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生成来源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生成来源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进行确立,课程目标的生成来源问题便是首先要进行探讨的问题,它能够将课程目标的具体价值很好地体现出来。所以,对于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来说,学生自身的需要是其基本来源。学校教育将体育纳入人的课程体系之中,并不是对体育方面的专门人才进行培养,这是显而易见的。在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制定时,必须要同体育学科的基本规律相符合。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生成来源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进行确立,课程目标的生成来源问题便是首先要进行探讨的问题,它能够将课程目标的具体价值很好地体现出来。

课程理论研究表明:“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要求。尽管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对这3个来源的关系存在不同认识,尽管除这3个来源外还可能有其他来源,但这3个方面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在这一点上,人们已取得共识。”

(一)学生成长的直接需求

对于教育来说,它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人进行培养的社会活动。在教育中,人是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不管处在哪一个教育阶段,不管是哪一种教育类型,不管是哪一种课程,使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促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些都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所以,对于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来说,学生自身的需要是其基本来源。

学生的需要具有高复杂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是不断生成、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不断提升的。

第二,它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年龄阶段性。

第三,根据时间的流动来进行划分,它有着现实生活的需要以及未来生活的需要之分。

第四,对于学习者来说,其大多数需要都是本人能够清晰、主观地意识到的,但也有一些需要是本人难以清晰或无法意识到的,需要得到教师或他人的引导和帮助,才能促使自身的自觉需要得到提升。

第五,就学生自身需要来看,在成长过程汇总,学生不仅要有增长知识,促使提高自身能力得到提高的需要,同时还要有发展价值观、态度、意志、情感的需要。所以,学生需要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泰勒认为,学生的需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

(2)直接的社会关系,包括亲朋好友和家庭生活关系。

(3)社会公民关系,包括社区和学校的公民生活。

(4)消费者方面的生活。

(5)娱乐生活。(www.xing528.com)

(6)职业生活。

需要根据马斯洛的经典需要理论可以被划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获取知识和增强各种能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需要,全面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等。”

因此,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对学生需要的关注,并不是说其课程目标要使不同学生的所有需要都得到满足。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满足。

(1)从时间角度来对学生的需要进行考虑。

(2)从学习内容角度来对学生的需要进行考虑。

(3)从学生的个体差异角度来对学生的需要进行考虑。

(二)体育课程范式的内在要求

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制约的基本来源是体育课程,这也是“原生性来源”。根据现代课程论的相关观点可知,知识的功能具有2方面,一方面的功能是专门化的研究领域所必备的一种属性,这也是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学科领域作为一种工具,以促使个人生活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这也是学科所具有的一般功能。前者指向学科知识本身的创新与建构,学科本身规律的探讨被放在首位;后者指向学科知识的运用,学科在课程体系中更多体现的是它的工具价值。

长期的实践表明,在制定体育课程目标时,人们通常对学科的特殊功能进行着重强调,对本学科在学生智育、美育、德育中的优势进行论证,并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将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体育领域的专家,却对学科的一般功能过于忽视,由此造成学科内容忽视大部分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该门学科知识的需要。

学校教育将体育纳入人的课程体系之中,并不是对体育方面的专门人才进行培养,这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门普通课程,学校体育进入到这一课程体系,它主要是为了使个人的生活需要以及社会需要得到更好地满足,其中也包含了使学生职业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

因此,课程目标根据体育学科的功能进行确定,应尽可能地避免课程目标对学科特殊功能过于重视,而对其一般功能进行忽视的倾向。同时,也要避免另外一种倾向:对学科的一般功能过于重视,而对学科本身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以及体育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过于忽视。体育学科主要的规律就是在室外对学生开展运动教育和身体教育,强调掌握运动技术,增强体能并养成良好的态度行为;体育学科最为基本的手段就是学习运动技能、练习体能和参与运动的行为。在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制定时,必须要同体育学科的基本规律相符合。

(三)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社会的需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学校体育要同智育和德育紧密配合,对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以更好地培养。学校体育目标得以确立的基本依据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壮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作为个体,学生最终会成为一个社会人融入特定的社会之中,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其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促使学生逐渐社会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是从个人发展的具体需求方面得以体现出来。使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学生的发展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一致。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一致、统一的一面。显然,社会得以良好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多数人的个人发展,社会如果发展不好,那么就会对大多数人的个人发展形成束缚;反之,绝大多数人的良好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绝大多数人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就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个人良好的发展其最终重要的标志就是这种发展是否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人发展是社会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针对人才,现代社会的要求主要可以归纳为健壮的体魄、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体育课程是将促使个体自身得以发展作为主要任务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具有符合社会需要身体条件的劳动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