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丹东街道,位于象山半岛东北部,风景优美

丹东街道,位于象山半岛东北部,风景优美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丹东街道位于象山半岛偏东北部,地形北高南低,东山丘,西平原,北枕鲫鱼山、叶孔山,与大徐镇相接;东依东山,与爵溪街道相连;东南濒临大目洋;西以南街、天安路为界,与丹西街道毗邻,南为大目涂围垦区。2001年6月,撤销丹城镇建制,分设丹东、丹西街道。丹东街道历史悠久,风景优美。

丹东街道,位于象山半岛东北部,风景优美

丹东街道位于象山半岛偏东北部,地形北高南低,东山丘,西平原,北枕鲫鱼山、叶孔山,与大徐镇相接;东依东山,与爵溪街道相连;东南濒临大目洋;西以南街、天安路为界,与丹西街道毗邻,南为大目涂围垦区。陆域面积38平方公里。地处象山县中心城区,历为县治所在地。唐朝立县设政实乡,一直延至清末。民国23年(1934)设丹城镇。2001年6月,撤销丹城镇建制,分设丹东、丹西街道。丹东街道办事处现为县政府派出机构,下辖东门外、起春、城东、上进、庄穆境、南门、羊行街、梅溪、姚家山、后山、袁家、岙里、赵岙、中家河、上半河、下半河、田洋里、陆家、高俞、夏家、大碶头、邱家、河西、河东、后洋、桥头林、桥头胡、西林、蒋家、上余、李家、门前涂、东塘、下余、赤坎、寨里、梅岙等27个行政村、8个社区,户籍人口75986人。另有暂住人口约3万。

全镇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水平较高。有工业企业37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家,以生产针织、机械电器、气动件等产品为主,并有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各1家、市高新技术企业3家。

城郊农业特色鲜明。“梅溪”紫皮果蔗杆高节粗、肉脆汁甜,畅销省内外市场几十年,年种植面积233公顷,曾获省农博会金奖;南方野生动物养殖公司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繁育基地,其驯化饲养的野猪、天鹅、野鸡、水鸭、鸵鸟、山兔等走俏国内外,是大众喜爱的馈赠亲朋、营养保健绿色食品;姚家山优质柑橘苗引进日本先进嫁接技术,每年出圃50-100万株,现为全市最大的柑橘育苗专业村。

街道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市容繁华。现有建设路、靖南路、丹峰路、象山港路、滨海大道、巨鹰路、东谷湖路、新华路、天安路等主干道;有国际大酒店、海景大酒店、黄金海岸大酒店等星级宾馆;有三江超市、华联超市、时代广场、象山港商厦等10余家大型商店;有全县规模最大的汪家河菜场,有象山中学、文峰学校、海韵幼儿园、机关幼儿园等10家规模学校及教育园区;有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等4家县级大医院;有文峰、丹峰、塔山、东河、大红鹰、阳明、龙泽、山水人家等上档次住宅区;是一个典型的工、商、居混合型区域。2007年,全街道实现社会总产值39.3亿元。

丹东街道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峰塔山南麓有著名的塔山、姚家山文化遗址,1988年以来,曾先后进行过三次大规模考古挖掘,发现了从石器时代以来古代先民大量的生活遗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县城后山的东寺、东山西麓的瑞龙寺均为千年古钊,是象山十八大寺院之一。街道东北角的青湾水库深藏山岙,清澈如镜,优美如画。地处城区东侧的东谷湖区湖光塔影,水色空濛,是城中景区的明珠城南的人民广场、体育馆场面开阔,气势壮观,已成为全县文体、休闲活动的中心。位于东南海角的松兰山海滨,融山、海、滩、岛及人文景观于一体,沙滩洁净,游人如织,现是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

塔山古文化遗址位于丹城东谷湖畔、塔山南麓的缓和坡地上。1988年1月发现,翌年试掘。该遗址占地1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80—230厘米,跨越三个文化时期。1990年9月至12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首期发掘35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玉器、石器、陶器和完整的古人骨架等。

遗址文化堆积层共分10层,按年代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下面的(10)、(9)、(8)三层为第一阶段,从出土的夹碳红衣陶敛口釜、高足盘、陶釜等器物看,与河姆渡遗址第二、三期相似,距今已有6500—6000年;中间的(7)、(6)、(5)三层为第二阶段,从出土的器物特征看,与良渚文化的中晚期相同,距今已有5300—4000年;上面的(4)、(3)二层为第三阶段,从大量出土的几何印纹陶可看出,具有明显的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特征,距今已有4000—2200年;最上面的(2)、(1)二层为近代部分。

在(9)层及(9)层以下挖掘出一批史前墓葬群,距今已有6200年历史。这个墓葬群由38座土坑墓组成,墓向座南或东向偏南,较有规律地分布在200平方米的探方中,墓内人骨架保存得相当完整。此墓地规模之大,墓葬之集中,人骨架之完整,在长江以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这些墓葬,均为单身仰体直肢葬,陪葬品很少,最多五六件,墓主大都是三四十岁的壮年人。这个墓葬群为一个氏族的成年人公共墓地。从塔山人的骨架特征看,面额较小,面部突出程度较大,头颅高而长,胁目当发育,骨骼粗壮,身材在160—180厘米之间,与太湖流域人种有着明显的区别。

1993年3月至6月,塔山遗址进行了第二期发掘工作。主要发现了一批距今约5000年的墓葬群和陪葬的完整陶器群,许多特殊的器形与类型具有塔山遗址独特的风格。“一身多首”的两次合葬墓的发现,在宁绍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尚属首次。

塔山遗址的发现,是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重大收获,不仅补充和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而且为研究钱塘江以南地区良渚文化找到了科学依据,已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的瞩目。1997年11月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文物管理部门辟有专门的塔山遗址文物陈列室,供游人参观。

松兰山位于县城东南,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省级旅游度假区。

传说以前这儿无山,也无海湾,风浪一大,赶海人就无法靠岸。后海龙王发善心,“送来”这座小山,使海岸有弯弯曲曲的海湾。山上松树和野兰花较多,“送来”与“松兰”同音,久之就演变成“松兰”。又传说此山原属附近上余村一余姓大户人家,一次在海上出事,被梅岙村叫梅松树的年轻人救起,为感激救命之恩,把女儿兰花许配于他,这座小山也作陪嫁,日子一长,当地百姓便称为松兰山。

松兰山海湾辽阔,港湾、奇礁、岬痈、沙滩众多,海蚀地貌奇特,海湾岩洞惊险,9座小型荒芜孤岛排列其间,古代抗倭战场遗址、兵寨、烽火台保存较好,道教佛教景观两相呼应。(www.xing528.com)

松兰山沙滩有6个之多,且滩滩相连,穿成一线,南北长达5公里,可称华东地区最大的陆岸沙滩。

最南端为南沙滩,已辟为海滨浴场、海上活动中心、松来山庄,外端是松兰观潮。松兰山湾是海滨垂钓中心。龙洞岗海岸有锯门龙洞,对面大羊屿岛,养有野猪、野鸡、野鸭野兔等野生动物,为南方海上狩猎中心。

南沙滩往北是东沙滩。长900米,宽200米,规划建成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功能完善的中心区。浙江省帆板训练基地已建成,山湾中还将建设相当规模的企业家俱乐部,南侧进口处建大型会议中心和美食一条街。

元、明时,这一带是抗倭古战场。爵溪所、游仙寨、烽火台遍布松兰山周围。为纪念抗倭斗争英雄业绩,在东沙滩边榔头岩山麓,有抗倭将领戚继光塑像。

南沙滩、东沙滩外,还有十二生肖湾沙滩(中央沙滩)、太极湾沙滩、小平岩沙滩、白沙湾沙滩。沙质细腻,人行不陷,沙滩之间,由一条观光旅游公路贯通,各个沙滩均有相应古代历史文化景点

金色沙滩、雪白浪花是松兰山主景。岬湾间,湾底多弯月型沙滩,间隔相连,面积0.65平方公里,大者白沙湾、太极湾、大鹏湾努;避摺东沙、南沙等,沙质优良,色黄坡缓,素有“潮来一排雪,潮去一片金”之誉。沙堆、沙坝连接山麓,清沥溪水入滩,冲出浅沟入海,贝壳类小型动物随沟跳跃。沙滩不粘,车行自如,有“软如青苔硬如铁”之称。潮水退去,呈现出条条美丽的波纹,犹似凝固的波浪,阳光下色彩斑斓。海湾水清,波光粼粼,缓时海浪轻吻着沙滩,情意绵绵,骤时碧浪排空,卷起千堆雪。潮起潮落永不停息,构成声、形、色的动感特色景观,为松兰山一绝。

花岗岩和凝灰岩海岸,岬角似剑直刺入海,形成崖、滩、湾、洞等,构成独特的海蚀地貌景观,那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象鼻岩,海中时隐时现的莲花坛,似泥非泥千疮百孔的泥积滩,礁石如屏激起浪花飞雪的石屏岩,似海狮、如海豹卧立于南沙的象形岩,轰轰鸣响,半亚于海的神秘龙洞,连绵起伏金黄缀绿的锦绣崖等,无不各具魅力,素有“礁激暮朝雄,龙腾上碧空”之称。

依山濒海,山秀水清,14个岛屿错落有序地分布于南北二块。北块以羊背山为中心,南以大漠山、大羊屿为中心,最近点距陆地200米,最远距陆地2.8公里,沉浮起落,变化万千,如羊,似牛,如燕,似熊,如鼠,形态逼真。岛上植被茂盛,鸟、兽生息繁衍。沿岸涌浪拍击,卷起雪花簇拥着翡翠,潮退时海蚀景观千姿百态,岩壁崖潮间贝藻随手可采、可捕。海域鱼资源丰富,船行其间,鱼跃海面,银光闪闪,海鸟掠飞搜寻猎物,令人心旷神怡,叹为奇观。

松兰山一带相传为神仙安期生往来之地,至今尚有关于安期生的诸多神话传说。太极湾为安期生与观音争修炼之处斗法之地,松兰山因其救助松兰姑娘斗败东海龙王救回父亲而得名,白沙湾为其遛马之地。

白沙湾弥陀寺为南朝宋文帝时始建,距今一千五百多年。1994年拆建,占地34亩。前殿天王殿,后殿为大雄宝殿。当地传说,蔡家庄书生蔡伯喈上京赶考得中头名状元,受皇上之命招亲牛相府三年未归家。正值大荒之年,蔡伯喈结发妻子赵五娘,手捧黄土,剪发卖银,埋葬饿死的公婆,背上琵琶,带上公婆画像千里寻夫,后至东海之滨象山松兰山爵溪一带,借宿弥陀寺,听说夫君伯喈在东京牛相府招亲,寻夫无望,便登上龙春山顶,跳崖自尽。因赵五娘患难之中,敬重夫君,孝敬公婆,是个有德贞女,玉皇大帝派仙鹤驮起跳崖的赵五娘升天。这日正是农历八月初三。后人在弥陀寺后修庙,塑民妇像,童男童女背雨伞与琵琶,像后挂蔡公婆画像,旁塑赵五娘成仙后的金身像。历代香火不绝,每年农历八月初三前后四五天,县内外香客不下三四万人。尚有七弯八岗、赤坎、手指石、升天石、印伞石等遗迹。

(陈斌国 象山县方志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