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教育研究发展趋势及课改纵横观

中国教育研究发展趋势及课改纵横观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国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向大致可以描述为以下六个方面。根据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来推演、解释教育中的现象,是我国教育研究中的一贯做法。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的教育研究也会逐步地注重与国际上通行的实证研究取向接轨。

中国教育研究发展趋势及课改纵横观

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国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向大致可以描述为以下六个方面。(注:有关教育理论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的详尽论述,请参见瞿葆奎,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一,由对必要性问题的探究转向操作性、实质性问题的探究。对知识经济与教育、WTO与教育等问题以及其他新生教育问题的探究,目前来看,只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但对于如何解决以及解决的具体方式方法等研究不够。随着认识的深化及这些问题在实践中的凸显,研究预期会转向对这些问题操作性、实质性方面的探究。

第二,由对问题的单维度的分析转向对问题的整合性探讨。教育问题通常是错综复杂的,在研究的初始阶段,把某个教育问题做单维度的分析是必要的,但要形成对该问题的整体把握,认识该问题错综复杂的存在背景,探寻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做整合性探讨。

第三,由单一的演绎和推理转向实证调查与分析。根据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来推演、解释教育中的现象,是我国教育研究中的一贯做法。这样的研究方式对于了解教育现象,阐释教育问题来说也是需要的。但是,研究所得的结果往往与实际的情形有一定的差距。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的教育研究也会逐步地注重与国际上通行的实证研究取向接轨。(www.xing528.com)

第四,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理念与行为转化会成为研究的焦点。当前,教育改革已由学校教育的外围转向学校教育的内核——课堂,进入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阶段。研究课堂必然地要研究课堂中的教与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学生的生存状态等等。其中,教师的理念与行为是决定课堂教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从目前来看,教师缺乏的不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对由先进的理念如何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与环节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教师的最大难题。

第五,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会越来越多地进行合作,形成研究共同体。有相当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已认识到教育理论的性质从根本上讲是应用性的,教育理论是一种实践性理论,是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为了克服理论研究者的研究脱离实际,实践工作者在解决实践问题时理论水平不高、把实践经验提升为教育理论的能力有限这样的问题,理论研究者将会更多地走向实践,把理论研究扎根于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而实践工作者也会有意识地寻找理论研究者的帮助,与他们进行合作研究。总之,两者之间的合作将会越来越频繁,他们将会围绕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研究共同体,共同解决问题。

第六,教育理论研究会越来越强化自身的反思意识,真正走向理论自身的批判与重构。教育理论研究少批判之风,少反思之风,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它常常是以一种波澜不惊、四平八稳的形态向前运行的。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点是根本性的,那就是教育自身往往倾向于构成一种保守封闭的体系。然而,从理论的一般发展逻辑上看,批判恰恰是理论成长的一个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这里说的批判,就是对过去各个范畴重新衡量和估价,也就是对那些未经过追究的范畴进行考核,探讨这些范畴在什么限度内具有价值与效用。批判是不接受未经考察过的前提的,它具有反对盲从、反对迷信、提倡独立思考的意义。教育理论研究只有走向对自身的真正的批判,才能赢得其他学科的尊重,也才能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