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转课堂:有效应用和主要特征

翻转课堂:有效应用和主要特征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翻转课堂大量的教学资源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学生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资源。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全面提升了教学效率。翻转课堂通过微视频传递知识,以互动探究深化理解,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这体现了翻转课堂中教学过程的自主性特征。

翻转课堂:有效应用和主要特征

翻转课堂实质上是一种教学形态的翻转,教学形态是基于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产生的教学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教学主体、教学资源、教学载体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翻转课堂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下教学形态的各种变化上。

(一)教学主体的多元、动态和协商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主体单一的弊端,使课堂教学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样态。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的主体不仅仅有教师和学生,更有家长、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参与,翻转课堂成为多极主体的课堂。

一方面,翻转课堂让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教”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家长、学校、社会与国家,“学”的主体也不仅仅有学生,更是多主体的“学”;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的课上互动、探究,为多主体参与的实现提供了时间和可能。

教学主体的动态发展也是翻转课堂的特征。这种动态一是教学主体角色的动态变化。教学主体的角色在随着教学时空场域的变化而不断动态发展与适度调整。二是教学主体功能价值的动态变化,翻转课堂凭借信息技术平台,更有利于各教学主体的功能与价值的发挥,使得这种功能与价值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三是教学主体行为方式的动态变化。就教师而言,录制教学视频和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方式具有明显不同;就学生而言,课下学习的方式和传统课堂上课也有显著差异。

翻转课堂呈现出教学主体的协商性特征。所谓主体协商,是行为主体在伙伴选择、信息共享、利益分配、承担任务及解决问题方面的一种有效机制。翻转课堂改变了学生知识获取的形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多主体知识体系逐渐形成,促进了教学主体权威性的消解,使主体间的民主、平等得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协商、知识的协商、教学方式的协商及课堂上下的协商等都是翻转课堂呈现教学主体协商性的表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更为人性化、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家长参与度更高等,这是翻转课堂呈现教学主体协商性的结果。

(二)教学资源的集成、全面和共享

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包括文本资源、图形图像资源、动画资源、声音资源和视频资源等类型。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的单一性,通过教学视频平台和信息技术支持,把分散的教学资源聚合在一起,共同为教学主体提供最优质服务。这体现了翻转课堂教学资源集成性的特征。翻转课堂直接或整合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并建构了由理论知识资源、实践经验资源和方式方法资源所构成的翻转课堂内容体系。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集成了大量教学资源,使得教学资源具有了全面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资源数量大,资源质量优化,资源样态动态、可持续。一方面,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例如,在电子书包和学科资源网站中,往往集成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图片、文献、案例、习题和工具书等。另一方面,在翻转课堂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精选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的优质教学资源。此外,就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样态而言,教学资源不断得到更新、重组,体现了其动态可持续的发展。翻转课堂在教学资源方面还具有共享性特征。教学资源共享涉及各教学主体的利益,既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又要满足教学主体对教学资源的需要。翻转课堂的实施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条件。在课堂前,翻转课堂将所有教学资源与师生共享,为知识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利;在课堂上,翻转课堂为师生等教学主体提供资源交流的机会,实现知识信息的深化。而且,翻转课堂大量的教学资源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学生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三)教学载体的创新、高效和立体(www.xing528.com)

教学载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于储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以语言与教材为主要载体的局限,通过信息技术以微课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具有教学载体创新性的特征。微课以短小精悍为其主要特点,是实现翻转教学的一种理想载体,更是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载体,体现出了翻转课堂的创新性特征。

首先,翻转课堂具有教学载体高效性的特征。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全面提升了教学效率。一方面,翻转课堂能够提供海量信息供学生选择学习;另一方面,翻转课堂借助云技术,为信息传递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在观看微视频、网上即时交流、问题反馈、针对性教学互动和探究深化理解知识等这样的翻转课堂开展过程中,通过教学载体的不断创新,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翻转课堂在教学载体方面还具有立体性的特征。翻转课堂通过微视频传递知识,以互动探究深化理解,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教学视频中可以使用图片、音乐和故事等进行生动形象的立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过程可视化。教学载体的立体性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了没有时空限制的翻转式学习。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和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模式。立体式的教学载体在促进学习的变革和实现课堂的真正翻转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的自主、灵活和可控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可以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在“教”与“学”的翻转过程中,翻转课堂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自主、灵活和可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进度和教学视频特色等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这体现了翻转课堂中教学过程的自主性特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绝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自身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

总之,翻转课堂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让教学过程走向自主学习。翻转课堂能够适应教学过程的各种变化,体现了翻转课堂的灵活性特征。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灵活性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翻转课堂在“教”与“学”的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在“教”上,时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让“教”的时间更为灵活;在“学”上,学习时间的自由把控,体现了“学”的时间更为灵活。翻转课堂在“教”与“学”场域上具有灵活性,“教”与“学”的场域都可以根据教学主体和教学内容等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

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过程可控性的特征。教学过程的可控性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或部分教学阶段中,教学主体能够对教学及其进程进行把控。这种可控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更能够促进教学各主体的发展。翻转课堂以教学视频的方式传授知识,能够实现教学时间、进度的有效控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进度,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如果有些学生通过阅读纸质材料就能掌握指定的学习内容,那就不必全程看完教学视频。而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多次观看相应视频片段,如果还有疑问,就留在课上与教师探讨。这体现了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控性特征。当然,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可控性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它们同时在课堂中体现,在“教”与“学”的翻转中生成,目的是能够比课堂教学发挥出更大的功能与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