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教育:探析与进展

校本教育:探析与进展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本”一词是舶来品,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当前,学校因校本的到来愈益焕发出新的活力。校本问题的研究有以下进展。研究者对于校本存在空间与作用的研究为人们理解校本、接受校本奠定了基础。其二,分析校本的支持保障系统不够。

校本教育:探析与进展

“校本”一词是舶来品,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当前,学校因校本的到来愈益焕发出新的活力。

校本问题的研究有以下进展。

第一,初步认识到校本存在的空间与作用。有研究者谈到了校本存在的必要性为:理论与实践的张力促使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转向具体的学校实践;学校在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使得“校本”逐渐纳入人们的视野;学校的复杂性使校本层面日益凸显出来。校本实施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为:教育中对人的个性的张扬以及对激发人的创新精神的高度关注;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变化与学校办学自主性的逐步扩大。(注: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研究者对于校本存在空间与作用的研究为人们理解校本、接受校本奠定了基础。

第二,分析了校本存在的不同形式及相互关系。在学校中,校本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大致说来,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之间,起着协调、组织的作用。(注:李志华.校本培训是建设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00,(2);丁念金.校本课程发展与课程决策机制的转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8);赵蒙成.香港“校本管理”改革评介[J].教学与管理,2000,(10);郑金洲,林存华.认识“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郑金洲,俞海燕.认识校本培训[J].中小学管理,2001,(9).)(www.xing528.com)

第三,探讨了校本开发的过程与机制。关于校本的开发,研究者论述比较多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也谈到了校本培训的实施和校本管理的落实。就校本课程的开发而言,涉及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意义、条件,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权责分配。(注:冯新瑞.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J].课程研究,2000,(1—2);李屏,张灵.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5);崔允氵郭,沈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历史透视[J].课程研究,2000,(1—2).)人们对于校本开发的过程和机制的探讨,表明了校本正在由概念走向操作。

这一专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在于:其一,分析校本课程多,探讨其他校本形式少,这样一种研究上厚此薄彼的现象,对于校本问题的整体性研究不见得就是有利的。其二,分析校本的支持保障系统不够。校本的支持保障系统既有学校外部的,又有学校内部的,而研究者对两者的兴趣似乎均为不足。其三,对校本本身还多有误解,对校本实施中出现的一些失真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