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课在高效课堂评价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效课堂评价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效课堂主要表现为六个“力”: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卓越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解重点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启发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中有效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微课在高效课堂评价中的应用

高效课堂以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以积极的课堂氛围为依托,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

高效课堂主要表现为六个“力”: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卓越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

(一)高效课堂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构建的课堂。

(二)高效课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

一是,高水平的教师要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后要数量。二是,高水平的教师注重教学方法,低水平的教师注重对知识的传授。三是,高水平的教师讲究整体的建构,低水平的教师注重细节的建构。

综合来看,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科学地组织课堂,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了整个教学设计的方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依据的,这也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对教学内容具体化,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领域。其次要实际化。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站在学生的基本特点和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解重点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各有不同,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合理的层次性,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学,有所长。

2.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握教学效果。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教师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太直白,使得提问的价值不大,有时候提出的问题指向不明确,这也让学生的思维无法聚集起来。有时候提出的问题缺乏必要的知识铺垫,让学生思考问题时没有依据。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想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问题的启发性,达到高效的提问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该是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课堂教学时效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们发现问题,通过追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现自我矛盾的地方,从而掌握正确的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中有效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重视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从内容上去衡量,提出的问题切入点应该准确。例如,教师应该在教学的重点内容中设置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质量;以教学难点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探寻疑难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内容的生长点设置问题,让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教学方式上衡量,提问时,应该注意提问的艺术性。例如,教师应该学会利用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尽量排除好不好或者要不要等类似的意义不大的问题。另外,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阶梯性,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问题,这样的提问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提问时应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所有的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思考回答出问题,给每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个学习个体的发展。最后,还可以通过计算来量化启发性提问的效率。(www.xing528.com)

3.板书设计的网络性

课堂上的板书,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板书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教师讲课的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概念等起到强调的作用。因此,高效课堂的板书应该具备一定的网络性,以便学生课后利用板书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收到知识再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首先,在编制板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课堂教学目的以及所教学生的认识水平,选用不同的网络机构,力求在板书的设计环节,达到科学、精练的要求,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其次,在设计板书时应该注意结构的整体性,做到板书布局合理、主次分明,让学生感受到板书整体美的同时,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再次,板书的设计必须与教师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高效的板书结构中,每一个分支都应该与教师所讲的内容纲要和教学目的息息相关。

4.应用信息技术的事实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变不动为动,变烦琐为简易,变不可能为可能,将学生带入到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教师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然而,有利就有弊,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并不是只有利的,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许多弊端。因此,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必须符合所讲课程的学科特点,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适时适度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学的发展。为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我们要深入实践,用六个“是否”来量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作用:信息技术在课堂内的频繁使用是否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容量增大是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流于形式,导致“凑热闹”的嫌疑;信息技术是否在利用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信息技术是否无缝主动地渗透到了教学的必须环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5.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课堂讲解环节结束后,为了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外会设置一些作业,可以说,作业设置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作业量与教学质量并不是正比关系出现的,作业留的量,不能直接体现教学质量。只有科学、合理、适当地布置作业,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推动课堂向高效的方向发展,否则只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效课堂对作业的布置,教师首先应该考虑所布置的作业层次性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写作业,有所收获。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一方面体现在作业的目的上,要顾及知识深化层面,又涵盖方法训练层面,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提高层面。另一方面,应该在作业的形式上有所体现,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具有必要性和典型性,让学生通过写作业,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层次性还要体现在作业的要求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作业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学习技能。同时,还要允许学生依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难易适宜的习题,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6.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经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的意愿,我们的一切想法都是没有作用的。”可以看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重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那么,如何评判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能否主动地思考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学生是否能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能否在反思质疑中发现问题;学生能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相应的能力水平。如果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由传统上升到高效的学而获知,也就实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中产生学习的冲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主动地发散思维,最终获得全面的发展。

7.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性

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给出的解释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也更加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并对教师的指导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自然地体现其必不可少的指导性。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首先要具有适时性,即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偏离了教学的目标时,教师应当适时地指导,将学生带领到正确的轨道上,为教学目标保驾护航;当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在学习难点上徘徊不前时,教师要通过适时地指导给予学生帮助,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让学生及时解决疑点、难点;当课堂氛围太过活跃或沉闷时,教师应该适时的加以调控,营造符合教学需求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的指导还要具备关键性,即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想要具备关键性,既要准确把握教学中的关键,又要抓住关键因素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如指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引领学生在个性中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系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的指导还应该具备灵活性,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当学生表达出不同的观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适时指导。总之,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探究,恰到好处的指导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