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郭书春数学史自选集下册》中的《筭数书》特征及编纂方面的特点

《郭书春数学史自选集下册》中的《筭数书》特征及编纂方面的特点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再探讨一下《筭数书》的特征。以上两类情形,充分反映了《筭数书》对数学理论的重视和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是《筭数书》与《九章筭术》《孙子筭经》等传统著作的重大区别。然后,我们再讨论《筭数书》编纂方面的特点。

《郭书春数学史自选集下册》中的《筭数书》特征及编纂方面的特点

我们再探讨一下《筭数书》的特征。首先讨论其数学内容的特征。

第一,《筭数书》有大量十分抽象的术文,体现了相当高的数学理论水平,从而部分反映了中国先秦数学在数学理论上所达到的高度。这些术文按抽象程度高低和应用范围大小可以分成两类。[11]第一类是非常概括抽象、应用非常广泛的运算法则。这里有各种情形。

1.条名即是术名

(1)单独立条,本条中没有例题,但是,随后的条目往往是其例题。

(2)术、题在一条中。

2.条名为题名,术、题自然在同一条中

这些术文在表述上,有的,比如赢不足术,不如《九章筭术》那么严谨;有的,比如“粟求米术”,只是《九章筭术》的今有术的“子术”;有的,比如“减分术”,没有像《九章筭术》那样单独立术;人们还可以挑出一些不足;但是,就其抽象程度与应用广泛,以及在当时的数学中所起的作用而言,与《九章筭术》的若干抽象性术文是不分轩轾的。大体可以称为术文统率例题或应用问题的形式。

第二类是关于一种问题的抽象性术文。这些条目中的术虽不如上一类抽象程度高,应用宽泛,但是,其术文也不像《九章筭术》卷三、卷六两卷的后半卷以及《孙子筭经》的问题那样,术文都是具体的数字运算。

以上两类情形,充分反映了《筭数书》对数学理论的重视和取得的重大成就。采取抽象性术文统率例题的形式的比例虽稍逊于《九章筭术》,却是后来其他数学著作所无可比拟的。

将具有共性的不同的数学问题,抽象成一类数学模型,给出抽象性的术文,这是深刻的数学理论创造。先秦数学家陈子在答荣方问时提出,学习数学,必须“能通类”。他指出:“夫道术,言约而用博者,智类之明。问一类而以万事达者,谓之知道。”又说:“是故能类以合类,此贤者业精习智之质也。”[11]笔者曾经认为“这种思想实际上规范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形式与特点。”[12]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首先是“当时存在的数学的总结”[13],然后才规范了后来中国传统数学的形式与特点。当时存在的数学,既包括《九章筭术》在先秦以“九数”为主体的某种形态,也包括《筭数书》所源自的各种数学著作。《筭数书》含有的若干“问一类而以万事达”的抽象性术文,就是对不同类的数学模型的解法进行抽象的结果,表明创造《筭数书》数学知识的数学家在“通类”的基础上,进行了“类以合类”的艰苦工作。另外,《筭数书》有的同一条目中,既有解决同一类问题的不同的抽象性术文,也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抽象性术文。将它们归到同一条下,无疑是归类的结果。因此,就数学理论所达到的高度而言,在后来的现存汉唐算经中,除《九章筭术》及其刘徽注之外,可以说,再无居《筭数书》之右者。

此外,“增减分”条给出了分数的性质,这也是数学理论研究的体现。中国传统数学的其他著作中从未见到这种命题。

第二,《筭数书》含有若干预备知识。《筭数书》中有许多条目不是数学术文或例题,而是一些算表(“相乘”“乘”条的10的乘方乘法表、分数乘法算表),一些常数,包括各种粟米的互换比率(“程禾”“粟为米”条,以及“粺毇”条中所反映的内容),还有一些官方或约定俗成的规定,通常以“程”表示之。这些内容成为全书计算的工具或依据,实际上是全书的预备知识。《九章筭术》除粟米章有展示粟米互换比率的“粟米之法”外,没有这类内容。《孙子筭经》与后来的许多元、明数学著作中这类内容的比重相当大,通常集中于卷首。《筭数书》的这类内容是不是集中在全书的卷首,或某些卷之首,不得而知,然而,它开《孙子筭经》中预备知识之先河,则是无疑的。(www.xing528.com)

第三,《筭数书》具有非常强烈的实际应用性。数学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特点。《九章筭术》《孙子筭经》等著作中都有大量的来自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应用问题,但是,有相当多的题目是作者为阐明某些术即算法而设计的,并不是直接来源于实际的。比如,《九章筭术》开立圆术的一个例题,其立圆(即球)的直径为14 300尺,按1尺=0.23米计算,约合3 289米,世界上根本找不到这么大的球。《九章筭术》和《孙子筭经》中还有一些趣味题,如蒲莞共生、二鼠穿垣、兽禽首足、渠鱼相次等问题,也都不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笼统地说中国传统数学著作采取应用问题集的形式,不仅不符合其主体采取以术文统率例题的形式的《九章筭术》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孙子筭经》的实际情况。而《筭数书》却没有一道不是来源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的题目,完全是为了解决人们日常需要这提出的数学问题而设计的。这是《筭数书》与《九章筭术》《孙子筭经》等传统著作的重大区别。

第四,与《九章筭术》和其他传统数学著作一样,《筭数书》也是以计算为中心,它70条中,没有一条不是关于计算的。即使关于分数的“增减分”条,也是如此。

第五,《筭数书》中数学问题和数学术语的表达方式,比如问题的提出与发问方式,答案、除法、分数等等的表示,十分纷杂,没有统一的格式。初步统计,数学问题的起首方式有4种,发问方式有3种,问题答案的表示方式有4种,除法的表示方式有7类19种,名数分数的表示方式有2类6种。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有另文讨论[16],此不赘述。

然后,我们再讨论《筭数书》编纂方面的特点。我们仅指出两点:

1.《数书》内容多处重复

(1)标题重复。在《筭数书》的70个标题中,有2条“羽矢”,2条“粟求米”,2条“少广”。

(2)预备知识重复,如“相乘”与“乘”二条中分数乘法算表有部分重复;粟米互换的“程禾”“粺毇”“粟为米”“粟求米”中重复很多,“粟求米”完全涵盖了“粺毇”条的内容。

(3)术文重复。有的,比如,“分乘”条的“分乘分术”与“相乘”条中的“乘分术”几乎完全一致;“粟求米”与“米求粟”二条开头的抽象性术文与其前“粟求米”的中的二句完全相同。有的则是一条内重复,“约分”条中的“约分术”与“其一术”程序相同而文字稍异;“合分”条有4条抽象性术文,“母相类”的情况重复了2次,而“母不相类”的情况有2种处理方法,各重复了1次;“里田”条中“里乘里,里也”重复了2次,而1平方里化顷、亩的方法,重复了3次,“广一里,从一里”的题目,也重复了1次。

2.《数书》有的内容矛盾,不能自洽

(1)有的同一条的内容矛盾。如“程禾”条中前2段“程曰”给出的粟米互换比率,化成整数,若粝米为30,在第1段中,粟50,毇米24,而第2段中,粟60,毇米20,显然矛盾。第1段有糳米、禾黍,第2段却没有;第2段有麦、稻禾、,第1段却没有。

(2)有的诸条之间互相矛盾。“程禾”条第1段的米、毇米、粟与“粺毇”“粟为米”二条中的比率相同,而禾黍率,“程禾”条为30,“粟为米”条为75;“程禾”条第2段的诸粟米率与“粺毇”“粟为米”二条中的几乎完全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