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鹤琴的教育学探索及教育史考研宝典

陈鹤琴的教育学探索及教育史考研宝典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1年,陈鹤琴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力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活教育”实验已形成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个部门的幼儿教育体系。1945年,陈鹤琴获准将专科部改为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并迁往上海,又创办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继续他的“活教育”实验。

陈鹤琴的教育学探索及教育史考研宝典

25min搞定(15年311分析)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后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1.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探索★

2min搞定

陈鹤琴是我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者。

(1)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对长子陈一鸣进行追踪研究,探索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规律。

(2)20世纪20—30年代,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进行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研究,总结并形成了系统的、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

(3)20世纪30年代末,他提出教师如何“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如何“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问题,并在总结自己以往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活教育”主张。

2.“活教育”实验★

3min搞定

(1)1940年,陈鹤琴应江西省政府主席之邀来到江西泰和,筹建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以及校办农场,开展“活教育”实验。

(2)1941年,陈鹤琴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力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

(3)1943年,陈鹤琴将幼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增设专科部。“活教育”实验已形成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个部门的幼儿教育体系。

(4)1945年,陈鹤琴获准将专科部改为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并迁往上海,又创办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继续他的“活教育”实验。

3.“活教育”思想体系★★★★★

15min搞定(14年311选;11年、19年311简;19年华中师大简)

(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19年311选)

①做一个人,要热爱人类,热爱真理。

②做一个中国人,要爱自己的国家与同胞,团结国民,为国家兴旺而努力。

③做一个现代中国人,要承担起救国图强和科学民主启蒙的任务。陈鹤琴赋予其五方面的要求:a.要有健全的身体;b.要有建设的能力;c.要有创造的能力;d.要能够合作;e.要服务。

评价:“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现代中国人,使教育目标逐步具体,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www.xing528.com)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18年311选)

陈鹤琴反对传统的将书本看作唯一教育资料的做法,明确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①含义:所谓“活教材”,就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尽管陈鹤琴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否定书本。尽管“活的”和“直接的”知识要“大大优于”书本知识,但只要恰当地用作参考资料,“书本是有用的”。

②组织形式:打破惯常的学科中心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体系——“五指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

评价:按“五指活动”的设想,儿童活动代替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它追求的是完整的儿童生活。“五指活动”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它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其主要特点:

①强调以“做”为基础。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在教学中鼓励儿童自己去做、去思考、去发现,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最有效手段。

②儿童的 “做”带有盲目性。需要教师积极正确地引导,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鼓励他们,用比赛、游戏、故事、暗示来调动他们,而不是惩罚和灌输教学。

4.“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

5min搞定(17年311选)

(1)实验观察: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

(2)阅读思考: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通过阅读思考可以弥补实验观察的不足。

(3)创作发表:儿童从实验观察和阅读思考中获取的直接和间接经验,需要通过加工整理,以故事、报告等形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培养和体现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批评研讨:儿童在学习中得到的结论不可能完全正确,需要通过集体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以便臻于完善。

评价:这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的、割裂的。它们同样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思想,也考虑了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凯程提示:陈鹤琴在学前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是我国教育史上非常宝贵的财富,考生可将他的教育思想和外国教育史中的几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进行比较。此部分内容是历年必考知识点,教育家们的基本思想要点需要考生记忆。

助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