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维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维度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想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理想化形象的意识。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立、自主、自强、自律等,它是自我意识的关键环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维度

微课:自我意识的结构

包含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分别从知、情、意三方面发挥作用。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主观我(I)对客观(Me)的认知与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其中,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最重要的方面,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基础。自我认知主要涉及“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通常自我概念可以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镜中自我。现实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综合现实情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也就是对实在的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理想化形象的意识。镜中自我是从别人眼中反映出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个体认为别人是怎样看自己的。自我认知往往包含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冲突。

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理想自我高于现实自我的状况,从而会导致其对现实自我的不满而表现出自卑甚至自我放弃。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有抱负、成功非凡的人。可现实中的我却是一个意志力薄弱、懒散又毫无成绩的人。想到这些,心中充满压力,不敢正视自己。”

2.自我体验(www.xing528.com)

自我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产生的情绪体验。它主要涉及“对自己是否满意”“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当客观的我满足了主体的我的要求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感;反之,客观的我如果没有满足主体的我的需要,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等。

自我体验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包括自尊、自爱、自豪、自卑、自怜,以及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成功感、失败感、羞耻感等。自尊、自信往往激励个体努力获得别人的尊重,推动自己走向成功。但是,如果过于自尊和自信,把握不好度,往往容易陷入自负和过度的自我关注。体验到成功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激励人们向更高的目标进取;反之,体验到失败感常会产生消极的自我否定,让人们闷闷不乐,甚至自我放弃。由此可见,恰当地处理自我体验,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它主要涉及“我应当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我该做什么”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训练的目的是进行自我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控制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立、自主、自强、自律等,它是自我意识的关键环节。有“知”未必有“行”,大学生常常“心已动而行不动”,自我约束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每天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一遍一遍的闹钟。”越自律,越自由,成功的人都有较好的自我控制力。对此,要注重意志力培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