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与胡厚宣,《现代学林点将录》成果直接展示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与胡厚宣,《现代学林点将录》成果直接展示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厚宣,小名福林;生于河北望都县。至四十年代,乃有于省吾、胡厚宣相继而起,于氏于文字解读,胡氏于甲骨文献及殷商史,在深度和广度上皆已度越前人。[7]在甲骨文的搜集和整理方面,胡氏尤为集大成者。此外,胡著《殷非奴隶社会论》、《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亦一反郭说。[3]胡厚宣《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回忆点滴》,《中国文化》第十四期。[4]胡厚宣《我和甲骨文》,《学林春秋——著名学者自序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与胡厚宣,《现代学林点将录》成果直接展示

胡厚宣(1911—1995),小名福林;生于河北望都县。

对于早期甲骨学史,唐兰曾有著名概括:“卜辞研究,自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1]然雪堂搜集甲骨、考释文字,仅发其端;观堂印证古史,鼎堂论说社会,亦未遑周到。至四十年代,乃有于省吾、胡厚宣相继而起,于氏于文字解读,胡氏于甲骨文献及殷商史,在深度和广度上皆已度越前人。[2]

胡氏1928—1934年间就读于北大,正值北平名家荟萃,为现代学术史的流金岁月;其时胡适讲中古思想史陈垣讲中国史籍名著,钱穆讲近三百年学术史及汉魏史,最为胡氏所乐闻。[3]甲骨学尤为新兴显学,“那时在北大教甲骨文的教授有好几位,常常几门甲骨文课在中文、史学两系同开。此外容庚先生在燕京,商承祚先生在师大,辅仁有于省吾,清华有吴其昌,北京图书馆有刘节,一流的学者,几乎云集北京……”[4]处此氛围,遂形成他对甲骨学的兴味。

北大史学系毕业后,胡氏得入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先追随梁思永参与殷墟发掘,复协助董作宾编辑《殷墟文字甲编》,并与董氏合编《甲骨年表》,由此奠定其学术根柢。抗战期间,应顾颉刚的聘请,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以而立之年,用力精勤,仅数年间即完成《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二集》,为其一生论著的最高峰。如《殷代封建制度考》、《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钩沉殷代宗法,辨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以为宗法起源于周代之误,《一甲十癸辨》廓清殷历问题的误说,《卜辞地名与古人居丘说》考论先民的聚落环境,《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气候变迁与殷代气候之检讨》综述技术史与自然史,皆藉详实的甲骨例证以出其创见。《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证》一篇,以卜辞与《山海经》、《尚书·尧典》等传世文献相证,问题虽小,意义却大,尤为轰动一时。

按:王国维以卜辞与《山海经》等旧籍相与比勘,钩沉出殷先公王亥的事迹,为其《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中最精彩的发明之一;[5]而胡氏考订四方风名,亦凸显“语怪之祖”《山海经》的文献价值,为“二重证据法”贡献新例,盖能继踵王氏者矣。[6]又,胡氏后来复有《殷卜辞中商族鸟图腾的遗迹》、《甲骨文所见商族鸟图腾的新证据》两文,根据卜辞中王亥的“亥”字多从鸟形手形,结合《山海经》王亥“两手操鸟”的记载,论证商族即崇拜鸟图腾的“鸟夷”,亦一大创说,与王国维对王亥的考订可谓后先辉映。[7]

在甲骨文的搜集和整理方面,胡氏尤为集大成者。终其一生,他个人先后著录甲骨资料集多达八种;[8]晚年主持完成《甲骨文合集》,为出土甲骨的空前总汇,被官方视为“建国以来文化上最大的一项成就”。故他自称“我掌握的甲骨材料,全国第一,近百年来著录甲骨最多,所写文章必有别人见不到的新资料”,[9]虽似自负,实甚客观。

大体而言,胡氏早岁即脱颖而出,于甲骨证史发明甚多,进境极速,为己之学较多;惜中年以后,后劲稍逊,精力多消耗于甲骨董理,为人之学较多。原拟在《商史论丛》基础上著《甲骨文字学》及《商史新证》两书,[10]而历经半世纪,终亦不了了之。

胡氏《四方风名考证》一文举证,以刘体智(善斋)所藏一片骨辞最为关键;而此片骨辞曾为郭沫若《殷契粹编》剔除未收,故胡文实不啻证明郭氏的疏误。此外,胡著《殷非奴隶社会论》、《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亦一反郭说。不过胡氏所辨,皆据实立说,就事论事;而郭氏亦不失学者风度,以后当面承认《粹编》未收四方风卜辞为误。[11]编纂《甲骨文合集》,郭氏挂名主编,在实际编务中无所作为,然藉其政治地位,于此巨著的出版实有助力。郭氏身后,胡感念再三,[12]非无因也。

诗曰:卜辞发见四方风,山海遗经竟贯通。还似静庵考王亥,古书新证此同功。

注 释:

[1]《天壤阁甲骨文存序》。按:于省吾有云:“孙诒让功在开山,榛芜未翦;罗振玉讨文传古,盛业克昭;王国维考地徵史,挽世绝尤;叶玉森究心钩覆,王襄别裁类例,不无发明;商承祚、孙海波分部纂文,条理具在;郭沫若通核遍参,时有创见;董作宾断其年代,唐兰审于点画……”(《双剑殷契骈枝序》)亦可作甲骨学小史读。

[2]徐中舒有评语:“余生既逢甲骨之发露,故师友间治此学者尤众,而陈义丰长,用志专笃,翕然为世所崇信者,则不得不推三人焉,曰海宁王静安先生,南阳董彦堂先生,望都胡厚宣先生。”(《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序》)四十年代容庚则以“董氏之后,钜子谁属,其在斯人”赞语归诸胡氏(《甲骨学概况》第二章,《容庚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五十年代日人更尊胡氏为甲骨学的“第一人者”(白川静《胡厚宣氏的商史研究——甲骨学商史论丛》、松丸道雄《日本现存的殷墟甲骨》)。而胡亦曾以“四堂一宣”自许(据谭其骧《虔诚的忏悔——思想改造手记》,《谭其骧日记》,文汇出版社1998年版,页359)。(www.xing528.com)

[3]胡厚宣《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回忆点滴》,《中国文化》第十四期。按:在1951年思想改造时,胡检讨自己有“纯学术的专家思想,受北大、史语所胡适、傅斯年的影响……最佩服胡适”(据谭其骧《虔诚的忏悔——思想改造手记》,《谭其骧日记》,页356-357),可知其学术背景。另,钱穆回忆抗战前的北平学士如云,“皆学有专长,意有专情。世局虽艰,而安和黾勉,各自埋首,著述有成,趣味无倦。果使战祸不起,积之岁月,中国学术界终必有一新风貌出现。”(《师友杂忆》,三联书店1998年版,页182)亦可略见当时的学林盛况

[4]胡厚宣《我和甲骨文》,《学林春秋——著名学者自序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

[5]王氏自述:“上虞罗叔言参事撰《殷虚书契考释》,始于卜辞中发见王亥之名。嗣余读《山海经》、《竹书纪年》,乃知王亥为殷之先公,并与《世本·作篇》之‘胲’、《帝系篇》之‘核’、《楚辞·天问》之‘该’、《吕氏春秋》之‘王冰’、《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之‘振’、《汉书·古今人表》之‘垓’,实系一人。尝以此语参事及日本内藤博士,参事复博蒐甲骨中之纪王亥事者,得七八条,载之《殷虚书契后编》,博士亦采余说,旁加考证,作《王亥》一篇,载诸《艺文杂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题语)可知最早于甲骨文中发现“王亥”者为罗振玉,王氏之功,在博引传世文献与甲骨文相印证也。按:清人徐文靖《竹书纪年统笺》、刘梦鹏《屈子章句》皆以《天问》之“该”为商契后裔,王闿运《湘绮楼日记》亦指《天问》之“该”及“恒”为人名(据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十章,中华书局1988年版);此外,周悦让解《天问》“该秉季德”句云:“……‘该’字乃‘亥’字之增笔,即王亥也。”(《倦游庵杂记》,齐鲁书社1996年版,页750)近人吉城自谓:“辛亥秋,予治屈赋,尝援《山海经》‘王亥’证《天问》之‘该’。”(《殷虚书契考释小笺序》)皆在王氏之前已发《楚辞·天问》之隐。

[6]杨树达谓“甲学诸家能以故书雅记稽合甲文以证明古史者,寥寥不过数人,胡君厚宣其一也。庐江刘氏藏一片,所记为四方风名,君以《尚书·尧典》及《山海经》诸故书证合之,是其事也。昔王静安以《楚辞》、《山海经》证王恒、王亥,举世莫不惊其创获。及君此文出,学者又莫不惊叹,谓君能继王君之业也”(《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序》)。按:胡氏初稿作《甲骨文四方风名考》,随即有《补正》,收入《商史论丛》时改订为《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证》;五十年代复有《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再次重写旧稿。此外,杨树达《甲文中之四方神名与风名》(《积微居甲文说》)、斯维至《殷代风之神话》(《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八卷)、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十七章、严一萍《卜辞四方风新义》(台湾《大陆杂志》第十五卷第一期)、陈邦怀《四方风名》(《殷代社会史料徵存》,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丁山《四方之神与风神》(《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龙门联合书局1961年版)、于省吾《释四方和四方风的两个问题》(《甲骨文字释林》中卷,中华书局1979年版)、曹锦炎《释甲骨文北方名》(《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三辑)、李学勤《商代的四风与四时》(《李学勤集——追溯·考据·古文明》,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及《申论四方风名卜甲》(《华学》第六辑,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饶宗颐《四方风新义——时空散点与乐律》(《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连劭名《商代的四方风名与八卦》(《文物》1988年第11期)、裘锡圭《释南方名》(《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版)、夏渌《甲骨文中的训诂文例——四方及风名刻辞的再探讨》(《中国海峡两岸黄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之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松丸道雄《介绍一片四方风名刻辞骨》(《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皆于此续有申论,可见胡氏此文影响之深远。则此问题虽小而大,亦自构成一部微观的学术史矣。

[7]陈梦家已指出卜辞从鸟之“亥”与《山海经》中王亥形状的关联(《殷虚卜辞综述》第十章);顾颉刚所见亦同,并谓“甲骨文与《山海经》之关系,其密若此,非但四方风名可证也。颇疑商人与鸟夷有关,或商族本为鸟夷之一部,故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诗”(《甲骨文中之王亥》,《顾颉刚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以商为“鸟夷”,亦与胡氏的鸟图腾说略同。

[8]分别为《甲骨六录》(《甲骨学商史论丛三集》)、《战后平津新获甲骨集》(《甲骨学商史论丛四集》)、《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战后南北所见甲骨集》、《甲骨续存》、《苏德美所见甲骨集》、《甲骨续存补编》。

[9]《我和甲骨文》。

[10]《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自序》。

[11]胡厚宣《深切怀念尊敬的郭沫若同志——兼怀郭老对〈甲骨文合集〉出版的关怀和领导》(《书品》1993年第3期)、《我和甲骨文》。

[12]胡悼念郭氏的文章至少有九篇(据胡振宇《胡厚宣先生著作选目》,《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