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缅边界发现大规模走私熊掌,引发保护野生动物争议!

中缅边界发现大规模走私熊掌,引发保护野生动物争议!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据云南有关部门的一位人士透露,在中缅边界,一些中国人缺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常吃熊掌、穿山甲,甚至象鼻,但缅甸人不会去吃熊掌。2009年6月7日,广西防城港市警方从一辆运废纸的大货车上查获173只熊掌,这意味着有40多只熊惨遭不测,被人屠杀。警方表示,当地是第一次遇到6月7日这样的走私熊掌大案。当地林业部门表示出售熊掌涉嫌违法。

中缅边界发现大规模走私熊掌,引发保护野生动物争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如果单从孟子这句话推算,中国人把熊掌当佳肴的历史至少有两千三四百年了。

吃熊掌是中国人独有的习俗

西周时《穆天子传》中称熊罴为瑞兽,西汉司马相如《谏猎书》中,则称熊罴为“逸才之兽”。早时猎到熊,一般都以重礼献于君王,史书上多见贡献的记录。《周礼》记载:“田猎则设熊席以众,尚毅也。”古人称“居则狐裘,坐则熊席”。当时熊席多为君王所设,而熊席则都以食熊掌为中心。熊之美在其掌,吃熊掌因此也往往是权势的象征。然而熊掌因为皮厚肉粗难熟,因此有纣王因为吃熊蹯不熟而杀厨人的故事。晋灵公因为熊掌没酥,不光要杀厨子,杀完还要装畚箕中,让女仆拿着过朝示众。

按照中国传统观点,熊掌好吃,在其膏腴。前后掌相比较,后掌肉粗,好吃在前掌。因为熊性轻捷,能攀缘上树,前掌要比后掌灵活。冬眠时不再进食,饥则舔其前掌,所以唾液精华浸润的也是前掌。而冬眠时,又必有一只前掌抵住谷道(肛门),另一只专供吃。所舔之掌,一说牡左牝右,另一说一年一换,比如说今年用左掌明年必用右掌。所以,古人告诫,烹熊掌时,一对掌,一定要两只分锅而炖。据说用以抵谷道的那一只,炖好后总有隐隐的臭味,所以总是其一可食其一不可食。

有意思的是,除了中国人,世界上没有哪国人专门吃熊掌。

有人就国外有没有人专门把熊掌做成一道菜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像中国人这样抱着猎奇、炫富和补身子心理吃熊掌的现象几乎没有,国外对中国有人吃熊掌也感到惊讶。中国餐饮界人士和营养专家都表示,熊掌绝不应再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熊掌的味道“跟肥猪肉也差不多”,滋补的方法有很多种,何苦跟法规和熊过不去呢。

看上去很蠢笨很凶猛的熊,其实在很多国家都有特殊的地位。在俄罗斯,由普京组建的“统一俄罗斯”党的党旗党徽中,有一只肥硕的大熊走在俄罗斯版图上的图案。俄前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名字本身也是“熊”的意思。俄罗斯人也会捕杀熊,但不会把熊掌当成一道菜。俄罗斯人对韩国人狗肉很反感,也有人表示过对中国人吃熊掌“很愤怒”。鱼翅宴加熊掌给俄罗斯人带来的口感远远比不上伏特加、鱼子酱、腌肉和酸黄瓜

朝鲜半岛上存在着多种建国传说,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檀君开国神话”就离不开熊。相传“熊得女身”,并生子檀君,檀君后来“都平壤城,始称朝鲜”。因此,韩国人对熊有很强的亲近感,没人吃熊掌。再说除了动物园外,别的地方恐怕很难见到熊。和中国一样,熊胆在韩国人看来是一味好药,所以韩国有动物园在熊死后把熊胆拍卖给制药公司。

日本北海道熊多,虽然受到保护,但当地的“猎友会”在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期间,可以猎杀由政府允许猎杀的极少数危害百姓生活的熊。不过,当地一般人是不吃熊肉的,更别说熊掌了。

据说100多年前,早期华工抵达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时,还有原住民将猎捕的熊卖给华人餐厅的记载。加拿大现在有不少粤系的中餐厅,本来粤系菜讲究滋补,有熊掌入菜的传统,但“入乡随俗”后,熊掌已从菜单上消失了。这并不是说,在加拿大就一定没机会吃到熊掌。据了解,在加拿大,狩猎季节合法猎杀的黑熊是可以食用的,但餐厅只能代加工,不能买卖,而且熊掌和其他部位并无区分,都是一视同仁的“熊肉”。

同加拿大的中餐馆一样,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中餐馆里也见不到用熊掌做的菜。但在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还是有华人在餐馆里做着熊掌生意。据云南有关部门的一位人士透露,在中缅边界,一些中国人缺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常吃熊掌、穿山甲,甚至象鼻,但缅甸人不会去吃熊掌。在柬埔寨,也有华人吃熊掌,但当地高棉人不吃。据一位曾在柬埔寨常驻的中国人介绍,柬埔寨西北部山区有熊,繁殖比较快,常下山找吃的,当地人看到后会猎杀,并把熊掌卖给中餐馆的老板,他见到过一次,4只熊掌居然卖了1000美元。有一次,他与柬埔寨人吃饭时有熊掌,柬埔寨人不吃,而他吃后的感觉是“不好吃,土腥味太重”。在印度尼西亚,当地人很少吃野味,也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人吃熊掌,他们觉得这很不卫生。

“冬季刚过的熊掌好,而右前掌价格最贵,可以卖到三四千元一只。”人类的食欲让贩卖野生动物的人有了获取暴利的机会。(www.xing528.com)

2009年6月7日,广西防城港市警方从一辆运废纸的大货车上查获173只熊掌,这意味着有40多只熊惨遭不测,被人屠杀。警方表示,当地是第一次遇到6月7日这样的走私熊掌大案。173只熊掌总重384.5千克,多数熊掌连掌带腿长约30厘米,其中最重的一只达4千克,最轻的只有1千克左右。

部分走私熊掌

广西南宁市动物园的专家认为,这些熊掌来源于野生黑熊,一般成年黑熊的一只熊掌(包括腿)重两三千克,因此1千克大小的熊掌来自未成年熊。养殖场一般不可能一次宰杀这么大数量的熊,更不可能宰杀小熊

2007年,上海一位厨师举报,他所在的饭店私下出售过熊掌这道菜,每只熊掌售价在3500元到6000元不等。2007年春节前,一家长沙饭店推出88888元的天价年夜饭,并声称可提供熊掌和娃娃鱼。当地林业部门表示出售熊掌涉嫌违法。长沙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表示:“长沙市场上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发现真正的熊掌,出现的熊掌100%是假的。”

蒸熊掌是中国传统“满汉全席”中的一道主菜,但在熊成为国家保护动物后,这道菜已被“改良”。北京仿膳饭庄表示,仿膳的满汉全席精选中已没有蒸熊掌这道菜了,曾试用过猪蹄、牛蹄替代,后来定下来最常用的是驼掌。由于驼掌个大,只能改刀后切片或切块,而且需要葱扒、蒜烧等做法压住驼掌的异味,与以前的熊掌做法相差很大。有餐饮界的专家表示,以这些保护动物为原料做的菜,即使现在有人吃,可能也吃不出名堂来,大多还是图个面子,出于炫耀心理。

中国人吃野味除了满足猎奇、炫富的心理外,许多人还误认为只要吃野生动物就能“补”。营养专家认为,从营养成分上来说,熊掌的胶原蛋白相对高一些。从功效上说,熊掌肉属于温性,有健脾胃、养气血和去风湿的作用,但单独吃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要配上红枣、党参当归等。熊掌的这些功效实际上没有什么值得宣讲的,因为猪蹄、牛蹄也有。而且野生动物做不好,其实会很不好吃。就拿野生猪肉与家猪比,有调查说70%~80%的人接受不了野猪肉的味道,这是因为野生动物体内氨基酸物质的含量高,其自身的腥异味更大,人们就更难以接受。

一些中国人吃熊掌的心理就是“物以稀为贵”。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对很多饮食感到乏味,因此有些人对越吃不上的东西就越想吃,还有一些偏的、怪的东西。实际上,等吃到嘴里的时候,就会觉得“也不过是这样了”。

不是熊掌但是有熊掌的味道

一位知名的美食家曾在20世纪80年代有幸品尝过熊掌这道菜,吃过之后大为讶异,没料到久负盛名的熊掌竟然淡无滋味,一时以为碰上了假货,叫来厨师细细探问。厨师也是一位从厨几十年,做过上百次熊掌的名厨,面对知名美食家也不好掩饰,便交代了行业里的一些底细。据他讲,熊掌的滋味全靠各种名贵辅料得来,熊掌本身除了腥膻味之外,别无滋味可言,因此在其烹制时,先使用大量佐料去其腥膻,再以鸡、鸭、肘子、扇贝等增其鲜香,这样才可供食。因为熊掌本身质地和猪蹄、牛蹄差不多,旧时的餐馆在熊掌缺货的时候,都用牛蹄代替。听完这番话,美食家得出一个结论:熊掌徒有其名。

在人们倡议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中国人吃熊掌这种古老的习俗应该改一改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既然这样说,那我们不妨取鱼而弃熊掌,滋味和营养都会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