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的有利条件

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的有利条件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的有利条件

(一)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各级政府不断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不断加快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通过建立“小政府、大服务”的政府机构,积极探索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式,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青海省政府努力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近年来通过对行政方式和行政手段的改革,大幅度精简了程序繁杂、范围过广、透明度差、法律依据不足的行政性审批和收费项目;对保留的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依法进行规范,通过严格审批内容,明确审批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规定审批时限,规范操作规程,公开审批方式等,从而实现了“简政放权、公开公正”的改革目的。此外,青海省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加强服务观念的培养,逐步实现从“审批式管理”向“服务式管理”的转变。青海省对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逐年加大,2014年青海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2.03亿元,增长12.3%;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44亿元,下降7.4%。实现增值税101.96亿元,比上年下降5.5%;企业所得税55.00亿元,下降9.5%;营业税77.85亿元,增长10.7%;个人所得税15.71亿元,增长33.2%。青海省积极推行财政支出制度改革,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扩大在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上的财政支出。2014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366亿元,为预算的96.8%,比上年增加115亿元,增长9.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100.6亿元,增长3.2%;教育155.9亿元,增长28.3%;科学技术10.3亿元,增长23.3%;文化体育与传媒34.1亿元,增长32%;社会保障和就业148亿元,同口径增长16.5%;医疗卫生80.1亿元,增长16.7%;住房保障67.8亿元,增长8.1%。[21]青海公共财政框架正在逐步形成。

2.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

近年来,青海省加快调整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结构,不断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按照城乡一盘棋的理念,着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青海省已经基本建立了包括人口发展、公共教育、公共就业、公共卫生、住房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使广大群众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十二五”以来,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逐步形成,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保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各类住房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等一批民生指标走在西部或全国前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矛盾不断增加的困难和问题。

(二)青海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突飞猛进(www.xing528.com)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央对青海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青海省的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青海省不断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了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显著提高。

1.积极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住房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2014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65.9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8.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2.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2.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6.9%,农林水支出增长19.1%,城乡社区支出增长9.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1%,交通运输支出增长3.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2%。[22]2014年,青海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面对财政收入增幅减缓的困难,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民生投入超千亿元,占到全省财政总支出的75.6%,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以青海的贵德县和玉树市为例,贵德县2014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79613万元,较上年增长28.25%,投入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了136059万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支出的75.75%,[23]确保了有限的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投入。玉树市政府积极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大力推进公共建设项目恢复和重建。2015年,玉树市社会事业及民生投入达9.28亿元,占总财政支出的70%。[24]玉树市一批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灾区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近年来,两地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重大进展。

2.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表现在:一是就业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就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9.4%。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万人,转移农牧民就业117万人次。二是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实施养老、医疗、低保等11项提标政策,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办法,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残疾人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推行城乡低保有进有退、动态管理。三是保障房建设走在前列。新建城镇保障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11.05万套,完成农村住房建设6.5万户,历时5年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全面完成,11.3万户牧民入住新居。四是教育公平得到更好体现。投入155.9亿元,增长28.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居全国中上水平,基本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农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补助标准持续提高。五是医疗条件继续改善。投入80.1亿元,增长16.9%。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大病医保等走在西部前列,医保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8%以上。六是文化惠民成效显著。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27个文化产业园区全面开工,收缴和置换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备全部完成,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7.5%。[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