他人的在场减少了回复E-mail的意愿,但对E-mail不回复的人数与在场的其他人的人数不成比例(Carrie A.Blair,2005)。同样,也有矛盾的结果出现,即在虚拟社区的人数会促进助人行为的出现(Lewis,Thompson et al.,2004)。(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