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萧友梅与赵元任:中国代表性音乐家

萧友梅与赵元任:中国代表性音乐家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先在音乐创作上做出认真努力和广泛尝试的代表性作曲家是萧友梅和赵元任。他作为中国运用西洋近代作曲技术创作新音乐的早期作曲家之一,创作了器乐和声乐等多种作品。赵元任的音乐作品大部分反映五四时期的民主、进步思想。他少年时代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并对湖南花鼓戏音乐作过采集记谱工作。刘天华,中国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

萧友梅与赵元任:中国代表性音乐家

在延续学堂乐歌创作方式的基础上,20世纪20年代涌现出了一批主要从事新型歌曲创作的作曲家。最先在音乐创作上做出认真努力和广泛尝试的代表性作曲家是萧友梅和赵元任。另外还有黎锦晖、刘天华等人。

萧友梅,中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中山人。他先后留学日本德国学习音乐、哲学,以《中国古代乐器考》一文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从事音乐教育工作,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任教授兼教务主任,1928年任院长,1929年该学校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他任校长至1940年去世。

▲萧友梅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新兴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认为欲发扬中国音乐,必先发展音乐教育。为了教学的需要,他编著了大量音乐理论和各种乐器、声乐教科书。他作为中国运用西洋近代作曲技术创作新音乐的早期作曲家之一,创作了器乐和声乐等多种作品。

他的主要理论著作有《普通乐学》、《和声学》、《钢琴教科书》、《风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唱歌教科书》、《萧友梅音乐文集》等。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新霓裳羽衣曲》、《哀悼引》。大提琴曲《秋思》、大合唱《春江花月夜》、女声合唱《别校辞》、歌曲《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多首;歌集《今乐初集》、《新歌初集》等。

赵元任,美籍中国语言学家、作曲家,江苏武进人,他生于天津。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任教于清华,后致力于语言学的研究。

他的音乐作品共有132首,代表作品有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偶成》等,合唱曲《海韵》,歌曲《卖布谣》、《劳动歌》、《呜呼,三月一十八》、《教我如何不想他》、《听雨》、《西洋镜歌》等。他还创作了《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实验》、《新诗歌集》等阐述曲调与声调相吻合以及和声民族风格等问题的论著。(www.xing528.com)

赵元任的音乐作品大部分反映五四时期的民主、进步思想。在歌曲创作上,他力求曲调与歌词声调相吻合,探索和声民族风格的道路。另外,他的作品中的钢琴伴奏常起描绘景物和刻画意境的作用。

黎锦晖,中国作曲家,湖南湘潭人。他少年时代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并对湖南花鼓戏音乐作过采集记谱工作。1916年他参加北京大学音乐团和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活动,组织和主持潇湘乐组(丝竹乐)。1922年至1927年,他主编的《小朋友》周刊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儿童文化周刊。1927年,他创办的中华歌舞专科学校是我国最早的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1928年,他组织“中华歌舞剧团”,后改称明月歌舞剧社。1949年,后他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至去世。

他主要作品有儿童歌舞剧12部,包括《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月明之夜》、《小小画家》等;儿童歌舞曲24首,包括《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努力》等。他还创作有抗战歌曲《向前进攻》以及部分成人爱情歌曲等。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和歌舞曲,歌词和剧本都是他亲自撰写,内容适合儿童生活,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些歌曲曲调简单活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他所作《小小画家》是中国歌剧的雏形。他也曾编写了一些格调不高的歌舞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刘天华,中国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他早年曾参加军乐队,接触到西方音乐。在家乡任中学音乐教师期间,他向周少梅等学习二胡、琵琶,并向民间艺人、僧、道等学习多种民间乐器,大量搜集记录民间音乐。1922年他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音乐系、北京艺专音乐系等高校,期间学习昆曲、小提琴、和声学和理论作曲等。1927年他创办国乐改进社,编辑《音乐杂志》,参与发起爱美乐社,并赴天桥搜集锣鼓谱。1932年他因病去世。

他的主要作品有二胡曲10首,包括《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闲居吟》、《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琵琶曲3首,包括《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以及琵琶练习曲15首、二胡练习曲47首、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等。

刘天华一生的艺术理想和实践主要是“国乐改进”。他在重视我国传统音乐遗产继承的基础上,也重视对外国音乐科学理论和经验的借鉴,以“兼收并蓄”的方针去推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他通过在创作、演奏、教学到理论研究的全面实践,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开创了一条有创新意义的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整个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事业中争得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为我国民乐的发展开启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新篇章。

▲刘天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