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氏大宗祠:爱莲之渊源

周氏大宗祠:爱莲之渊源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祠堂中静置一桌,围着数张长木椅,全都被拭擦得干干净净,而格局则仿佛武侠小说里长老商议要事的场所。他与夫人黄氏的牌位,今被尊奉于周氏大宗祠的后殿神龛中央。细看之下,那大门门联为“道源衍派,理学流徽”,方才那屏风上写着“爱莲世泽”,后殿对联更指出“派衍濂溪支分香邑”,都昭示着龙头环周氏与《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号濂溪)的渊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氏大宗祠:爱莲之渊源

沙溪镇的各处乡村,本就宗祠极多,而龙头环这里的几座祠堂更是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塘底街民居对面的刘氏大宗祠便极为热闹,门前停满摩托车,村民进出频繁,老人们或摊开报纸边看边闲聊,或享受棋牌之乐,温暖喧闹的声响让这座建于清朝的祠堂别具生机。宗祠内设雨廊,天井处还摆着年桔与其他盆栽,满眼的绿意颇为清新。至于木屏门上刻有“崇本堂”题字的木匾,以及祠堂内精致的石檐柱,则显现出素雅的旧日风致。

据记载,龙头环立村之时有“九姓十三丁”之说,始居祖皆为明初南下驻军,有周、王、杨、刘、侯、陈、谭、欧、黄等九姓,共计十三男丁。每族皆有传说,所留下的可供溯源的线索亦颇多。其中刘姓先祖刘禘随军入粤任香山卫守府,后定居于此。而王姓始迁祖王先则于洪武年间随军来此守戍屯田,生一子名忠,定居并繁衍生息……

龙头环掠影(www.xing528.com)

从刘氏大宗祠前行,不远处的王氏大宗祠又是另一番气象。午后的祠堂清寂得很,只有守祠人在翻阅报纸,和善地点头示意来访者进内参观。祠堂中静置一桌,围着数张长木椅,全都被拭擦得干干净净,而格局则仿佛武侠小说里长老商议要事的场所。前方鲜红接明黄的帐幕遮掩着神龛,如戏台似的,放眼望去,后殿竟是一座两层中西合璧的建筑,背倚满山葱茏的绿意,墙上书“三槐堂”几字。三槐王氏为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枝繁叶茂,名闻天下,为杰出的琅琊王氏之衍派。想来这题字也寓意村中该姓氏的源头。

说及龙头环村的大姓,自然少不了周氏一族。当年带领将士漂流至此的湖广道州营道县人士、香山屯田官拜总旗周子高,正是开村这“九姓十三丁”中的一员。他与夫人黄氏的牌位,今被尊奉于周氏大宗祠的后殿神龛中央。走进这座宗祠,摆在正门处那一瓶娇艳的鲜花甚是显眼。朱漆木屏风背后,原有一盆茂盛而优雅的莲,但许是季节问题,又或经过修剪挪移,那片片绿伞般的荷叶不在庭中,但岭南风格的祠堂仍充满高洁的气质。细看之下,那大门门联为“道源衍派,理学流徽”,方才那屏风上写着“爱莲世泽”,后殿对联更指出“派衍濂溪支分香邑”,都昭示着龙头环周氏与《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号濂溪)的渊源。据老村民们介绍,周敦颐第四代孙周直卿为粤地周氏始祖,中山周氏亦由其衍生而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耳熟能详的语句对村中周氏族人来说,不仅是美文,更是铭记于心的祖训。这份君子气度延续下来,使族中人才辈出,当中有不少春风化雨的教师。此外,不得不提的还有旅美华侨企业家周崧。他经商有道之余,亦不忘积极捐资支援抗日,更提倡兴学,设立基金会,捐助侨居地及故土作社会公益与文化教育之用,可谓贡献巨大,福泽桑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