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一批专业作曲家认为中国必须有自己的通俗音乐,并开始进行创作尝试。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亚运会”以《亚洲雄风》为主题标志的一系列歌曲向世人表明,中国的通俗音乐已趋向成熟。从80年代前后开始到进入90年代,通俗音乐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

“通俗音乐”,也称作“流行音乐”,是一种轻松活泼、短小单纯而富有节奏性并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形式。由于它的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表现手法和风格比较自由又富于变化,结构和织体比较短小精干又具有很强的即兴性,演唱上口语化,以情为主,音域不宽,节奏性强烈和以情为主等特点。再加上用现代电子工业高度发展的产物——电声乐器甚至是电子合成器电子音乐以及其他特殊的音响和复合音响作为伴奏乐器,使之成为在世界范围内一种受到普遍欢迎的歌曲创作和演唱形式。

早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由黎锦晖等音乐家把这种音乐形式引进中国,曾在中国流行,并在当时都市音乐生活中存在。但在当时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它与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显得格格不入,有些歌曲甚至还起到了很大的消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形式几乎处于“绝迹”的境况。

邓丽君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贯彻实施,国门被打开,沉寂了几十年的“流行歌曲”乐坛也开始复苏。首先是港台地区“校园歌曲”和“时代曲”的涌入,形成了对国内“通俗歌曲”兴起的强烈冲击和刺激,并把《乡间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和《小城故事》等歌曲以及台湾歌星邓丽君演唱的卡式录音带给了大陆,为年轻人带来了低缓轻柔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这些歌曲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歌曲创作和其他音乐创作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配器成为日后我国不少音乐工作者创作可借鉴的有声教材,邓丽君的歌声也影响了大陆许多歌星,成为模仿的典范。

20世纪80年代前后出现的几部电影中的插曲,如电影《甜蜜的事业》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电影《小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插曲《太阳岛上》等优秀歌曲,虽然是抒情歌曲,但也确实具有通俗音乐的品格,为后来我国的通俗歌曲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这些歌曲通过电影和电视等传播媒介推向社会,立即受到了广泛欢迎。不仅如此,这种音乐形式也成为后来中国电影、电视音乐创作效仿的格局和模式。我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朱逢博、于淑珍、关牧村等人对这一新形式歌曲的出现给予了热情支持,同时在对用通俗唱法与民族、美声唱法的结合等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为后来中国通俗音乐大潮的出现起到了奠基作用。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一批专业作曲家认为中国必须有自己的通俗音乐,并开始进行创作尝试。1979年底,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歌曲》杂志联合举办的“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所评出的15首优秀歌曲,对推动我国的通俗音乐走向兴旺起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音乐茶座”的出现以及各种音像公司的建立,更为这一大潮的到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时期出现的《乡恋》(马靖华词,张丕基曲)拉开了通俗歌曲全方位展示的序幕。接着,《军港之夜》(马金星词,刘诗召曲)、《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请到天涯海角来》(郑南词,徐东蔚曲)等以其轻松、抒情的风格登上中国歌坛,在通俗歌坛上掀起了一个高潮。(www.xing528.com)

到80年代中期,由世界著名歌星演唱的《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和《明天会更好》的大型演唱会,以及1986年举办的“全国青年首届民歌通俗歌曲大选赛”,把中国的通俗音乐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到这一时期,通俗音乐在题材上已不再是以单一的爱情题材为主,而是朝着多元题材和形式发展。特别是1986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献给“国际和平年”的全国百名歌星演唱会上推出的,以世界和平为主题的通俗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使通俗歌曲从此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中国的音乐舞台。到这时,“通俗唱法”已成为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相提并论的一种唱法。

1986年以后的几年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通俗音乐的创作也异常活跃,以《一无所有》为代表的具有中国“摇滚”风格的音乐出现,使通俗歌坛又异常活跃起来。虽然《一无所有》具有明显的西方痕迹,但其中国风格鲜明,充满了中国西北高原那种苍劲悲凉的韵味。紧接着,《信天游》、《黄土高坡》、《心中的太阳》等在中国通俗歌坛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西北风”。这股“西北风”以其粗犷、豪放、略带有悲凉的音调,表现了居住在黄土高原的人们那坦诚、直率的性格。

随着通俗歌曲“西北风”的出现,又出现了“南国风”“东北风”等。这些歌曲把通俗音乐与我国各地(包括一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相结合,使我国的通俗音乐摆脱了港台歌曲的创作风格和前一阶段那种柔媚纤弱的歌风,并逐步与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中国通俗音乐风格。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亚运会”以《亚洲雄风》为主题标志的一系列歌曲向世人表明,中国的通俗音乐已趋向成熟。

从80年代前后开始到进入90年代,通俗音乐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十多年中,通俗音乐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勃兴,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严肃音乐与传统音乐。但严肃音乐和传统音乐是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检验,才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和组成部分的,所以,它的生命力相对来说是长久的。通俗音乐创作所蕴含的内容、风格、体裁应该是多方位的,只要我国的音乐工作者把自己的立足点踏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之中,广泛地向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学习,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繁荣我国的音乐文化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