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规划设计与城市建设策略

生态规划设计与城市建设策略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居住区公园为中老年人和青少年提供了休闲、交往以及文化娱乐的场所,成为居住区生态绿地系统的核心。园路的规划在满足交通需要的前提下,使游览的线路更加合理。若园路能与居住区道路有机地联系起来,将会进一步增强居住区公园的使用率,方便居民的生活。居住区公园人工造景不宜过多,而应考虑到为居民提供充分的休息、活动场地。

生态规划设计与城市建设策略

居住区公园是居住区中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中心绿地,为居民提供交往、游憩的绿化空间。居住区公园的面积一般都在10公顷以上,相当于城市的小型公园。公园内的设施比较丰富,有体育活动场地、各年龄组休息活动设施、画廊、阅览室、茶室等。居住区公园是为整个居住区的居民服务的,通常布置在居住区中心位置,以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以800~1000米,居民步行到居住区公园约10分钟的路程为宜。

(一)居住区公园的生态规划设计要求

1.满足健身教育等功能要求

居住区公园作为居住区中最大、最开放的户外空间,其用地规模不能小于10公顷,通常为10~21公顷,应有一定的地形地貌、水体水系和功能上的分区,按照居民各种活动的要求来布置观赏休憩、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的场地与设施,能够为居民提供进行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且对提升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以及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居住区公园还可以改善市民居住空间中的自然环境,从而促进人们的交往,引导人们参加有益身心的各种活动,最终达到改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艺术环境、文化环境)的目的。居住区公园为中老年人和青少年提供了休闲、交往以及文化娱乐的场所,成为居住区生态绿地系统的核心。居住区公园应作为居住区建筑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进行设计布局,而不应机械地模仿或照搬城市公园中的片段。

2.满足审美的要求

居住区公园视野一般较为开阔,植物搭配方式灵活多样,空间变化极为丰富,能够较好地将自然之美展现出来。与小游园、组团绿地相比较,居住区公园在处理上更加贴近自然,更易满足居民“回归自然”的需要。作为居住区中最大的开放空间,公园周围的建筑甚至城市远景都可纳入公园景观的构图中来,形成呼应关系,包括采光、通风、视野、景观,甚至听觉、嗅觉等。在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创造意境,并且充分利用园林景观构成要素来塑造景观,形成具有特色的景观效果。

3.满足游览的要求

从居民游憩活动的角度出发,居住区公园与住宅区的距离在800~1000米为宜,步行时间在10分钟左右,因此居住区公园利用率远大于大部分的城市公园。园路的规划在满足交通需要的前提下,使游览的线路更加合理。若园路能与居住区道路有机地联系起来,将会进一步增强居住区公园的使用率,方便居民的生活。居住区公园人工造景不宜过多,而应考虑到为居民提供充分的休息、活动场地。中国北方地区的大型喷泉、水池水景还应充分考虑冬季气温寒冷、易结冰的客观因素。

4.满足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

居住区公园面积一般相对较大,在植物配植时利于模拟自然环境,进行生态栽植。大量种植树木、花卉、草皮等,形成乔、灌、草、藤复层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植物通过对周围空气的不断净化,改善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对居住区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种植可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有毒气体的植物,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另外,居住区绿地植物可以起到滞尘作用,其中以叶片表面能分泌黏液或油脂的植物效果最佳。同时植物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作用以及水分的蒸腾,来调节小气候,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轻了“城市热岛效应”。

(二)居住区公园的功能分区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群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成了居住区公园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群。所以居住区公园的功能分区在过去的休憩游览区、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儿童活动区、服务区和管理区6大分区基础上,应该增加老年人活动的功能区域,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的娱乐、健身等需求。各功能分区包含的物质要素见表6-1。

表6-1 居住区公园功能分区与物质要素

续表

(三)居住区公园的设计要点

1.自然景观的营造

(1)水体

居住区公园的设计中水体的设计应当表现出人们与水之间的感情。首先在尺度上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水体内各要素的关系要做到主次分明,同时要把握人的亲水程度。其次,水在形态上有动静之分,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感美;然后,水体在形式上又分为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种。

(2)山石

山石在当下居住区公园中应用广泛,可与树木、溪流、驳岸、小品等配合使用,体现出不同的意境,主要依据造景要素的特征与组景的需要而定。

(3)绿化

绿化是自然元素中的重中之重,有调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改善气候,净化环境,益于居住者身心健康的功能。首先,植物的配置应做到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绿化特点。其次,树木的种植方式要按照场地规模及功能布局而定。再次,树种的选择上,我们应考虑到植物对当地环境和气候的适应度,做到“适地适树”。最后,在空间布局上应体现点、线、面相结合以创造鸟语花香的意境。

2.空间的处理

(1)空间边界的处理

空间的边界可以通过堆砌地形、护墙、台阶来完成,还可以通过长椅的靠背等设施实现,因此一个可以让人以不同高度欣赏的环境才是最好的,这样既能被青少年利用又能够为老年人或其他年龄段的人提供方便。尽管公共场所里的活动大多是事先安排好的,但设计者同样应当考虑到那些非计划性的活动。路人或居民应当能够观察到绿地中公共活动的进行情况,以便决定是否参与其中,因此绿地的边界不能过于封闭,应在适当的地方增加其开放性。

(2)座位布置

在设计时座位的安排应按照人们习惯的社交方式来布置。两把垂直的长椅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而把一条长椅放在另一条长椅的后面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果面对面放置的话,则距离过近容易产生压迫感、局促感,距离太远则不利于人们的交往。

(3)道路引导

设计者在进行交通系统的设计时,可以通过设计上的引导使人们通过潜在的交往空间,而不要强迫人们留下。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与否的问题上希望有选择的权利,所以道路允许人们紧贴这些场所经过,而不是直通或停止于可能发生交往的地方。

3.活动场地的设计

(1)老年活动场地(www.xing528.com)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在城市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居住区中的老年人活动区在居住区的使用率中是最高的。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很多老年人已养成了白天在公园锻炼活动,晚上在公园散步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居住区公园设计中老年人活动区的设置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活动区域。动态活动区主要以一些健身活动为主,例如单杠(高度宜低)、压腿杠、球网、漫步机等一些容易使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在活动区的外围应设有一些林荫以及休息设施,例如设置些亭、廊、花架、坐凳等,作为老人在活动之后的休息空间。这类空间不需要太大,相反较小空间能增强私密感和舒适感。静态活动区主要为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学习、打牌、谈心等提供场所,场地的布置上应有林荫、廊、花架等,保证在夏季能有足够的遮阴,冬季又有足够的阳光。

(2)青少年运动场地

在居住区公园中应布置一定的运动场所,供青少年使用。比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甚至小型足球场,这些场地的设计应当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把比赛场地安排在公园边缘,以减少噪声对居民产生的干扰。在场地周围为观众布置一些长椅,如果条件允许还可把场地设置在缓坡下面,方便观众观看整个场地。运动场地应远离儿童活动区,场地周围布置一些类似衣架之类的设施满足人们运动时换衣服的需求。场地周围不要栽植太多落果、落花的树木,防止对运动场地产生不利的影响,降低安全隐患。

(3)儿童游乐场

居住区公园是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在规划设计儿童娱乐场地和设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充分了解儿童的需求,这一点极其重要,确定游乐场的服务年龄段,这在游乐场的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划定游乐场的面积和边界,要特别注意会影响游乐设施放置的客观因素,例如下水道、障碍物、灯柱等设施;游乐场的选址必须充分考虑周边的交通状况,是否方便儿童在游乐场内骑自行车或滑滑板,是否方便携带婴儿车或者轮椅进入等;场地的颜色对儿童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明亮欢快的颜色能够让儿童感到愉悦。

4.休息及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必须为居民提供休息场所和服务设施。如适量的亭、廊、花架、座椅、座凳等休息场地以及停车场、洗手间、饮水处、垃圾箱等一些必要的服务设施,这些在居住区公共环境中都有着较高的使用率。

5.文化的塑造与体现

在环境中体现居住区的文化脉络,也就是保持和发展了居住环境的一大特色。失去文化的传承将导致场所感与邻里关系的衰亡,并有可能会由此引发各种社会心理疾患。而居住区公园正是人们了解一个居住区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居住区文化的载体,在设计时应充分突显出公园的人文信息内涵。在公园中尽量多地设置一些科技或其他信息的艺术区域,比如合理地使用壁画、尺度宜人的雕塑品、人性化的环境设施等。

(四)居住区公园的植物配置

居住区公园的植物配置应在植物造景的前提下,结合植物的生态功能与适应性来构建复层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特色。同时在植物品种的布置上,注重选择杀菌保健类植物,使居住区公园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利于居民的健康。在安静休憩区可采用生态复层类、观花观果类、彩叶乔灌类配置模式来构建观赏型植物群落。

植物种类丰富的植物群落不仅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而且能丰富居住区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和色彩效果,形成疏朗通透的遮阴空间、半通透空间等。居住区公园的树种搭配应考虑景观季相变化,通过不同树形、色彩、花期的植物配置,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同时植物景观的空间变化丰富,与组团绿地和小游园相比,更能展现自然之美。根据观赏性的不同,居住区公园可选植物如下。

1.秋色叶树

鸡爪槭(鲜红)、三角枫(暗红)、日本槭(深红)、五角枫(红、黄)、复叶槭(红)、黄栌(红)、漆树(红)、盐肤木(鲜红)、火炬树(红、橙黄)、黄连木(红、橙黄)、枫香(鲜红)、柿树(红)、卫矛(紫红)、扶芳藤(红)、五叶地锦(红)、三叶地锦(红)、小檗(红)、槲树(橙黄、红)、银杏柠檬黄)、鹅掌楸(黄)、无患子(金黄)、南天竹(黄、红)、石楠(红)、金钱松(金黄)、落羽杉(红棕)、水杉(红棕)等。

2.有色叶树种

红枫、紫叶李、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金边大黄杨等。

3.常绿阔叶树

广玉兰樟树、大叶樟、蚊母树、法国冬青、女贞、桂花等。

4.常绿针叶树

冷杉、马尾松、湿地松、日本五针松、罗汉松雪松、南洋杉、柳杉、侧柏、千头柏、日本花柏、圆柏、龙柏、铺地柏、竹柏等。

5.落叶针叶树

金钱松、水杉、落羽杉、池杉等。

6.观果类

柿树、葡萄、五色椒、冬珊瑚葫芦火棘、枸骨等。

7.球类

海桐球、大叶黄杨球、黄杨球、雀舌黄杨球、金叶女贞球、细叶女贞球、龙柏、火棘球、构骨球、石楠球、洒金柏球、含笑等。

8.地被植物

常春藤、杜鹃、吉祥草、细叶麦冬、阔叶麦冬、书带草、射干鸢尾、地被石竹、酢浆草等。

居住区公园的植物配置因其组成不同的群落结构有着各自不同的配置模式,例如“雪松—开花小乔木/常绿针叶—开花灌木群—草本植物”,此模式既是生态复层类又是观花观果类群落结构,植物种类、层次丰富,以观花为主。又如“紫叶李—彩叶灌木群—地被植物”,此模式为彩叶乔灌类群落结构,以观叶为主,色彩对比鲜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