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第一所军校:《中国教育史话》

中国古代第一所军校:《中国教育史话》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就目前史籍所见,中国古代第一所正规的军事学校应当是北宋的开封武学。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重文轻武的朝代,尽管国土辽阔、文化发达,但军事力量却比较薄弱,面对北方的辽国以及后来的金国,甚至于西北边陲的西夏小国,竟然只能靠输款纳贡以求自保。

中国古代第一所军校:《中国教育史话》

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学校,都开设有军事教育课程。西周时期将礼、乐、射、御、书、数列为学校的主课,号称“六艺”,其中的“射”和“御”显然就属于军事培训。但是就目前史籍所见,中国古代第一所正规的军事学校应当是北宋的开封武学。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重文轻武的朝代,尽管国土辽阔、文化发达,但军事力量却比较薄弱,面对北方的辽国以及后来的金国,甚至于西北边陲的西夏小国,竟然只能靠输款纳贡以求自保。宋代历任皇帝都梦想有一批英勇善战、忠诚可靠的将领,有一支叱咤风云、战无不胜的军队,因此比较重视军事教育。所谓“八十万禁军教头”、“五十万禁军教头”之类的神话,虽然不过是文学作品的夸张之辞,但也可见其军事教育之普及,以至于率先创办正规的军校。据《宋史》记载,1030年,宋仁宗赵祯“亲试武举十二人,先阅其骑射而试之”[31],随即“尝置武学(曾一度设置武学),既而中缀(但很快就中断)”。[32]1072年,宋神宗赵顼(xū)下令“建武学于武成王庙(姜子牙庙),以尚书兵部郎中韩缜判学(校长),内藏库副使郭固同判(副校长),赐食本钱万缗(拨付1万贯可用于放贷收利的食本钱作为办学经费)。生员以百人为额,选文武官知兵者为教授”[33]。据专家研究,宋代从宋仁宗时期开始,每年军费开支“总额达4800余万缗,占全部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34]“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一名禁军每年的开支也达50缗,厢军30缗”[35]。宋神宗以1万缗“食本钱”要求开办100人的军校,如果按禁军的开支标准计算,这笔“食本钱”的年收益必须达到50%,即使按厢军的开支标准计算,这笔“食本钱”的年收益也必须达到30%,可见当时开封武学校长面临的麻烦,首先是“食本钱”的收益,而不是办学质量。

开封武学的入学条件有三:一是“使臣未参班(没有品级的见习军官)”[36],二是“门荫(5品以上官宦的子弟)”[37],三是“草泽人召京官保任(有京官担保的庶民)”[38]。经过入学考试,“人材弓马应格(身体条件及射箭骑马的成绩合格),听入学(就可以入学),习诸家兵法(学习各家兵法)”[39]。武学开设有战史课程、战例课程,以及思想教育课程,即所谓:“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足以训者,讲释之。”[40]为满足演练实战阵法的需要,学校还可以组织部分军队参与,即所谓:“愿试阵队者,量给兵伍。”[41]

开封武学的学制规定为3年,学生毕业考试及格之后,就按照考试成绩分等级授予官职,即:“凡试中,三班使臣与三路巡检、寨主,未有官人与经略司教队、差使,三年无过,则升至大使臣”[42],“未及格者,逾年再试”[43]。这就是说,开封武学的毕业生入学前已是三班使臣者,可以出任正9品的巡检或各县驻军的寨主;入学前没有军职者,也可以分配到相当于省军区的经略司担任教官或见习军官;在校3年没有过失者,可以出任禁军初级军官的大使臣。即使是毕业考试不及格者,也可以继续修学1年再次参加考试。这些任职待遇已与武进士相当,可见宋代开封武学的毕业生确实很受优待。更为优待者是:“有两省、待制或本路钤辖以上三人保举堪将领者,并兼诸卫将军,外任回,归环卫班。”[44]这就是说,开封武学毕业生如果能够获得中书省、门下省5品以上官员或地方路(省)一级官员3人的保举推荐,就可以出任外地驻军的将军,任期届满之后,还可以调回到首都卫戍部队担任皇宫卫士。(www.xing528.com)

开封武学还配合武举考试开办有1年制考前补习班,即所谓:“科场前一年,武臣路分都监(军分区司令),文官转运判官(转运司副长官)以上各奏举一人,听免试入学。生员及应举者不过二百人(武学学生及补习班学员总计不超过200人)。”[45]这种补习班显然还必须拨付专项经费,单靠那1万缗“食本钱”的收益恐怕难以应付。

开封武学每年举行两次校试,即“春秋各一试,步射以一石三斗(立地能拉开约104公斤的硬弓),马射以八斗(骑马能拉开约64公斤的硬弓),矢五发中的(射箭命中率能达到10发5中)”[46],这个要求已经超过武举省试的录取标准。与此同时,武学学生还必须学习搏击武艺和兵书战策。“虽弓力不及,学业卓然,并为优等,补上舍生(优等生),毋过三十人(名额不超过30人)。试马射以九斗(骑马能拉开约72公斤硬弓),策一道(论述题1道),《孙》、《吴》、《六韬》义十道(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及太公六韬的填空题10道),五通补内舍生(能够做对5道题就列为正式学生)。马步射、马战应格(及格),对策精通(策问优异)、士行可称者(品行令人称道者),上枢密院审查试用(可以直接报送总参谋部审查试用);虽不应格而晓术数(武艺虽然不及格)、知阵法、智略可用(但是懂得阵法善于策划谋略),或累试策优等(或者多次获得策问优等),悉取旨补上舍(全部报请皇上批准列为优等生);武艺、策略累居下等(武艺和谋略考试成绩多次居于下等),复降外设(又降为候补生)。”[47]

崇宁年间(1101—1106年),宋徽宗赵佶(jí)下令:“诸州置武学(各州兴办武学)。立《考选升贡法》。仿儒学制,其武艺绝伦(其中武艺特别突出)、文又优特者(笔试也特别优秀者),用文士上舍上等法岁贡释褐(按文科学校每年奖励优秀学生的办法推荐授予官职);中等仍隶学俟殿试(成绩中等者仍留校学习等待直接参加武举殿试)。凡试出官使臣(凡是推荐授官职的优秀生),仍赴殿前司呈试(仍然要到殿前司进行考核)” [48]“凡经三岁校试而不得一与者(凡是3年的校试成绩全部不及格者),除其籍(开除学籍)。”[49]1120年,各州武学被撤销,部分学生被选送为开封武学的外舍生(候补生),“赴次年公试(武举省试)”[50]。1127年1月9日,金军攻占开封,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北宋灭亡,开封武学随之终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