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操的人才培养观-中国教育史话

曹操的人才培养观-中国教育史话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咏诗图曹操深得中华文化的精要,十分重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11]可见曹操已认识到教育是稳定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业,因而率先在战乱中恢复学校教育。曹操此时已受封魏王,拥有河南、河北、山东等10郡之地,他所兴办的“泮宫”,几乎就是当时的太学。

曹操的人才培养观-中国教育史话

曹操字孟德,生于公元155年,卒于220年3月15日,是东汉末年最具有文韬武略的政治家。曹操从小就“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1]。曹操出于发展实力的需要,特别强调“唯才是举”[2],先后4次颁布“求贤令”,认为“有行(德行)之士未必能进取(建功立业),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3],刻意寻求“果勇不顾,临敌力战”[4],以及“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5]的人才。公元191年,29岁的名士荀彧(yù)投奔曹操,曹操“大悦曰:‘吾之子房(张良)也’”[6],立即任命为司马,成为曹操的首席高参。196年,曹操征用名士荀攸,任命为汝南太守,随即又调任尚书,并告诫曹丕说:“荀公达(荀攸),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7]208年,曹操进军荆州刘表病死,谋士蒯越(字异度)劝刘表之子刘琮(cóng)投降,曹操竟然表示:“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8]可见曹操重视人才并不亚于“三顾茅庐”的刘备,正如张作耀先生所言,“重视人才的罗致和使用,是曹操获得重大成功的条件之一,也是他思想中的光辉点之一”[9]

曹操咏诗图(www.xing528.com)

曹操深得中华文化的精要,十分重视发挥教育社会功能。202年,曹操下令:“其举义兵已(以)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10]203年,曹操又下令:“丧乱已(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我很痛心)。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学校),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才学优秀者)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这才有希望使先王的道义不至于荒废),而有以益于天下。”[11]可见曹操已认识到教育是稳定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业,因而率先在战乱中恢复学校教育。但曹操并不赞同汉代“独尊儒术”的教育理念,他兴办的学校也别具一格,不拘泥于儒家章句的雕琢,要求“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12],坚持培养务实的有用之才。217年,曹操在邺城(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作泮宫”[13]。所谓“泮宫”,就是《周礼》所称的诸侯国学。曹操此时已受封魏王,拥有河南、河北、山东等10郡之地,他所兴办的“泮宫”,几乎就是当时的太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