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困扰:解决方法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困扰:解决方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总体上说,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较高,但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形成自我意识发展的种种困扰,以致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四) 过分的独立意识和过强的逆反心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独立意识日益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和家长的娇惯溺爱,使大学生自决意识非常强烈。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困扰:解决方法

从总体上说,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较高,但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形成自我意识发展的种种困扰,以致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困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

自我接受是自己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才能和局限、长处和短处都能客观评价、坦然接受,不会过多地抱怨和谴责自己。对自我的接受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但过度接受就是自我扩张。他们高估自己,对自己肯定评价过高。这种人拿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拿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吹毛求疵。他们人际交往的模式是 “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过度自我接受的人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且高估自我,滋生骄傲,对自己提出过高要求,因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义务而导致失败。

自我拒绝是指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否定、抱怨和指责自己。过度的自我拒绝表现为严重、经常、多方面的自我否定。事实上,许多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拒绝,这可以促使他们不断修正自己,趋于完善,但过度自我拒绝则是由严重低估自我引起的。他们人际交往的模式一般是“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过度自我拒绝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或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过度的自我拒绝会压抑人的积极性,限制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容易引起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人潜能,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疾病。

(二) 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

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独立感等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也是要求尊重自己的言行和人格,维护一定的荣誉和社会地位的自我意识倾向。多数大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争强好胜、不甘落后。自尊心强的大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克服缺点、取得进步。但过强的自尊心却和骄傲、自大等联系在一起。他们缺乏自我批评,而且不允许别人批评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这样的人回避或否认自己的缺点,缺乏自知能力,不能与人和谐相处,容易失败,也容易受伤害。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它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在学校生活中,大学生在学习成绩、校内外活动、人际交往方面,通过竞争定胜负、争荣誉,这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把能力、成绩、特长以及身体、容貌、家世、地位等所有条件进行比较,没有一个人会是永远的胜利者。每个人在不同层次上都有自己成败的经验,己不如人的失败感人皆有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大学校园是人才济济之地,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有自卑的倾向和感受,亦很正常。但有的同学过度自卑,斤斤计较于自己的缺点、不足和失误,结果因自卑而心虚胆怯,遇有挑战性的场合即逃避退缩,或对自己所作所为过分夸奖,结果是形成虚假的、脆弱的和不健康的自我。

(三) 自我中心的倾向和盲目从众的心理

大学生强烈关注自我,他们从自我角度和自我标准去认识、评价事物和他人,并采取行动,因而很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当这种倾向与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 (如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思想)和心理特征(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自尊心)结合时,就会表现出过分扭曲的自我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凡事从自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进行思考。他们往往以同学的导师或以领袖的身份出现,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处事总认为自己对、别人错,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因而他们不易得到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做事难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容易遭受挫折。(www.xing528.com)

与自我中心相反的是另外一种现象——盲目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过强的从众心理实际上是依赖反应。有过强从众心理的学生,缺乏主见和独立意向,自己不思考或懒于思考,常常人云亦云,或是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结果导致自主性被阻碍,创造力受抑制。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任何事上独立,为所欲为。但是,个人应该主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对大学生而言,在求学就业、交友、婚姻等方面,虽然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一切来满足自己,但却有充分的能力去思考、分析、研究自己在困境中可行的道路,至少应该勇于独立思考,不受他人的影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

(四) 过分的独立意识和过强的逆反心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独立意识日益明显。但是,独立意识过强便会矫枉过正。很多大学生把独立理解为 “万事不求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结果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只能自食其果,活得很沉重、很痛苦。其实,独立并不意味着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和不顾社会规范,而是指在感情和行为上对自己负有全部责任。一个真正成熟的个体是独立的,会对自己负责,但决不排斥接受他人的帮助。

逆反心理也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其实质是为了寻求独立,寻求自我肯定,为了保护新近发现的、正在逐渐形成的但还比较脆弱的自我,努力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压抑自己的种种外在力量。这是青年阶段心理发展的必然现象。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青年期才被称为“第二反抗期”。就逆反心理本身而言,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表明了青年人的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另一方面,不少人还不能确切地把握反抗,表现出过分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过分的大学生对事物采取非理智的反应方式。在外在要求的内容上,不评价正确与错误、精华与糟粕,一概排斥;在手段上,只是简单地拒绝和对抗;在目的上,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逆反的对象多为家长、老师、社会宣传和典型人物等外界权威,结果是阻碍了他们学习新的或正确的经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五) 过强的自决意识和过弱的责任意识、 责任能力

当代大学生出现了许多以往其他年代出生的大学生不具备的心理特点。在自我意识方面,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过强的自决意识和过弱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和前辈或兄长比,当代大学生都出生在国家经济状况相对好转之后,成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独生子女占主体。生活条件的优越和家长的娇惯溺爱,使大学生自决意识非常强烈。他们讨厌父母与成人对他们的学习、恋爱和生活管东管西,坚决要求对他们(如时间的安排和利用、恋人选择、工作选择等)决策时自己说了算,坚决反对别人插手,甚至拒绝父母和其他人的正确意见和忠告。他们的口号是:“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的人生我做主”。但是,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娇生惯养,父母包办太多,为他们考虑得太周到,他们的责任意识又非常缺乏,即使是对自己的责任,也满不在意;他们的责任能力非常低下,有的人甚至连日常生活都需要父母来学校为他们打理。所以,一旦碰到困难和挫折,又不知所措,一筹莫展,只会怨天尤人,可怜兮兮地请求父母或其他人帮助解决,从而实际上形成了 “他的困难你买单,他的失败你负责”的尴尬局面。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不努力,生活吊儿郎当,甚至整日里谈情说爱,或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毕业就业时,找不到工作就埋怨父母没本事,埋怨父母既无权又无钱。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宁可在家做“宅男”或“宅女”(2008年以来人们对那些毕业后不工作成天待在家里的人的称呼),成为“啃老”一族。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这种大学生目前已经不是少数,应当引起政府、高校和教师的重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偏离和障碍,是心理还不成熟的表现,是由身心发展和成长背景决定的年龄特征。这些失误、偏离和障碍,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一方面不需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必须进行调整和控制。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育者和大学生本人才有可能去面对它、解决它,以达到大学生自我的真正统一和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