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环境下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关键方法

生态环境下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关键方法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护”是一种使城市和谐、持续发展的概念。欧洲国家的大量实践表明,那些他们尽心竭力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环境正在成为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成为城市的生命之源、魅力之源。旧城整治必须同时考虑两个因素:优化城市生活和维护城市特色。而这本身也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毕竟保护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四)整体保护“整体保护”是旧城保护的最高级别,其对象一般是那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文化价值或美学特征的历史街区。

生态环境下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关键方法

“保护”是一种使城市和谐、持续发展的概念。欧洲国家的大量实践表明,那些他们尽心竭力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环境正在成为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成为城市的生命之源、魅力之源。但“保护”绝不代表维持不动,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只有历史的记忆而没有现代功能是难以为继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漫长的时间磨砺等因素,已经使许多古老区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无法适应今天的要求,如房屋老化、设施陈旧、结构失衡、功能衰退、发展迟滞等,这些物理性、结构性和功能性的不适正在造成城市发展轨迹的断裂,因此对其进行更新改造是十分必要的。问题的关键是新的建设如何统一于城市业已存在的环境中,如何在继承和弘扬城市既有肌理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与功能,使之适应城市当前与未来的发展。在经历“大拆大建”的失败后,欧美国家对旧城更新采取了更加明智和审慎的态度,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四种途径(4R模式),即:重建(Reconstruction)、整治(Rehabilitation)、开发利用(Redevelopment)和整体保护(Reservation)。

(一)重建(Reconstruction)

尽管大规模“推倒重建”式的城市更新曾因对旧城的严重破坏而广受诟病,然而有限度地“重建”仍然是旧城更新的重要手段。重建模式主要应用于那些因为功能不适应而造成土地闲置或基础功能严重损毁,已经不具有保留价值或保留条件的城市地区或建筑单体。重建的目的是去旧立新,使这些地区的城市空间重新焕发活力。虽然对这些地区的改造是对原有大多数城市要素的去除,并代之以新的城市要素,如对残旧建筑物或基础设施的拆除重建等,但这并不等同于对城市历史肌理的彻底消除。相反,重建或新建建筑必须注重对城市原有历史肌理和文化特色的传承,并注意保持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和谐。

(二)整治(Rehabilitation)

从城市更新角度看,很多历史性地区或历史性建筑的要素可以被一分为二:一方面在整体结构上尚可使用。仍在继续承担一定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其内部因素已经出现某种不适。“整治”是借助现代技术和手段去除不适因素、增加现代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的过程,如对残旧建筑物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修,以防止其老化;或根据发展需要,对旧城结构进行或多或少的改变等。旧城整治必须同时考虑两个因素:优化城市生活和维护城市特色。

(三)开发利用(Redevelopment)

“开发利用”强调对旧城区的活化和再利用,因为历史文化环境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却是可开发利用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来说,历史文化的痕迹往往无处不在。要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绝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它们放进玻璃罩中保护起来,而是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去利用它,如何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发掘出它应有的价值。而这本身也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毕竟保护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

英国是旧城再开发和再利用的典型,其《2000年英国城市改造白皮书》明确提出: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旧城保护与改造的核心。作为老牌的工业化国家,英国在工业化结束、产业转型之后留下了大量的废旧工业用地和建筑。但政府在城市更新中对这些地区和建筑没有采取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通过内部改造和开发利用赋予其新的功能。

伦敦重要的金融区和购物区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是由凋敝的东伦敦港口区改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能够与金融城一较锋芒的新兴CBD;而颇负盛名的泰特(Tait)现代美术馆,前身则是位于泰晤士河畔的旧发电厂,经改建开发现已成为经常展出毕加索、达利、莫奈等大师作品的先锋艺术馆。

英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工业革命摇篮”的伯明翰,在其运河(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命脉)两岸遗留了众多老工厂、老仓库、老码头、老港口,这些厂房、仓库和斗牛场、牙买加甜酒行、老穆尔街火车站等承载着伯明翰历史的古老建筑一起,在旧城更新中得到重新开发利用,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的音乐厅、文化会展中心、酒吧、餐馆等,而红砖、拱桥、大坡度屋顶、高大的砖砌烟囱等建筑外形却被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景观标志保存了下来。

英国第二大商港利物浦,虽然至今仍在码头区保留着灯标、铁锚、绞缆机、修船的铁架等昔日码头繁忙的场景,但其废弃的船厂、仓库等却已被改造成为利物浦保护中心、博物馆咖啡厅、酒吧、商店等,成为游客感受和体验英国港口工业历史的休闲观光地。

(四)整体保护(Reservation)(www.xing528.com)

“整体保护”是旧城保护的最高级别,其对象一般是那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文化价值或美学特征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又称历史文化地段,是指在城市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城市文脉发展和反映城市地方特色的地区。其判别标准一般包含3个要素,即: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类型和文化资源,对它们的保护应是包括原住民在内的建筑环境、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整体保护,其意义远超过对个体历史建筑或环境的保护。整体保护的首要目标是在保护历史街区风貌完整性的基础上,改善其居民的生活条件,并保持其发展活力,使这些历史街区成为继续“活着的城市”,而非了无生机的“城市博物馆”。

意大利博罗尼亚(Bologna)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整体保护)的城市。这座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历史名城,拥有欧洲最大规模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群。在旧城改造之前,博罗尼亚市中心区是令房地产商垂涎三尺的地方,他们希望通过旧城改造拆除老建筑、赶走当地居民,以便进行房地产开发牟取暴利。但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低收入居民依赖于城市中心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联系,不愿搬迁。这使得旧城改造阻力重重,社会底层居民的居住问题变得十分尖锐。

1970年,博罗尼亚市政府通过了中心区整体保护规划,其要点是利用公共住房基金改善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保护古建筑,同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心区改造后必须保留90%以上的原住民。其具体做法如下:

1.政府与当地私人房产主签订合同,在划定的市中心保护区由政府向同意改造整修的私人房产主提供技术和资金帮助,私人房产主在房屋修缮完成后仍将其出租给原住民。

2.以法律形式规定社区内低收入家庭的房租不能超过其家庭总收入的12%~18%,同时由政府向部分低收入居民提供租金补贴。

3.采取小规模滚动更新方式,一栋住宅整修完成以后,就让附近的居民搬进去,并让这些居民参与其后的整修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

博罗尼亚市中心区的整体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市中心区的历史风貌、原有结构和整体环境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维护了当地传统的邻里结构,并使居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大大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义得到更多市民的理解与支持。总之,通过整体保护,博罗尼亚政府有效地保护了市中心区的传统风貌与社会结构,并从根本上避免了投机式开发给城市带来的历史性破坏和市中心区贵族化所引致的社会性破坏。

除了历史街区,“整体保护”有时也会被运用于整个旧城,对旧城的整体保护往往适用于那些年代悠久、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如罗马很早便以政府立法形式对其罗马古城的帝国大道、罗马市政厅万神庙古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等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城市风貌等进行整体保护。而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现代功能,则由在罗马古城附近修建的新城——“新罗马”承担起来。罗马这种保护旧城、发展新城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发展与保护、现代与传统的冲突,被世界许多城市所效仿。

在上述“4R”模式中,“重建”是一种耗资最大和最激进的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城市中遭受严重破坏或者基础功能已经丧失的地区。但无论欧美国家还是我国,这种“大拆大建”式的旧城更新都曾对城市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在实践中这种方法需要谨慎用之。而整治、开发利用、整体改造则是更加温和、更加审慎和更加经济的城市更新途径,与重建相比,这些方法往往能够以较少资金取得更好效果,同时还可减少因拆迁安置等带来的社会问题。然而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多元途径才能达致目标,因而整治、开发利用、整体保护等手段常常被综合使用,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其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