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稳步提升三区三州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稳步提升三区三州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西部很多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教育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8]国家需要继续把贫困儿童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继续加大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通过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各地发布相应政策保障深度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普六”“普九”“扫盲”任务全面完成。

稳步提升三区三州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启智,扶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教发〔2016〕18号)指出,教育扶贫是确保贫困人口彻底稳定消除贫困的重要推手。[6]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准扶贫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作用。通过教育帮扶实现精准扶贫,既是目前落实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也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还是彻底消除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做法。[7]2018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联合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教语用〔2018〕1号),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教发〔2018〕1号)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制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民族教育等各领域涉及教育扶贫的政策文件,各地教育部门也发布了本区域教育扶贫五年规划、行动计划,共同组成了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相衔接、与地方脱贫攻坚落实举措相协调的教育扶贫制度框架

(一)发展学前教育

儿童是家庭幸福所系,国家希望所在。2011年,西藏自治区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意见》(正藏协办发〔2011〕44号),大力实施第一、二、三期学前双语教育行动计划,基本建成覆盖市(地)、县(区)、乡镇、村四级的学前双语教育网络,适龄幼儿入园保障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学前双语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区有幼儿园1239所(不含附设幼儿班206个)、教职工5359人(不包含聘用教师、聘用工3172人)、在园幼儿106346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2.5%,较2010年末,分别增加1120所、3783人、82932人、48个百分点。2011年春季起,农牧区学前教育纳入补助范围,公办幼儿园及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权承担学前教育任务的民办幼儿园,在园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都在补助政策范围之内,补助标准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包”标准相同。中西部很多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教育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8]国家需要继续把贫困儿童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继续加大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通过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正义[9]

(二)保障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脱贫攻坚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要通过教育扶贫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受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避免因家庭贫困、上学不便和厌学而辍学。各地发布相应政策保障深度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云南省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云政发〔2017〕44号)强调,巩固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每个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统筹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资金,形成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办好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10]西藏自治区自2012年起启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基层学校的校舍建设、教师资源配置、生均经费、教学仪器设备、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倾斜力度。截至2017年底,全区有小学806所,在校生31.51万人,比1978年增加10.71万人;初级中学94所,比1978年增加50所,在校生12.46万人,比1978年增加10.71万人;小学净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9.3%;初中在职专任教师达到9819人,小学在职专任教师达到20143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县(区)达到51个,占全区74个县(区)的68.9%。“普六”“普九”“扫盲”任务全面完成。

(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11]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高中阶段教育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短板:一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较低;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部分地区中职教育发展明显滞后;许多学校办学条件薄弱,难以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尚不健全,普通高中债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教师总量不足,普通高中一些学科专任教师和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短缺;一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普通高中缺乏特色,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普及目标的实现,严重制约高中阶段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针对目前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教基〔2017〕1号)明确,到2020年全国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促进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关键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重点是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四类地区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三类人群的受教育权利;解决好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三类突出问题。(www.xing528.com)

(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贫困群众之所以陷入贫困、难以摆脱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没跟上,群众不具备劳动致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摆脱贫困信心和能力不足。因此,要将发展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加大教育投入,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创业和发展机会。[12]

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教发〔2016〕15号)提出,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重点,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启动实施三大行动。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各地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新疆全面推进教育精准脱贫,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兜底作用,着力构建“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的教育脱贫攻坚格局,助力贫困家庭“拔穷根”。新疆按照“县县有中职或职业培训机构”的要求,调整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并相继启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等系列项目,累计投入14.28亿元,支持22所高等职业学校、93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基础能力建设,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为职业教育兜底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保障。2017年,新疆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2%,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4%,近两年职业学校年均培训各类人员30万人次,为自治区脱贫攻坚提供了人才与技术保障。[13]

(五)深入推进免费教育

自“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免费教育成为“三区三州”启智扶贫的关键环节,且取得显著成绩,基本落实15年免费教育。西藏自治区提高教育“三包”补助标准,其中伙食费占80%—87%、服装费及装备费占10%—15%、作业本学习用品费占3%—5%。为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现行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三包”政策补助标准。年生均学前教育阶段:二类区3120元、三类区3220元、四类区或边境县3320元;义务教育阶段:二类区3620元、三类区3720元、四类区或边境县3820元;高中教育阶段:二类区4120元、三类区4220元、四类区或边境县4320元。[14]截至2018年,西藏自治区已落实15年免费教育资金50884.10万元,受惠学生62.36万名;教育“三包”资金201839.61万元,惠及学生约56.7万人;义务教育农牧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1975.44万元,受惠学生39.97万人。[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持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优先、南疆四地州优先、双语教育优先、贫困群体优先的“四个优先”政策,不断扩大免费教育覆盖面。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发布和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逐步免除了学前3年、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中职)3年的学费、教材费、住宿费等费用,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生活补助。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已经基本实现15年免费教育目标。

四川省从2009年起启动实施藏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即对藏区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3年免费职业教育)。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主要通过积极组织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内地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从2009年起,每年组织1万人左右。对这些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并提供生活补助和交通、住宿、书本、一次性冬装等杂费补助及学校工作经费补助,每生每年共7000多元,享受与学校驻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同时,对在藏区内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给予免除学费、补助生活费的资助。[16]实践证明,“9+3”免费教育计划探索出一条“藏区打基础,内地学技能”“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藏区人才培养和教育扶贫新路,已成为教育扶贫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