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经导言:64卦排列次序解密

易经导言:64卦排列次序解密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一部分开始,我们就要进入《易经》六十四卦的神秘世界了。因为六十四卦排列次序实际上就是宇宙万事万物排列、变化的大规律。六十四卦的符号结合卦的名称、卦爻辞的意思,其排列的秘密就解开了。第一个解开六十四卦排列秘密的人是孔子,他在《易经·序卦传》中就解释了这个秘密。现在我用两句话把《易经》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秘密做一个概括。

易经导言:64卦排列次序解密

从这一部分开始,我们就要进入《易经》六十四卦的神秘世界了。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其实都是由阴爻和阳爻两个基本符号构成的。符号就两个,非常简单:阳爻(一根长线)和阴爻(两根短线)。这两个符号三次组合就是八卦,六次组合就是六十四卦。

八卦有40320种排列方式,那六十四卦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呢?那就是64的阶乘,有多少亿种排法!现在问题来了,六十四个符号怎么排列呢?谁排第一位,谁排第二位,谁排第六十三位,谁排第六十四位?

据说当年周文王花了七年的时间,排成了现在这个《易经》六十四卦的次序。这个次序从乾卦开始,一直到未济卦结束。

六十四卦的排列究竟有什么秘密呢?我们先来看一看《易经》六十四卦是怎么排列的。南宋有一个伟大的理学家朱熹,他写了一本书叫《周易本义》,里面有一首卦序歌,把六十四卦编成了一首歌,便于大家记忆。

这首歌把六十四卦分成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上经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下经为“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这么一编排就很好读了,也便于记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六十四卦大部分是一个字的卦名,比如“乾”“坤”“屯”“蒙”都是一个字。有的是两个字构成一个卦名,带大中小的肯定是两个字,比如“大过”“小过”“大畜”“小畜”“大有”“中孚”;也有个别的是由两个字构成一个卦名的,比如“噬嗑”“同人”“归妹”“家人”“明夷”“既济”“未济”。

为什么要从乾、坤一直排到既济、未济呢?六十四个符号排列有没有秘密?我告诉大家:有!因为六十四卦排列次序实际上就是宇宙万事万物排列、变化的大规律。宇宙万事万物变化规律都还没有解开,所以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秘密也解不开,当现代科学把宇宙中所有的秘密都解开了,那么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秘密也就解开了。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了一句话:“反者,道之动。”就是反向的规律是运动变化的一个大规律。我们把六十四卦的六十四个符号分成三十二组,就可以发现这个秘密:后面一卦是前面一卦的反卦,即后面一卦是把前面一卦颠倒过来的。

直接说出这个秘密的是唐代的孔颖达,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六十四卦符号排列次序的法则是八个字:“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二二相耦”就是两个为一组,六十四卦就是三十二组。比如,乾和坤是一组,屯和蒙是一组,需和讼是一组。每一组后面这个卦就是前面这个卦颠倒过来的卦,也就是反卦。比如,屯卦反过来就是蒙卦。

但是有的卦反不过来,乾卦的六根爻都是阳爻,把它颠倒过来,六根爻还都是阳爻,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时就要采用“变”的方法,比如乾卦六根都是阳爻,就变成六根都是阴爻,就是坤卦了。六十四卦当中有八个卦,也就是四组,它们反过来是不变的,就要采用变的方法。其实这反映了一个大规律:万事万物颠倒、反向运动的规律。(www.xing528.com)

六十四卦的符号结合卦的名称、卦爻辞的意思,其排列的秘密就解开了。第一个解开六十四卦排列秘密的人是孔子,他在《易经·序卦传》中就解释了这个秘密。当然,《易经·序卦传》不一定是孔子写的,也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或者弟子的弟子写的。

那我们来简单地看一下,《易经·序卦传》是怎么讲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秘密的。“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先有天,后有地,然后产生万物。所以,先有乾卦,后有坤卦,因为乾为天,坤为地。第三卦“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卦表示一种艰难的局面,就是天地交合产生万物那一刻的艰难局面。万事万物的产生,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艰难的,所以第三卦就是屯卦。我们也可以打一个比喻,比如乾卦为父亲,坤卦为母亲,父母交合以后生子女,孩子刚生出来那一刻就是第三卦屯卦,“屯”字念zhūn,现在也念tún,“屯”有一个意思是“困屯”,就是艰难的意思。

第四卦是蒙卦。想象一下,孩子刚生出来时蒙昧无知,这个时候就要发蒙、启蒙。所以《序卦传》说蒙是“物之稚也”,就是幼小的时候蒙昧,所以“不可不养也”,所以要养育、启蒙他。要怎样养育他呢?接着第五卦,也就是需卦。“需”就是“饮食之道也”,就是要用食物来喂养他。“饮食必有讼”,食物太少了,吃的又不够了,会怎么样呢?产生争讼。大家都在争抢,所以接下来这一卦就是讼卦。

讼卦之后“必有众起”,先是个人在争,一个一个地争。后来我们一拨人、你们一拨人,一拨一拨地争,这就到了第七卦师卦。“师”就是众人的意思。争的结果要么我多你少,要么我少你多,就有了比较,所以第八卦就是比卦。

最后两个卦是既济卦和未济卦,第六十三卦是既济,“济”表示渡过河流,“既”是已经的意思,表明已经渡过河流了,表示这一个周期已经结束了。但是最后一个卦又说未济,没有渡过河流,怎么理解呢?很简单,就是下一个周期又开始了。于是,周而复始,这是《易经·序卦传》作的解释。

现在我用两句话把《易经》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秘密做一个概括。

第一句是,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就是天道。宇宙、自然的周期变化是一个大的规律。六十四卦以乾坤开头意味着天地开创,也意味着乾坤在整个宇宙万物当中起决定作用,反映天和地的矛盾运动是构成整个宇宙生生不息过程的根本原因。上经很有意思,是从乾坤开始到坎离结束,这主要反映的是天道变化的规律,当然里面也蕴含着人道变化的规律,体现了世间万事万物是矛盾双方相推相摩的变化过程。下经从咸恒开始,既济未济结束。咸卦很有意思,“咸”就是感应的“感”,它下面有一个“心”字,表示少男少女在一起就会冒出火花,然后会到“恒”,也就是结婚。结婚之后,要恒久、持久。所以下经主要反映人类进化的历史,主要说的是人道。当然了,《易经》是天人合一的,不能断然分开。这个规律里面还可以看出时间、空间、人事的变化。

第二句是,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就是人道。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可以看出,人类社会也普遍存在着这种阴阳变化的现象。人类社会有男女、长幼、尊卑,人类的事情里面有吉凶、祸福、进退、往来、得失、存亡、生死等对立面的交替变化。这些都是事物内部的阴阳、刚柔相推相摩、互相作用的结果。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一样的,也是相反相成的,也是物极必反的。历史上,有一治一乱、一盛一衰,有循环往复,都离不开阴阳消长的这种规律。所以,圣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就是要化否为泰,也就是否极泰来,转损为益;当然,也要从泰卦当中看出否,也就是要有忧患意识;然后变这个不好的否为同人;再由同人进入到大有,实现大同。

就个人而言,只要我们意识到自然规律都是否极泰来、相反相成的,我们就可以去顺应它。明白了事物的真相之后就不会执着,这样我们就可以离苦得乐。学《易经》主要是学习人生的指南,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所以古人从卦序当中总结了很多成语,比如“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损益盈虚”“革故鼎新”,这里面都是卦名。我们按照这个大规律来做的话,就会有一种大智慧,希望大家都能从《易经》当中得到大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