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发展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需要20多年的时间。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受到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影响,二者基本上是平行对应的。至3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和独立意愿,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个体性的成熟和逻辑思维的快速发展等,促使自我意识有了质的变化。由于面临“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即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出现分化和矛盾,促使他们去解决矛盾、追求自我意识的统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作为一种个体对自己的反思,比认识外部世界更为复杂。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需要20多年的时间。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受到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影响,二者基本上是平行对应的。

1.自我中心时期(出生~3岁)

人初生时,处于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例如,不能区分自己的手指和母亲的乳头、自己的手臂和玩具等。至七八个月,婴儿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萌芽,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外部世界的边界,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会知道是在叫自己。至2岁左右,儿童掌握了人称代词“我”,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重要标志。至3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和独立意愿,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幼儿是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并以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来认识、投射外部世界,即他们能够分清“我”与“非我”,却分不清我与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客观认识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叫自我中心时期。

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www.xing528.com)

从3岁到青春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学习社会角色的重要时期。儿童在家庭、幼儿园学校,通过游戏、学习和生产劳动等方式,逐步掌握了社会规范,形成了各种角色观念,并能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这一时期,儿童通过练习、模仿和认同作用,学会了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和同伴角色等各种角色。虽然这一时期青少年开始积极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能够初步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气质性格等,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自信心等,但是他们主要是根据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并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我,因此被认为是社会自我发展阶段,也叫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

从青春期到成年的大约10年里,是个体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个体性的成熟和逻辑思维的快速发展等,促使自我意识有了质的变化。由于面临“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即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出现分化和矛盾,促使他们去解决矛盾、追求自我意识的统一。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1)个体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认识事物,而不是人云亦云,思想和行为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2)个体能根据自己所认识的人的特点,如气质性格和身体特征等,强调相应事物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3)个体能追求理想目标,出现了理想我;(4)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使自我意识能超越具体的情境,进入精神领域,从而表现出对哲学伦理学文学等探讨人生问题的学科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