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观应的救国行动与中国抵抗侵略战争

郑观应的救国行动与中国抵抗侵略战争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向以救国为职志的郑观应,在强敌压境之际,采取了积极抵抗的态度和行动。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明郑观应的爱国之心和具体的救国之行为。日本为了侵略中国吞并朝鲜,对中国和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了中国运兵船,从此,中日之间进行了持续9个月的战争。

郑观应的救国行动与中国抵抗侵略战争

正当郑观应积极经营轮船招商局等企业并初见成效时,发生了法国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一向以救国为职志的郑观应,在强敌压境之际,采取了积极抵抗的态度和行动。还在1883年,他曾向老朋友、粤东防务大臣彭玉麟处善理湘军营务的王之春表示,愿为抗法之战洒一腔爱国之血。王之春把郑观应推荐给彭玉麟同时,郑观应也致书彭玉麟自荐。

1884年3月22日,郑观应奉彭玉麟委派,总理驻琼州(今海南岛)兼署雷琼的湘军十四营务处的事宜。据他说,总理营务处事务并非他的本愿,他是想利用他和南洋一带的亲朋关系,到那里侦察敌情,并密约那里的壮士联合袭击法国侵略者。这时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法军侵略军已占领红河三角洲并到中国凉州进行挑战。抵抗派彭玉麟和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等人为了挽回败局,想袭击西贡(今越南河内),铲决法国储粮之地,奏请清政府派郑观应前往南洋侦察敌情,以便寻找机会给法国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

1883年,郑观应曾经为了整顿和发展轮船招商局的南洋航业,亲赴南洋考察业务,对那里的人员,情况都比较熟悉,而赴南洋侦察敌情也是他的夙愿。因此,任务虽然很艰巨且有极大的危险,他仍乐于前往。1884年6月11日郑观应拜别彭玉麟,坐保安轮船于第二天到达香港。随即附搭法国轮船离开香港,于6月16日到达西贡。在作了一些布置后,即于第二天6月17日乘船前往新加坡,与事先预定帮助策划的陈金钟相见。陈金钟是中国人,任暹罗(今泰国)驻新加坡领事兼中国轮船招商局新加坡分局总办,本来对郑观应此行的活动抱不支持的消极态度,但在郑观应严厉批评和热切鼓励下,表示愿意建设暹罗当局联合起来以抵抗法国侵略者。后来,越南虽被法国占领,郑观应仍积极往返于新加坡槟榔屿、西贡等地,为联合抗敌而奔走,但终于未能实现预定的计划。尽管目的未达到,郑观应的冒险救国的精神,却是值得称赞的。

他还不断地上条陈、提建议,为抗法战争贡献力量。首先是关于重视和整理琼州防务的主张。他认为法国侵略者之所以万里迢迢敢来侵犯中国,所依持的是中邻近的土地。如果说南洋一些地方是法国人根据地,那么琼州则是它窥伺中国的重要桥梁。法国侵略者已对琼州垂涎已久,中国须立即加紧那里的防务整顿。琼州森林矿产丰富,应招商集股开采,采取“奖励引诱”的方法,将森林矿产开采出来销售,一方面利国利民,且免于外国人的掠夺,另一方面,可改善当地黎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使其成为巩固边防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广练民团以御外侮。他在70年代看到边疆危机日深,认为举办民团以御外侮是很可行的办法。郑观应的民团思想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寓兵于农,而且学习了其办法,扩展到寓兵于士工商贾,对民兵进行严格的军事政治训练,做到“处处团防,村村联络,声势相应,休戚相关”。中法战争期间,他将理论运用实践,分析当前的危机形势,认为强敌已于四周压境,单靠国家防军是远远不够应付敌人的,必须立即招集各省之民,选将才,练民团,授以武器,以补充兵力之不足。

第三、关于培养军事人才和军事部署的建议。中法战争之初,郑观应即建议设立水陆军学堂。他认为中国武备有两个缺点:一是到西洋学军事之人,虽然饱学军事之道,然未必可以使用;二是弹药船械的制造和购买均依靠国外,太容易受人牵制。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用西洋人培养人才的方法,于沿海适当地方设一水师学堂,各省设一所陆军学堂,聘请英、德、美、法等国有名的、对我国兵强国富事业热心而愿尽心教授的人为师。至于器械等军备问题,须赶快设厂自造,但必须真正请精通技艺的人主持工作,以免误国。郑观应不仅是一系列抗法措施的积极建议者,而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1884年秋,他刚从南洋回到广东不久,法军开始大力攻掠台湾,他被委派办理援台事宜。他的主要工作是办理转运事宜,即利用他与中外商人的关系,到香港租轮船运军队、运粮饷,以便有效地接济沿海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为了信息灵通,避开法国轮船的阻挠,他还以港商的名义租外国轮船,除装载客货往来于香港、琼州、廉州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军事上通信息和装载器械的需要,与此同时,郑观应还曾向彭玉麟请求亲自带兵千人,以作为牵制敌人的力量。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明郑观应的爱国之心和具体的救国之行为。当郑观应经营轮船招商局步步制胜,以期在商战中与帝国主义一争高低之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日本为了侵略中国吞并朝鲜,对中国和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了中国运兵船,从此,中日之间进行了持续9个月的战争。郑观应本着一腔爱国之血,始终抱着积极的抵抗态度。他上条陈,提建议,随时随地关心着时局的变化和发展。1894年10月,他上奏盛宣怀的《管见十条》,系统地反映了他积极抗战、保卫祖国的思想。

第一、严防奸细。战争之初,郑观应看到日本特务活动猖獗。8月1日,中日宣战后的几天,他根据飞鲸轮买办的报告,向盛宣怀详述日本奸细活动的情况。其中说到中国地方当局不但听任其自由活动、四处刺探我军情报,即使万一被查,也对其处理日本奸细过宽。如有些日本奸细,混迹城市,或做小生意,或理发、做衙门仆从,在进行刺探军事秘密等非法活动中被捕,处理办法竟然是交回本国领事馆罚款一元五角就当场释放,而与日本人同谋的中国人也随即释放。如此,奸细胆子愈来愈大,对我国战事极为不利。为了提醒中国官民国际上不容外奸活动,郑观应还将《万国公法》第二章第一节至第八节——《公法便览》和《公法会通》中的有关部分,汇刻成册,送至官府和商人,让大家了解公法条文,不致被外国人轻视我对此无知。公法对当时一个弱国来讲虽然未必能起多大作用,但却可以看出郑观应关心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的爱国精神。

第二、严密控制电报不准为日本人服务。他知道对外国在中国的电报局难以干预、控制,但中国自己办的电报局则应严密控制。他还奏请清政府传谕中国电报局:严戒不得与日本人往来,为日本人打电报及泄露电报给日本人。各局总办应派人密查,如有人违犯,即照军法从事,不能稍为姑息。(www.xing528.com)

第三、从日本来的船只不准进入中国港口,中国人也不能买日本商品。这样,一方面可防止日本奸细混入,为其军队购买米粮等物资,同时也可禁止日本商品进口。日本全靠商业税收入来维持战争费用。我们不用他们的产品,不与其通商,可以让其银根紧缩,拙其锐气。

第四、严密监视日本兵船活动和扣留换用别国旗的日本船。长江口是日本人注意的地方,中国除派兵船不停巡逻外,还应委派人员在各处登高台守望,如有日本兵船到近处海面,即行通知吴松、上海等地提高防备。对日本的轮船,要时刻注意它换用别国国旗,在其他国的掩护下进行非法军事活动。第五、用招商局船为战争服务。他看到战争中轮船使用频繁,在战争之初即主张把招商局轮船拨给官用。

第六、他在战争之初得知日本拟向外国借款5000万元,购买大铁舰4只,水雷船20只,便建议中国应像日本一样,向外国借款5000万元,多购买一些铁舰、快船、水雷船、枪炮,以增加自己的实力。他还利用与中外人士有广泛交往的各种关系,尽力为抗战服务。在开战之前,他即将日本增兵的消息报告清政府。有一次向盛宣怀报告说:日本有一轮船改名细普度,由外国装满军械,约8月17日路经新加坡,请求清政府派兵截止,夺为己用。当时外间谣传日本有兵四五十万之多,海军兵舰如何多强时,郑观应作了细致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告盛宣怀。他调查到的情况是:日方大小军舰扶桑、吉野、高千穗共计38艘,并不比中国强多少,而兵力则远不如中国。他分析道,日本平时养兵56640名,有军务时可调兵245310名,另御林军5400名。所谓日本有兵四五十万,都是虚作声势,不足信。这些对于消除畏日情绪,提高士气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七、他还积极主张操办民团。早在中法战争中就曾提出以练民团来补兵力不足。到90年代初,中国的边疆危机更严重,他办民团的思想也更急迫。他说,英、法在缅甸和越南,俄国在西伯利亚修筑铁路,列强窥视祖国疆土之心、武力征服中国之行已不容忽视,为保家卫国,操办练民团则更是刻不容缓之事。甲午战争期间,当1895年初日本进攻威海一带之际,他奏请清政府在沿海特别是在江南富庶地区尽快操办民团。此外,他还担心台湾乃一孤岛,易攻难守,估计日本可能进攻台湾,建议台湾巡抚唐景崧在台湾“广办民团”,以备不测。从这些建议、措施中看,郑观应确是有远见之人。

第八、在政治上,郑观应还发出了赶快变法的呼吁。他在详细分析了国际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性和一致性,以及国内经济和军事败退的形势后指出,无论与外国以何种方式议和,我国都不会再有高枕无忧之日。因此,我国应参照日本的变法,迅速作出变法救国的决议。出榜招贤,申明赏罚;仿照西欧军制,选定民团章程,就地练兵;建设工厂,多造枪炮,免去被外人挟制,多借外资,振兴实业;广办学校,培养人才。

这些主张、建议都是郑观应本着爱国之心、救国之切,在观察分析敌我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确有远见且意义深邃的。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外国侵略者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的侵略从未间断过,要在每一时期、每一件事上都做到时时维护民族利益,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方针、建议是极不容易的,而郑观应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