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点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对自我的情感体验是随着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而发展的。总之,大学生的自尊感是由于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公民,对家庭、社会、国家所具有的价值而产生的积极的自我体验。优越感是由于对自我社会地位与个人知识、能力等评估过高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

大学生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点

任务背景

人的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别人相互交往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并无自我意识,他除了简单的感觉和记忆外,甚至不能把自己与外界的事物相区分,根本没有关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想法和观念。儿童到两岁多才会说“我”,才能把自己与他人相区分;三岁以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知道自己是男是女,并开始评价自己行为的好与坏。

到十二三岁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性的成熟和个人交往中社会地位的变化(成了小大人),自我意识开始进入了显著发展的时期。如果说儿童时期关注的对象是外面的世界,是那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自我”只是在教师和成人议论到时才被意识到,那么进入青少年期以后,“自我”就越来越成为关注和探究的对象。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身材和容貌(男生喜欢同别人比一比高矮,女生会不时拿出小镜子自己照一照),关注自己在学习和其他各种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是否聪明、有才华,自己的性格与品德表现如何,是否得到别人的好评与喜爱。这是一个不断对自我进行探究和发现的关键时期。

任务驱动

试从学习、社会活动、人际关系3个方面列出自己个性的10个主要特点(优点和缺点)。

大学以后,大学生从年龄上已进入了成年期,而大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活动和新的人际关系又使他们的自我意识进入一个重新探索和发展的时期,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大学生对自我的情感体验是随着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而发展的。这个时期最主要的自我体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尊感是由于意识到对自我的肯定评价而产生的自我体验。

自尊感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大学生的自尊感主要基于两种肯定的评价:一是由于意识到自己正成长为社会的主体而产生的肯定的评价,二是由于意识到自己心理品质的成熟而产生的肯定评价。总之,大学生的自尊感是由于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公民,对家庭、社会、国家所具有的价值而产生的积极的自我体验。

自尊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自尊感强的学生为了维护自尊心,必然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对待学习,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为了维护自尊心,必然要严于律己,学会尊重别人,处理好人际关系。

但是,过分的自尊感也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使他不能正确地对待因自尊心受损而产生的挫折,会因过分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特别是当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时,会做出极端的难以预测的反应。

近年来,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当自尊心过分膨胀成为“以自我为中心”时,可能成为一种危险的因素危害社会和他人。这类人一旦受到别人的批评或不尊重的对待,就会做出难以预料的暴力或其他报复性反应。近年来,美国校园中接二连三地出现暴力枪击事件,原因之一就是某些学生的自尊感失控。据多项调查表明,一些学生忽视了自己身上还有需要克服的缺点和毛病,而认为自己了不得,这种“自我膨胀”已经成为一种危险的社会心态,我国教育应引以为戒。

优越感是由于对自我社会地位与个人知识、能力等评估过高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考上大学之前,一般学生都忙于应试,并没有这种优越感的体验。但是,许多学生从众多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考上大学之后,环顾左右,展望未来,对自我过高评估产生的优越感便在许多学生心中油然而生,他们感到自己是“天之骄子”,是“时代的宠儿”。但是,这种优越感的产生并未成为激励他们学习的动力,相反造成了学习上的松动情绪,也影响了他们对待其他人的态度。

这种优越感的体验在大学生中持续的时间并不很长,随后就被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问题冲淡了。到毕业择业竞争时,这种优越感可能已经淡化,并且开始感到生存不易,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性品质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了。

义务感是由于意识到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当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或者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许多大学生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献身,义无反顾,以为国家、为人民尽忠而欣慰,以未能作出奉献而自责和内疚。这就是一种义务感。

由于大学生意识到祖国对自己的培养和期望,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义务感也相应增强。有的学生说“上大学之前,我考虑的只是如何考上大学,关心的只是个人的前途;上大学以后,国家培养了我,使我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我要报答祖国,努力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这里所说的审美感,不是指爱客观事物的美感,而是指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美与丑而产生的自我体验。

关注自身的外貌美是大学生普遍具有的特征。美国有个学者曾调查了240名中产阶级家庭的白人大学生,发现他们对自己身体外貌的烦恼竟成了学业成绩与就业等三大问题中的头号问题。而据我国对大学生所作的调查来看,90%以上的大学生都承认对自己的身材、容貌、仪表与风度的美十分关注。有些学生自认为长得美而感到高兴或者得意,而有些学生认为自己长得不美而感到烦恼和沮丧。有个男生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我是一个19岁的青年呢?可惜我并不美甚至有些其貌不扬,这常常使我感到很烦恼。”

大学生对自身美的关注除重视身材与容貌美外,更重视自己的仪表与风度美,他们认为仪表与风度更能体现出自身的文化修养与心理素质。男生希望自己成为潇洒大方具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女生则希望成为端庄秀丽又有内涵的女孩子。特别是一些身材容貌不出众的学生,更希望具有人格魅力和吸引人的风度,以弥补身材、容貌之不足。

孤独感是由于得不到他人思想上的理解与情感上的共鸣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孤独感并非源于没有可以交往的朋友,而是源于缺乏知心的、互相理解的朋友。大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代沟”的形成,同长辈之间的交流日益减少,而由于思想的深化、个性的分化,他们已不满足于同一般朋友交往,而要求在更深层次上同知心的朋友互诉心声,情感共鸣,这时就往往产生了缺乏知音的孤独感。

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明显孤独感的学生占34.9%。这种孤独感并非孤独症,而是同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有关,同对交友的要求高有关,是大学生心理向成熟过渡的一种表现。

抑郁感是由于个人的思想、愿望受到压抑,未能得到充分表达或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消极自我体验。

大学生产生抑郁感的原因很多。例如,理想同现实发生矛盾,人际关系不好、不被他人接纳,缺乏知心的人可以谈心,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又无力改变,没有展现自己才干的机会等,都可以使人产生抑郁感。

研究表明,自我认可程度低的人较易产生抑郁感。消除抑郁感,首先要提高个人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意识到自己有能力摆脱造成压抑感的困境。

烦恼也是许多大学生常有的自我体验。这往往是由不顺心的事引起的。引起大学生烦恼的原因很多,从问卷调查看,有如下几点:

(1)就读的学校或专业不合理想。

(2)幻想家。

(3)同学间的关系处不好。

(4)见不到从前的好友。

(5)家庭经济困难。

(6)亲人有病或遇到麻烦事。

(7)感到学习上收获不大。(www.xing528.com)

(8)感到书本知识脱离实际。

(9)为择业而烦恼。

(10)感到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竞争。

还有的同学为收不到同学的来信而烦恼,有的人还对“每天晚上要上自习”而烦恼。情感上的自我体验以自我认识与评价为基础,当自我体验产生以后,种种喜怒哀乐的体验反过来又会影响自我认识和评价,影响对待自我的方法。

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具有与以前不同的特点。

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已经从对自身外部特点(如身体、容貌、仪表等)的关注和探究发展到对自身内心品质(如气质、性格、能力和品德等)的关注和探究。

在我们对大学生所作的问卷调查中,在回答“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多数学生回答的都是关于自己心理品质的内容,如善良、真诚、热情、诚实、乐观、自尊、有理想、有上进心、勤奋学习、刻苦耐劳、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心胸开阔、有同情心、能助人为乐等。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外貌都比较关注,但只有很少数人将此作为专门探究的内容。

在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中,对自我社会属性(社会归属、社会角色、社会价值、社会义务等)的关注和探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日益成为重要的内容。

大学生们说,“宇宙是无限的,人生只是昙花一现,但也要在这一瞬间把斑斓的色彩留给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是靠哪一个救世主,而是靠社会全体成员的努力,靠我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我是祖国的儿子,我要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不少学生以未能报答父母的辛苦劳动而感到内疚。

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感到对自己无法进行确认,弄不清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人说:“我相信自己最了解自己,但实际上我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我有时觉得自己是这样的,有时又觉得自己并非这样,常常自己推翻给自己下的结论。”有的学生说:“我是一个开朗而爱说真话的女孩子,可是有些人说我正直、真诚,有些人说我做作、说假话。别人对我的评价究竟哪些是真心话,哪些是假话,我对自己也是捉摸不透。”这说明自我认识尚未趋于成熟和统一。一般到大学三、四年级,他们对自我才有了比较确定的认识和评价,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自我观念。

从问卷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绝大多数是积极肯定的,优点多于缺点。在毕业求职的自我“推荐信”上,这种肯定性的评价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一个同学写道:“大学生活四年,本人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攻读专业知识,学习应用技能以及相关经济业务知识,进行过系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训练,并且有很强的中英文写作能力,连续三年获奖学金。此外,大学期间,本人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课余到深圳××公司兼职,任业务经理,有汽车驾驶执照。”

另一个同学写道:“本人学习刻苦,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注重向综合型人才方面发展,本人适应性强,知识比较丰富,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善于思考,吃苦耐劳,虚心学习,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工作能力,深信自己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宣传工作。”

可见,这些同学的自我评价不但是积极肯定的,而且对自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意识已趋于成熟。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把自己的缺点与弱点看成主流。

以往西方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青年大学生有着自我评价过高的倾向。从我国的大学生来看,一年级大学生自我高估的倾向比较明显,由于他们是能升入大学的少数幸运儿,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时代的宠儿”“国家的栋梁”。但是,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观察与体验,自我评价已逐步走向平衡。毕业时,他们感到自己不是什么“天之骄子”,只不过是人才市场上的一个求职者,虽然有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的经验和能力,缺乏开拓创新的能力,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重新学习和锻炼。

有少数同学来自贫困的农村,自认为条件比不上别人,对自我的能力与作用评价偏低,对个人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自卑或自暴自弃,需要从心理上加以调整。

总之,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已经逐步深入、全面、统一和稳定,走向成熟。他们对自己已形成了一个明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概念,并影响着自我体验与自我发展。

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的基础上,产生了个人对待自我的意向:是接纳,还是拒绝自我;是对自我严格要求,还是自由放任,任其发展;是不断完善,还是“破罐子破摔”等。

大学生对待自我的意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大学里的学生绝大多数已过18岁,他们自认为已达到法定的公民年龄,身体发育已经成熟,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已确立了一定的生活目标,掌握了一定的道德规范,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已是一个成年人,他们强烈要求像个成年人那样独立自主地行事,不愿受父母的约束和教师的训诫,希望按照自己所设计和选择的目标“走自己的路”。根据对某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自我意识的问卷测查,30%的女生表示,她们愿意孝顺父母,但不愿意按父母的意见行事。

这种希望获得别人尊重的意向表现为在人格上得到别人的尊重,在能力上受到别人的赏识,在社会地位上受到别人平等的对待。

大学生获得尊重的意向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尊心、荣誉心和好胜心,成为推动他们勤奋好学、拼搏进取的动力。但是,过分自尊的意向也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会使他们遭受工作上的失利和人际关系上的挫折。

青年由于同长辈出生和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与他们产生了“代沟”。青年之间由于个性化的发展形成了各自向深层发展的内部主观世界,使彼此的沟通和了解也增加了难度。因此,大学生觉得自己不为别人所理解,而他们又很希望为别人所理解。有的学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啊!”有的说:“我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社会的重视,但人们似乎不理解我的需要,我感到苦闷、孤独。”

大学生这种渴望获得理解的意向可以成为他们追求真诚的友谊、追求异性朋友的重要动机,也可能使他们同集体的关系更加冷漠而陷于孤独和苦闷。

当大学生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理想自我”的形象和目标以后,他们就竭力要使自我形象得到圆满的实现,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既有优美的仪表与风度,又有美好的心灵;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有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既有渊博的知识与才干,又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既有声誉又有权位可以施展抱负等。

这种自我完善、追求完美的愿望成为激励大学生蓬勃向上的动力,但过分追求完美的意向,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必须善于适时适度地调整。

知识拓展

悦纳自己

古希腊奥林匹斯山德尔斐神殿一块石碑上刻着“人认识你自己”。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在不断深化对自我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悦纳自己,实事求是地辩证看待“自我”。悦纳自己就是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和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悦纳自己意味着培养对自己的价值感、自豪感、愉悦感和满足感。

人们总是喜欢将视线放在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身上,却往往忽视了对自己优势的发掘,因此无缘迈进成功的圣殿。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块毫不起眼的石头,那么你永远都是一块石头;如果你坚信自己是一块无价的宝石,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一块宝石。大学生对自己要定好位,就像在灿烂的星河中找准自己的运行方向,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辉。

在成才的路上,有的同学喜欢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由此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错觉,增添了许多不快。其实,某些不容易改变甚至无法改变的缺点本身就是个性特征和特色,就像“胎记”和“痣”,除掉它们,与众不同也就不存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向我们展示的是残缺的美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