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的课程开发原则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的课程开发原则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由于各实验区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在课程开发时,开发者应该深入本地实验区了解、调查实验过程的普遍性和特殊问题,尤其是善于捕捉和寻找“开发点”。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的课程开发原则

就一般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开发而言,其开发原则可以归纳出许多如“体现现代的教育观念”、“能够反映人类优秀的文化成就”、“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成型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等等。但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的要求出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除遵循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当代课改的教育理念

这次基础教育的课改体系是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国际视野看,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人类的生存面临困境,可持续发展摆上了议事日程;从国内看,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协调发展,这些都对基础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这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顺应了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目标是: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是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者,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内容和精神,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广泛吸取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样,我们的课程开发才具有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才能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精神相一致。

2.适应当地课改的发展水平

这次课改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先建实验区,逐步推进,滚动发展,不搞“一刀切”。由于各实验区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在课程开发时,开发者应该深入本地实验区了解、调查实验过程的普遍性和特殊问题,尤其是善于捕捉和寻找“开发点”。开发者要知晓实验区领导、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疑问,比如“教师对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程度,这次课改与前几次的不同之处,课改的基本内容及目标,师生对课改所持的态度,现行教材有哪些不足。课改与中考高考的关系,与课改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何建立,等等,如果从这些实际问题如何来开发课程,那么教师的培训,就能更好地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贴近教师自身发展的实际。

武汉市武昌区(国家级)、江汉区、硚口区等实验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要适应当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课程开发内容和策略上应该多层次、多样化,尽可能满足不同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做到“三个结合”、“三个为主”;课改之初与课改之中的培训,可以“知识课程”和“学科课程”开发相结合,以学科课程开发为主;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培训应将专题课程与综合课程开发相结合,以专题课程为主;面对大面积突击式的培训,长远课程与应急课程开发相结合,以应急课程开发为主。在一般职务培训方面,修养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相结合,以实践性课程开发为主。这样一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就应该淡化学科要求,打破年段界限,突出地域特色,使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呈现出富有鲜明个性,充满活力,能满足不同对象需求的课程。

3.兼顾实验区教师的一般特点(www.xing528.com)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首批参加课改实验的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比较高,领导力量比较强,与一般教师相比,课程开发需顾及三个方面:

一是有较强的自律力。课程开发应着重调动教师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使之能够融入课程的规划、设计和评价过程之中,并将他们自身的需要和要求融入课程开发之中,充分着重教师的独立人格,视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由培训机构和开发者代表成人学习者决定学习目标、内容、进度以及评价学习效率,这些应该与被培训者一道完成,课程开发者不能成为课程的“操纵者”而统治开发的全领域

二是有较丰富的实验经验。这是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开发者在开发某一课程时,应该有意识地将新经验的学习与学习者原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并可能根据和利用他们有效的学习资源,同时直面他们在课改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使之融合到大的开发背景之中,从而提高开发的效益。

三是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课程开发要有利用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要把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目标之一,在开发之中,不应把已有的知识技能作为接受的终点,而应当以此为起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应对课改复杂局面的能力。

4.有一定的功利性

参加课改的教师,除了同其他教师一样承担社会、职业、家庭等一般角色外,他们肩负着领导、同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多重压力,要出成果的责任感,使他们难免成为一个功利主义的学习者,因而在培训过程中常常伴随程度不同的焦虑感,这些会弱化其学习动机,降低其培训效果,这就要求课程开发应该设计合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其工作和生活相关的内容,帮助他们去除学习障碍,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充分利用学习者有限的学习时间,设计富有成效的自学和自我导向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积极创设条件,提供机会,使他们能施展才艺,交流意见,发表见解,使之具有一定的成就感,这些都是一个成功的课程开发者所必须考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