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时代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数字化时代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根据电子书包课堂教学活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就无法脱离课堂活动。其后,结合电子书包教学特点,对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详细说明,并对每个指标规定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等级,每个等级从5~1分递减计分,从而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数字化时代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以及课堂实录观摩,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电子书包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标准,二是根据电子书包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活动环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一)根据电子书包学习方式影响因素分析构建评价标准

首先要分析可能影响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学习方式的因素。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分析了影响电子书包支持下学习方式转型的三个影响因素(教师、学生、资源和媒体)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六种相互关系,即:教师—学生、教师—资源、教师—媒体、学生—资源、学生—媒体、资源—媒体。由于学习方式的主体是学生,因而,剔除“资源—媒体”这一与学生主体无关的因素和相关关系,我们得到了评价标准的三个一级维度:教师—学生、学生—媒体、学生—资源。这些影响因素作为分析评价标准的一级维度,被纳入下一步的分析中。

其次,分析一级维度下各个因素的具体内容,其中,教师因素方面包括: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学情分析)、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现代信息素养;学生因素包括:智力水平、学习状态、认知风格、信息素养;资源与媒体方面因素包括: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多媒体性和时效性,移动学习终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适宜性,学习服务平台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开放性。这些具体内容构成评价指标的二级维度。

最后,具体描述二级维度,形成评价标准体系。评价标准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与目标一致原则、各指标相互独立原则。基于此,笔者结合对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活动观察,以及相关文献参考,对每个维度下的内容进行具体描述。同时要结合电子书包教学特点,对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详细说明,并对每个指标规定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等级,每个等级从5~1分递减计分,从而形成初步的评价指标。

评价者根据学生表现,结合评价指标的相应内容作出评分,最后将每项评分相加,得到此节课学生的总体表现水平。关于所得总分代表的等级水平,我们作了这样的规定:该评价量表满分为70分,当评价所得总分为14~28分时,表示不合格,有待提升;当所得总分为28~42分时,为良好,有待改进;当所得总分为42~70分时,为优秀,仍需提升。这一评价标准框架具体内容如表6-4所示:

表6-4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标准[23]

续表

从分析电子书包学习方式影响因素入手构建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主体行为和学习状态,以学生与其周围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评判学生依托电子书包展开的学习活动,以便了解其学习效果,简单明了,利于教师从自身角度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这一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权,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掌控评价结果,其评价结果有时会出现偏差。

(二)根据电子书包课堂教学活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就无法脱离课堂活动。置身于学生学习环境中,从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入手,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书包学习方式评价指标的重要一环。有学者在谈到教师教学过程评价时提出“将教学过程评价分为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课外学习、日常检测评价等各环节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评价”[24]。基于此,聚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过程,笔者在前文中“构建电子书包教学模式”一节中也谈到了关于电子书包课堂的不同教学环节。虽然不同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环节各具特色,但是抽丝剥茧,归纳其共同点可以看出,电子书包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可大致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

①课前准备即教师的教学设计部分。教师充分利用电子教材、网络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强大的网络资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步骤和学生导学案,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任务。(www.xing528.com)

②课中教学一般包括创设情境、诱导启发、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拓展延伸五个环节。每个环节中师生会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交流互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彼此间的互动活动质量的好坏,都将作为评价电子书包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纳入评价指标中。具体来说,创设情境时,教师利用素材创设情境,学生阅读情境,引发思考;诱导启发时,教师秉承现代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呈现教学资源,通过讲解、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参与教学,教师给予适当的、开放性的评价和指导;自主探究时,大多数活动与前一环节的活动是交叉进行的;协作学习时,学生将学习成果与教师和组内同学共同分享,与情境再次结合,巩固所学习的新知识;拓展延伸时,师生一起回忆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自查学习目标达成程度,并利用电子书包多样的学习资源迁移所学知识。

③课后巩固。课后巩固是课中拓展延伸的总结提高,教师通过向学生推送相关的作业、任务,帮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复习的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展开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在这里,我们只关注电子书包课堂教学的“课中教学”阶段,即创设情境、诱导启发、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拓展延伸。在上文中描述可知,诱导启发和自主探究二者相互融合,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因此,我们把诱导启发和自主探究合并为一,从而得出电子书包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四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拓展延伸,将其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在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再进一步分化二级指标。其中,创设情境包括情境质量、教师启发、学生兴趣;自主探究包括探究目标、探究任务、学习方法、教师讲解、师生互动、探究成果;协作学习包括组内学习情况、组间交流情况、生生评价情况;拓展延伸包括知识总结、教师评价、知识延伸。

其后,结合电子书包教学特点,对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详细说明,并对每个指标规定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等级,每个等级从5~1分递减计分,从而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者根据学生表现,结合评价指标的相应内容作出评分,最后将每项评分相加,得到此节课学生的总体表现水平。关于所得总分代表的等级水平,我们作了这样的规定:该评价量表满分为75分,当评价所得总分为15~30分时,表示不合格,有待提升;当所得总分为30~45分时,为良好,有待改进;当所得总分为45~75分时,为优秀,仍需改进。该评价量表如表6-5所示。

表6-5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方式评价指标[25]

续表

根据电子书包课堂教学活动环节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关注一节课中师生互动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评价内容涉及课堂中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等各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评价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该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电子书包支持下学习方式影响因素构建的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局限性,不仅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学生也有权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新的评价观—评价主体多元化,尊重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不过,该评价量表也存在自身的缺陷,例如:每一个评价指标下的内容较为琐碎,评价者容易顾此失彼,丢失某一项评价内容;学生评价主观性强,由于其自身发展不够成熟,所打的分数有时候不够客观,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偏差。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种评价量表,既有优势,又有不足。因此,评价学生在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时,可以将两种量表结合使用,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使得两种评价指标体系相得益彰,更加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为学生学习方式转型提供有力依据,更好地推进学习方式转型进程。

当然,以上只是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仍存在很大的主观性,需要根据这些标准,制订问卷,征求教师、学生、教育专家以及第三方同行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意见和修改建议,完善指标体系。此外,这些指标在参与评价学生学习方式转型质量时,并非同等重要。因此,确定各个指标的评价权重将会是另一项巨大的工程,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社会性活动,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互的中介和支撑材料,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程度的好坏,关键还在于教师和学生如何合理应用电子书包和资源,为教学服务。笔者初步认为,教师—学生这一因素在以上评价指标中所占的权重应该是最大的。因此,在电子书包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的实践的初步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以评价标准为教学依据,为电子书包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型作出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