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与人工智能伦理标准:生死抉择

人类与人工智能伦理标准:生死抉择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从生物进化方向的角度对人类、机器或人工智能伦理涉及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回答。泰坦尼克号出现的紧急逃生问题,在无法判断乘客身份的紧急情况下,选择优先逃生的为妇女和儿童,主要是因为她们更能代表了人类繁衍的继续和人类发展的未来。这主要是因为,机器人目前既没有自动进化的动力,也没有判断是否正确进化的能力,机器人或AI分担了人类的部分知识和智能,但在创造性和评审创造性价值方面无法替代人类。

人类与人工智能伦理标准:生死抉择

扳道工面临选择让自己的儿子存活,还是让一火车的人存活的问题;泰坦尼克号面临是女人、儿童先登船,还是所有人一律平等地获得生存机会的问题;电影《2012》中总统面临的是自己登上诺亚方舟还是让科学家登上诺亚方舟,从而获得安全保护的问题;波士顿动力面临的是让科学家把机器人当作工具来进行实验,还是尊重它的生命权的问题,这些选择背后都涉及人类社会伦理

人类社会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14]

由于伦理的设定往往与文化宗教、地域、价值观世界观有关,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至今我们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明确的伦理体系,仅有一些大部分人承认的大体的原则。新时代关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伦理冲击,因为这个领域的不完善而使争议变得更为突出。

从上面的讨论看,知识和智能的提升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可以用种群知识库变化判断生物进化的方向和生物的高低等级。当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种群知识库将实现“全知全能”,从而到达“上帝”之点。

这说明生物的进化存在方向和终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判断标准,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那些促进和保护种群知识库发展的行为,是正面的伦理标准;那些阻碍和危害种群知识库发展的行为,是负面的伦理行为,如图9.21所示。

依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从生物进化方向的角度对人类、机器或人工智能伦理涉及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回答。

在“扳道工”难题中,无法判断一个小孩或者一火车人哪一边对人类未来的知识和智慧贡献大。在没有第三种选择和无法判断的情况下,选择让较多的人存活下去,应为无奈之举。

泰坦尼克号出现的紧急逃生问题,在无法判断乘客身份的紧急情况下,选择优先逃生的为妇女和儿童,主要是因为她们更能代表了人类繁衍的继续和人类发展的未来。

图9.21 通过种群知识库判断伦理规则

在电影《2012》中,总统选择让科学家乘坐飞机到达安全之地,并表达“一个科学家比几十位官员更重要”,除了总统对国家的忠诚之外,也是基于科学家对人类未来知识的创新更重要的判断。

对于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因受到测试科学家的攻击,站立不稳而摔倒的问题,并不涉及对生命的虐待,因为从标准智能模型的构造和生命进化的本质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还不能被看作与人类同权的生命体,甚至根本就不在生命的范围内。这主要是因为,机器人目前既没有自动进化的动力,也没有判断是否正确进化的能力,机器人或AI分担了人类的部分知识和智能,但在创造性和评审创造性价值方面无法替代人类。更为重要的是,AI无法确定自己的进化方向和进化目标,也没有正确进化的自然动力,它的进化动力来源于人类,因此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依然是辅助人类进化的工具。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在非紧急情况下对个体利益应进行特别保护,不能因群体利益侵占个体利益,发挥个人探索的能动性对种群知识库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这一点首先在基础科学的探索中体现得特别明显。纵观科学发展史,哥白尼牛顿、门捷列夫、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主要是靠个人探索时的“灵光闪现”做出伟大贡献的,靠的是自由的探索,而非有组织有目的的规划。

基础科研的重要使命是探索隐藏在“黑暗”中的自然规律,因此基础科研的最大特征是不确定性,研究方向和研究路径充满变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很多人倒在临门一脚的地方,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基础科研中的常态。[15]

用集体的目标导向进行规划,由团队负责人制订“顶层设计”方案,然后发布指南,以重大专项、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等方式组织大“作战”团队,在这种情况下,从历史的结果看,得到的重大科学成果往往非常少。

科技发展是人类种群知识库扩大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除此之外,人类社会的各种工业生产、农业劳动、商业活动、行政管理,都涉及如何处理集体管理与个体自由关系的问题。虽然在不同领域,集体管理与个体自由所占的比例不同。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发挥个体自由的能动性,都是激发人类种群知识库活力的重要途径。(www.xing528.com)

【注释】

[1]谢平.生命的起源——进化理论之扬弃与革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李栋.拉马克进化论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徐卫翔.求索于理性与信仰之间——德日进的进化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徐钦琦,郭建崴.读《人的现象》——怀念先知德日进[J].化石,2015.

[5]朱斌.大脑进化历程——从8.5亿年前到1万年前[J].决策与信息,2012.

[6]江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更古老原因[J].中国环境科学,2008.

[7]胡锦矗.大熊猫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8]董粤章,张韧.语言生物机制研究的新视野:FOXP2与人类语言能力[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杜文赞.腊玛古猿人科归属与人猿分野之争[J].化石,1989.

[10]向阳.狗的起源和进化[J].百科知识,2006.

[11]谦学.载入航天史册的小狗[J].航空知识,1997.

[12]黄隐.鲨鱼的进化策略[J].大自然探索,2007.

[13]杨其嘉.找到了使熊猫剧减的“元凶”[J].生命与灾害,2001.

[14]韩东屏.伦理学的使命与意义[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5]秦四清.基础科研宜强调科学家个人的自由探索[EB/O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04510.html,20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