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韬光养晦,三十六明夷卦-张其成讲易经

韬光养晦,三十六明夷卦-张其成讲易经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夷卦是《易经》的第三十六卦,在晋卦之后。姬昌如此受人拥戴,最后却落难了,就像明夷卦,这时怎么转危为安呢?姬昌就韬光养晦,七年之后才被放出来。这是韬光养晦,隐含自己光明的意志。太阳落到地底下去了就是明夷的卦象,君子要按照这个卦象学会统领众人,然后韬光养晦。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韬光养晦,三十六明夷卦-张其成讲易经

明夷卦是《易经》的第三十六卦,在晋卦之后。明夷卦和晋卦恰好相反,这两个卦构成了反卦,也叫复卦。晋卦的卦象是日出地上,也就是太阳在大地的上面;明夷卦的卦象是太阳在大地的下面,代表太阳受伤了、落山了,世界就黑暗了。

“明夷”是什么意思呢?“明”是太阳,自然界最大、最明亮的就是太阳;“夷”是受伤,所以《序卦传》说:“晋者,进也。进者必有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前进一定有伤害,受伤害于明夷,这是辩证的关系,太阳升到最高,也即日中的时候,就开始西斜了,叫日昃。明夷卦就是太阳落下,一片昏暗的场景,代表政治昏暗、光明被泯灭的世道;同时也代表光明正大的人受到伤害、不被重用,而小人得势。

明夷,利艰贞。

在光明受损时,是艰难的,此时守持正道是有利的,也就是说有利于艰难地守持正道。明夷卦预示着从明转暗的危机,也就是灾难开始来临,当然这里的灾难与前面讲的艰难是不一样的。明夷卦的艰难不是一开始的艰难,也不是在前进路上遇到的艰难,而是太阳升到最高处,开始下降时的艰难,表明人在成功、得势之后遇到了艰难。

社会动荡、处境艰险、光明转暗时,如何保存实力?如何在困境中摆脱艰难?如何使自己重新振作?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所以明夷卦是教我们在这种场景下如何化险为夷,对我们现代人做人、做事、办企业、做管理都很有启发。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明”指太阳,《彖传》里的“中”都可以理解为“下”,所以“明入地中”就是太阳已经落到地下了,太阳受损了。这时要怎么做呢?“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这时我们要内含文明,心中有光明之心、本性不能改变,但是此时要隐藏、韬光养晦,外面显示出柔顺,这是一种智慧。如果这时你内含着文明,但外面过于刚强,反而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因为此时太阳落下了,表示时局发生转变,也表示贤人、有才能的人都遭受了大难。“文王以之”,像周文王那样。

当年,姬昌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囚禁的?在晋卦之后,“晋”是上升,姬昌当时是一个诸侯国的首领,由于他行的是仁政,而当朝天子商纣王行的是暴政,所以当时有句话叫“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这就引起了当朝天子商纣王的嫉恨,于是商纣王就把姬昌抓来关在羑里七年。姬昌如此受人拥戴,最后却落难了,就像明夷卦,这时怎么转危为安呢?在明夷的时候怎么做呢?姬昌就韬光养晦,七年之后才被放出来。后来他的儿子姬发把商纣王给灭了。

“利艰贞,晦其明也”,为什么有利于在艰难中守持正道呢?这是韬光养晦,隐含自己光明的意志。“内难而能正其志”,内部发生危难的时候,要能坚守住自己的意志。“箕子以之”,就像箕子那样。

箕子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殷商朝末年有三位仁人志士——箕子、微子比干,被孔子称为“殷之三仁”。他们都是商纣王的亲人,箕子和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微子是商纣王的长兄。他们三人看到商纣王施行暴政、昏庸无度,就去劝谏,但商纣王不听,于是微子“去之”,就离开了,而比干被杀而剖心。当时也有人劝箕子离开,否则会受到商纣王的报复,但箕子说:“为人臣,谏不听而去,吾不忍也。”于是箕子披头散发,装疯发狂,被商纣王贬为奴隶,躲过了一劫。后来箕子归隐,在没人时弹琴自悲,发泄自己心中的悲愤,这首琴曲就被称为《箕子操》。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周武王不知如何治理国家,就向箕子请教。《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姬发一开始问箕子殷朝为什么会灭亡?箕子一声不吭,武王觉得自己问得太冒失了,因为箕子毕竟是商纣王的叔叔,于是武王问了另一个问题:请问,我该怎么治理国家呢?箕子告诉他治理国家很简单,有九种大法,就是“洪范九畴”。“洪”是大的意思,“洪范九畴”就是治理国家的九种大法,“范畴”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其中第一种大法,也是最重要的大法就是五行,所以五行最早是箕子提出来治理国家的。

“内难而能正其志”,在内部发生危难时,箕子还能坚守住自己的志向。可以说整个明夷卦就是“箕子明夷”,是在讲箕子的故事。当然,不能说明夷卦就只是讲箕子这个人的事,而是讲只要遇到光明受损的情况,都可以从明夷卦里找到智慧。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太阳落到地底下去了就是明夷的卦象,君子要按照这个卦象学会统领众人,然后韬光养晦。首先自己要隐藏住,然后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莅众”的“莅”是管理、统领的意思,在什么情境下统领众人呢?不是在顺境中,而是在逆境中统领众人,使不利的、晦暗的局势变得光明。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初九,光明刚刚受损时就不要向外飞了,这里用鸟儿作比喻,表示乱世之中,要垂下自己的翅膀,要归隐、隐退,不要再出世、抛头露面。“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君子要尽快行动(隐退),三天都顾不上吃饭了。“食”也指俸禄,这里是说不要再去拿薪水了,要隐退。“主人有言”,隐退了主人会责怪你,但是再怎么责怪都要隐退。

在乱世中,君子要快速归隐,按道义来说,此时不应要求做官拿薪水,就像箕子、微子一样,微子离开了,箕子装疯,最终避过了大难,保住了性命。比干就不是这样,他还进一步劝谏,结果被杀了。所以在危难当中,要“垂其翼”,不要再飞了,在乱世中隐退是一种智慧。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明夷,夷于左股”,“股”指大腿,在黑暗中行走,左腿受到了伤害。为什么是“左股”受了伤害?腿分左右,一般都是右手、右脚做事情。如果是右边受了伤,表示很严重;左腿受伤了,则表明伤得还不太严重,还可以救。谁来救呢?“用拯马壮”,用强壮的马来救他,“拯”就是救。依靠这匹良马,可以得到拯救,然后逐渐壮大,最终获得吉祥。(www.xing528.com)

六二爻的吉祥,是因为能顺应处世,坚守原则。六二爻是阴爻(柔爻)居中位,又中又正,而且可以柔顺处世,这就是避难的策略。“马”指九三爻,九三爻是强壮的,阳爻居阳位,就像一匹强壮的良马。九三爻还可以指明君、有德行的长者、德才兼备的领导。六二爻处在九三爻的下面,能够顺承九三爻。六二爻处在乱世中,虽然受到了伤害,但伤害不重,这时内心的志向千万不能泯灭掉,要依靠明君摆脱黑暗,迎来光明,然后逐渐变得强大。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明夷于南狩”,在黑暗当中,要向南方狩猎,狩猎也可指讨伐、征战。“得其大首”,得到对方的首级,也就是能诛杀对方的最高首领。但“不可疾,贞”,不可操之过急,要守持正道。因为九三爻处在下卦离卦的最上爻,离卦代表南方,南方为火,而火是往上冒的,在最高处,所以南方又代表君位,这里表示南方有了叛乱。九三爻是阳爻居阳位,是当位,说明这个君主是刚强有力的,此时南方有了叛乱分子,南方的老百姓处于危难当中,这时就不要再隐退了,要去南方征讨,能俘虏敌人的首级,也就是能获得大的成功。但是要注意时机,既要抓住机遇,又要谨慎小心,不要操之过急,这样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去南方讨伐的话,会有大的收获。“志”字在爻辞中没有提及,指的是意志。意志非常重要,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成汤起于夏台,文王兴于羑里。”商朝的开国首领是从夏台这个地方一点点兴起的,而周文王是从羑里一点点兴起的,也就是说在“明夷”——光明受损——的危难时机,要坚守住志向、意志,从小事做起,抓住时机,不能操之过急,最终一定会胜利。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进入到左边的腹地,要想着在黑暗中的艰险,然后要立下“心”,跨出门庭远去。

“入于左腹”,进入到左边的腹地,就人而言,就是肚子的左边。为什么总说“左”呢?师卦六四爻说“师左次”,军队要在左边驻扎。“左次”就是驻扎在左边,跟这里的“左腹”进入左边的腹地意思差不多,指要后退。因为古代军队打仗时崇尚的是右边,右为上,左为下;右为前进,左为后退。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平常崇尚左边,但在用兵打仗的时候,崇尚的是右边,为什么呢?老子《道德经》又说了:“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吉利的事情崇尚的是左边,凶险的事情崇尚的是右边,用兵打仗被视为凶事,所以是“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右将军是上将军,左将军是偏将军。所以“入于左腹”就是要后退、归隐,在“明夷”这种黑暗的状况下,要跨出门庭远去。六四爻已经进入上卦的坤卦了,坤卦是大地,大地是柔顺且居于最低位的,所以要隐退。

进入左边腹地,也就是隐退之后,就能获得内在的志向。好比箕子规劝商纣王,商纣王非但不听从还要处罚箕子时,箕子立马把自己藏起来,具体做法就是装疯,隐藏自己的志向,保全了性命。箕子虽然被贬为奴隶,但他的志向并没有被泯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这就是“箕子明夷”,箕子装疯,做奴隶,隐藏志向,是有利的。

“明不可息也”,心中的光明永远不熄灭。六五爻是最尊贵的位置,阴爻居阳位,表示它阴柔了,就是归隐了、隐藏住了,但是下面离卦的光明志向却不停止,仍然藏在心里。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这是暗喻商纣王,因为商纣王“不明晦”,也就是“不明而晦”,不发出光明反而昏庸无道。这样就会“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起初的时候能登到最高位置,指商纣王最初做了天子,但是最后会堕入地下,他最终自焚于鹿台。

“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开始做天子的时候,光明还能照耀四方之国。商纣王开始做王时还是不错的,为商朝子民做了不少好事。“后入于地,失则也”,但是后来堕落了,所以光明消失了,失去了法则、天道、天理,昏庸无度,最后堕入地下被灭了。

整个明夷卦是指在社会动乱或环境危险时,如何保存自己的实力,化险为夷,重新振作起来。首先,最重要的智慧就是内心要像太阳一样光明,要刚强、中正,并将其变成坚定不移的志向,任何时候都要坚守住,这样一定能东山再起。其次,要像坤卦那样柔顺,要顺势而行;要归隐,要隐藏住志向;要谨慎,就像太阳被藏在地下一样。虽然明夷卦每个时空点的做法不同,但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志向没有变,二是要向箕子学习,随机应变,结合这两点,就能走出危险的局面,最后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