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偏差类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偏差类型分析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扩展阅读阿德勒对自卑感的观点心理学家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并在维也纳长大。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孩子,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强烈的体育活动。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们在追求更加优越的地位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体验。阿德勒相信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给人提出目标定向,这种目标就是追求优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偏差类型分析

1.自卑

自卑是由于意识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表现为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与品质,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又以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在发展过程中,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不可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所以对自己的认知往往会出现偏差;因为某一方面(学习、衣着、举止、言语等)落后于人,而自我评价过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常伴有悲观、失望、胆怯、心虚、逃避、退缩等情绪体验。

2.自负

自负是个体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情绪表现,是一种过度的自信。拥有这种心理的人,缺乏自知之明,往往以为自己对而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能与人和睦相处。一些大学生因在学习、业余爱好、个人专长等方面有些优势,就自视过高,看不起别人,与人交往时,习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即使明知自己错误,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接受别人的观点,做事以自己为中心,很少关心别人,但要求别人都能为他服务,对别人的成绩非常嫉妒,对别人的失败幸灾乐祸。

3.从众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有从众心理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遵从群体压力,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缺乏主见,遇到问题束手无策。在大学校园里常见的从众现象有消费从众、恋爱从众、择业从众等。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从众心理过强,凡事从众,就会导致独立性差,自我意识薄弱,有碍于心理发展。

4.逆反(www.xing528.com)

逆反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个体对一定的准则、规范或行为表现出反感、厌恶,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其实质是为了寻求独立、强调个人意志和自我肯定,而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压抑自己的外在力量。有强烈逆反心理的学生,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老师、家长和周围事物持消极、冷漠、反感甚至抗拒的态度。在内容上不分正确与错误、精华与糟粕,一概排斥;手段上只是简单地抗拒,情绪成分大,为反抗而反抗;在行为上表现出越是不让做越是要做。逆反的对象主要是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宣传的观念和典型人物等。过分的逆反心理阻碍了大学生学习新的或正确的经验,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扩展阅读

阿德勒对自卑感的观点

心理学家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并在维也纳长大。他在家里排行老二,他的哥哥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孩子,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强烈的体育活动。但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打倒他,他经过自身的努力成了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们在追求更加优越的地位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体验。超越自卑是推动个人获取成就的主要推动力,一个人正是感到自卑,才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求补偿,否则他就会得心理疾病,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阿德勒相信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给人提出目标定向,这种目标就是追求优越。因此,羡慕别人,胜过或超过别人、征服别人等都是这种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人生的主导动机就是追求优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