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蹈专项体能训练构成要素揭秘

舞蹈专项体能训练构成要素揭秘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舞蹈专项体能训练能够提高人体自身的身体素质,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身体形态作为舞蹈专项体能构成要素的基石,对于舞蹈表演的整体效果也有很大影响。通过舞蹈表演者肢体语言的表达,从而形成一个满足核心稳定性要求的链式动力系统。

舞蹈专项体能训练构成要素揭秘

舞蹈专项体能训练是指在一般的技术训练基础上,根据舞蹈种类的不同,根据不同种类舞蹈的技术要求,采取各自基本舞步和花式成套进行的技术性训练。基本舞步由舞蹈表演者的身体动作、手势动作、身体形态和脚步动作构成。舞蹈的不同项目有不同结构类型的舞步,基本舞步训练的目标是为了掌握和提高自身基本舞步技术,通过掌握和提高自身舞步技术来缩短掌握同类舞步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掌握其他舞步动作奠定基础。因此,舞蹈表演者可以在掌握基本舞步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参照标准舞蹈动作标准,根据不同舞种的舞步动作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例如拉丁舞摩登舞可以通过身体动作训练、手势动作训练和舞步动作训练来训练舞蹈表演者的舞步技术。花式训练包含基本舞步的结构和舞蹈的基本技术,是舞蹈表演者在对基本动作和舞步动作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所采取的专项技术训练手段,目的是帮助舞蹈表演者掌握各种舞步技法,并将所掌握的舞步技法充分运用到各种舞步中。舞蹈表演者后期可以根据舞蹈表演规则、要求和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舞蹈种类并编为成套的动作,为舞蹈表演者学习和掌握成套动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成套训练是指舞蹈表演者根据成套舞蹈的要求和规则,系统地进行训练,目的是熟练掌握成套动作的技术,从而提高自身成套动作的质量。

舞蹈专项体能训练需要对人体的体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其中体能是指人体系统和器官机能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体力是指人体系统的机能在进行舞蹈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耐力和持久力。体能和体力在舞蹈专项体能训练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专项体能训练也由以往单一的训练模式转化为综合体能和体力的训练模式。舞蹈专项体能训练能够提高人体自身的身体素质,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舞蹈表演之中,四大影响因素——技术、战术、身体和心理,其中技术是基础、战术是手段、身体是保证、心理是根本。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和一般意义上的身体素质训练不同,它能再塑造舞蹈表演者的心理意志品质,能够帮助舞蹈表演者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舞蹈训练和表演之中,有效地动员各器官和技能,从而能够帮助舞蹈表演者克服疲劳,使舞蹈表演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不同技术、不同风格的成套舞蹈动作。

舞蹈专项体能主要由身体形态、肌肉能力、核心力量、速度力量、静力性力量和力度组成,需要充分运用舞蹈表演者的柔韧素质与速度结合能力和运动耐力与动作结合能力。

(一)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指舞蹈表演者的身体根据不同舞蹈表演所需而展现出的形态。形态美是舞蹈项目的灵魂所在,它对舞蹈来说意义非凡。不同的舞蹈种类对舞蹈表演者的身体形态要求不同。它要求男性舞蹈表演者体态挺拔、稳健,女性舞蹈表演者体态轻盈、苗条。

通过舞蹈表演者的形态可以看出舞蹈动作是柔美还是粗犷,是挺拔还是优雅。舞蹈动作根据舞蹈表演者的动作快慢又分为快速动作和慢动作。舞蹈表演者通过快速动作的展现,可以给人带来振奋和活跃的美感;通过慢动作的呈现,可以使观众被舞蹈表演者展现出来的情绪所感染。由此可见,舞蹈对舞蹈表演者的身体形态要求很高。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舞蹈表演者的表演素质。身体形态作为舞蹈专项体能构成要素的基石,对于舞蹈表演的整体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因此,舞蹈表演者应当注重对身体形态的训练。

(二)肌肉能力

舞蹈表演者的动作节奏和肌肉松紧程度能够随着音乐节奏和节拍变化。舞蹈表演者进行舞蹈训练时,肌肉会对不同训练内容、训练负荷逐步适应,对内容从少到多、负荷从小到大直至极限的适应过程就是肌肉对不同的刺激进行记忆和感觉的过程,肌肉记忆形成过程中内容和负荷的量称为能力,量越多,能力也就越强。肌肉通过对这些刺激的记忆和感觉,产生肌肉记忆能力。在实际的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者的肌肉能力可以直接通过舞蹈动作的美感和技巧动作的爆发来呈现,通常肌肉记忆所呈现出来的美感与效率,可以在舞蹈表演者所演绎的舞蹈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是指在动量和动力链传递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上下肢动量传递过程中发挥枢纽作用的力量形式,它是一种较新的力量训练理念。核心力量引用运动链理论,将参与完成舞蹈动作的肢体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连成一个“链”,完成动作的每一个身体部位则是链上的环节,依靠动量在各环节间的传递来完成舞蹈技术动作。核心力量训练中所用的理论与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的技术要求非常吻合,它经常在气垫、健身球、平衡板、弹力棒、小蹦床、半球滚筒、滑板、充气垫等辅助器械下,对不稳定状态下的肌肉群进行训练。通过舞蹈表演者肢体语言的表达,从而形成一个满足核心稳定性要求的链式动力系统。

(四)速度力量(www.xing528.com)

通过速度力量的训练可以提高速度力量,从而加快动作速度,达到完美完成舞蹈技术动作的目标。在舞蹈表演过程之中,为了达到不同的舞蹈效果,舞蹈节拍有不同的划分,如摩登舞节拍有快慢之分,根据音乐速度快慢进行划分。拉丁舞的舞蹈节拍也有不同的划分,要求选手必须在每一个节拍做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技术动作,舞蹈表演者平均每分钟要做几十个动作,平均每秒就要完成一个动作,这就要求舞蹈表演者的动作速度足够快,但是达成这个目标具有较大难度。因此,舞蹈表演者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当加强自身速度力量训练,加快自身动作速度,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所需的舞蹈技术动作。

(五)静力性力量

舞蹈表演者在进行舞蹈表演或训练时,需要保持良好的身型和仪表。不同的舞蹈类型,静力性力量不同,对静力性力量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摩登舞中,舞蹈表演者需要在表演过程中保持腰部肌肉收紧、上体稳定来体现舞蹈表演者身体内在的肌肉静力效应,在摩登花样组合舞蹈表演时,需要更多地表现出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舞蹈技术动作以展现摩登舞独特的艺术风格;拉丁舞的风格有时豪放洒脱、动感强烈,要求舞蹈表演者在表演中充分将自身静态性力量与爆发力结合,通过舞蹈表演者自身的技术动作表演将拉丁舞的艺术特征呈现出来;伦巴舞则主要是为了表达情侣间浪漫的感情色彩,需要舞蹈表演者以身体动作语言来表现其丰富的内涵,以静力的形式体现其情感的缠绵,以具有爆发力的舞蹈动作展现浪漫洒脱的爱情生活,进而呈现出伦巴舞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六)力度

舞蹈表演者在完成舞蹈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对力度的控制可以表现出舞蹈的专项速度,可以有效衡量舞蹈运动员的舞蹈表演水平。通过对力度的控制与处理,可以规范舞蹈动作,使动作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还可以实现舞伴间的默契配合、合二为一。通过控制舞蹈过程中的加速和制动能力,调节舞伴之间的力量大小及舞伴之间的关系等,使舞伴间情意相通,达到完美诠释舞蹈艺术美的目标。

(七)柔韧素质

舞蹈表演者的柔韧素质是指舞蹈表演者身体内各关节活动的幅度大小、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强弱。由于舞蹈表演中涉及的舞蹈动作一般数量多且内容复杂,对细节的要求较高,因此,对舞蹈表演者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较高,尤其是柔韧素质。良好的柔韧素质,可以使舞蹈表演者的舞蹈动作舒展大方,进而发挥出舞蹈表演者的整体技术水平;反之,柔韧素质较差则会直接导致舞蹈表演者的关节灵活性较小,进而限制舞蹈表演者的速度、力量和协调能力的发挥,造成一些高难度舞蹈动作难以完成,甚至因为动作幅度超过自身肌肉拉伸程度而造成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因此,无论是男性舞蹈表演者还是女性舞蹈表演者,只有长期进行全面的且不间断的柔韧素质训练,并将其作为自身的基础素质,才能适应当前以及未来舞蹈表演的发展需要。

舞蹈表演者在传统体能训练中注重肩、胸、腰等部位的灵活性,有利于舞蹈表演者完成难度和技术性较高的动作,但是部分舞蹈表演者的柔韧性虽然较高,但对舞蹈动作的呈现却软而无力,对技术复杂、难度高、速度快的动作无法完成或完成较差,进而直接影响到舞蹈表演者专项技术的发展。舞蹈要求舞蹈表演者要做到“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伴随着社会发展对于舞蹈者的深层次要求,舞蹈表演者要更加注重柔韧性训练与专项特点的结合,尤其是柔韧性与速度、力量的结合。长期的舞蹈教学实践表明:柔韧素质的提高能够帮助舞蹈表演者更快地掌握舞蹈技术、提高舞蹈水平、防止运动损伤,对舞蹈表演者的机体活动能力等方面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八)运动耐力

耐力是指舞蹈表演者长时间从事高强度专项活动的能力。舞蹈专项体能训练中舞蹈表演者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分别是:第一,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第二,舞蹈表演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第三,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例如,有时舞蹈表演者需要参与到多场舞蹈表演之中,尤其是一些时间较短的并且音乐节奏快的舞蹈表演,舞台能够给予舞蹈表演者的准备时间较短,并且要完成难度较大的连续型舞蹈动作,同时,每个舞蹈之间的间隔时间过短,会使舞蹈表演者无法得到充分休息。而舞蹈表演者的运动强度较大,部分舞蹈表演者将会由于自身体力不支,影响到舞蹈动作的呈现,无法真正发挥出舞蹈表演者的舞蹈水平。因此,较好的运动耐力能够支撑舞蹈表演者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舞蹈表演。具有较强运动耐力的舞蹈选手需要加强无氧耐力运动训练,以便满足舞蹈比赛中高强度的舞蹈表演,从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