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旅游推动中国景区智能化,提升服务水平

智慧旅游推动中国景区智能化,提升服务水平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天津、广州、杭州、青岛、长春、郑州等15个城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最早于2015年,龙门石窟与腾讯联手打造全国首个“互联网+智慧景区”,促进龙门文化与智慧旅游的创新融合。2019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各地要大力发展“智慧景区”,加强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

智慧旅游推动中国景区智能化,提升服务水平

一、智慧旅游的起源

“智慧”这一概念源于2008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总裁彭明盛关于“智慧地球”的演讲。智慧是智能的高级阶段,但在范畴上超出了智能,智慧在智能之上更考虑人的充分参与和发挥作用。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对“智慧地球”的具体实践和主要实现方式。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服务和资源,提高城市管理运行效率,实现城市居民便捷化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现代城市管理技术。

智慧旅游(Smar Tourism)是从智慧城市的概念中衍生出来的,同时,也是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具备旅游的功能,其希望通过建设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使用。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已经进行了新一轮的建设,但依旧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其进行的学术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智慧旅游的概念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定义。学者们对于智慧旅游概念的认识以及对于智慧旅游的定义虽有不同的侧重,但认知是相同的——智慧旅游通过利用高新信息技术,改善旅游管理和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实现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

三、我国智慧旅游建设简述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果。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办发〔2009〕41号),确定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2年,原国家旅游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北京等18个城市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3年,天津、广州、杭州青岛、长春、郑州等15个城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我国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的城市达60个以上,其中浙江、福建、四川、吉林、河南、青海等16个省市区出台了相关规划。

智慧景区建设助力智慧文旅发展。最早于2015年,龙门石窟腾讯联手打造全国首个“互联网+智慧景区”,促进龙门文化与智慧旅游的创新融合。智慧景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形成了故宫、长城、龙门石窟、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多家智慧景区全国标杆。2018年,江西井冈山、河南嵩山少林、吉林长白山、新疆天山天池、黑龙江五大连池以及陕西西安城墙·碑林六大景区先后加入智慧景区建设行列。2019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各地要大力发展“智慧景区”,加强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

智慧交通建设发展前景广阔。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交通建设有利于交通智能化升级。2017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交办科技〔2017〕134号),以提升城际交通出行智能化水平,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发展,大力推广城乡和农村客运智能化应用,以不断完善智慧出行发展环境为行动内容,提出一系列行动任务。2019年10月,浙江省围绕“持续推进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开展民生协商论坛;同年12月,致力于打造智慧交通建设的全国样板《上海智慧交通建设白皮书》启动编制

智慧酒店建设依然是行业蓝海。“无人酒店”“自助酒店”等成为“智慧酒店”的代名词,“智慧酒店”服务也主要表现为自助入住机、智能机器人、智能客控、线上预约小程序等,实际应用仍有待继续优化,并且表现为单一系统的智能化,与真正意义上的智慧酒店仍有区别,故智慧酒店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四、智慧旅游的未来趋势和目标

原国家旅游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将2014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旨在通过利用通信网络、高性能的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虚拟展示等现代技术来改变单一的旅游方式。智慧旅游从服务流程、硬件设施等多方面让人们的旅游体验越来越好,未来将继续围绕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深入发展。

智慧旅游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全面智慧互联

智慧旅游中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的应用将智慧旅游要素连接起来,形成智慧旅游全面智慧互联场景,打造全场景体验,如通过智能传感器设备将旅游景点、文物古迹、城市公共设施联网,实时感测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情况,优化旅游体验等。

2.充分整合数据

打破不同领域数据壁垒,构建旅游资源核心数据库,将旅游景区、酒店、交通等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连接和融合起来,实现行政数据与行业平台数据融合互通,以数据为基础进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的更迭优化。(www.xing528.com)

3.高效协同运作

结合已整合的数据,以智慧旅游的基础性旅游服务设施为基础,在智慧城市的统筹下形成智慧旅游各领域协同发展模式,使智慧旅游产业链上各个系统高效协同运作,以保证城市旅游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4.丰富行业创新

智慧旅游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行业创新提供动力,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需要在现有智慧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业务、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促进智慧旅游健康高质量发展。

如今,智慧旅游发展初具成效,大多数发展智慧旅游的城市和景区已经基本实现了旅游信息化,处于智慧旅游的初级发展阶段。根据我国旅游发展现状预测,未来智慧旅游的发展在于服务,目前的信息化已经为旅游者提供了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便利,但高精尖技术终究要“落地”,尤其在5G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应该是以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地完善旅游产业。

在此发展趋势下,智慧旅游的发展有以下五个重要目标:

1.信息和数据的智能收集获取

只有对海量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挖掘,才可达到智慧旅游的标准。在此之前,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也应该是智能的和充分的。对于传统业态来说,海量信息的收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即使能够实现,成本和收益也不相匹配。5G时代,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海量信息的收集和获取成了易于实现的目标。因此,智慧旅游首先要求旅游管理部门能够自动地充分收集来自旅游资源、旅游商家、旅游者以及旅游周边环境等各方面的信息,取代原有的不充分、高成本的信息数据收集方式。

2.旅游者一站式获取信息和旅游服务

如今,大多数旅游者在旅游的前期和过程中都习惯于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端设备,在互联网上了解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而信息和相关服务的一站式获取是大多数游客的心愿。网络给旅游者提供了查找收集信息的便利,但也存在信息繁乱,无法保证真实性、权威性和时效性,营销推广信息混杂于普通信息中等情况,导致旅游者难以有效获取旅游地的信息和服务。智慧旅游要求旅游管理部门将旅游信息的提供发布纳入旅游服务之中,通过一些便捷的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网站等,一站式提供旅游者需要的各种信息,并要求做到翔实可信、及时更新。与此同时,通过这一平台,向旅游者提供售票、咨询和其他旅游配套服务。从而实现旅游者一站式获取信息和服务,大幅提高旅游者旅游体验感。

3.旅游相关部门信息联通共享和有效联动

智慧旅游的发展建设不仅只依赖于景区或旅游管理部门,也不仅限于狭义旅游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所有涉旅部门的联合发展,也就意味着需要相关部门实现智慧化管理,从而达到多部门的高效协调的配合,使智慧化旅游景区建设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智慧旅游的完全实现依赖于所在地区各部门的运行和管理水平。智慧旅游从本身出发,首先应该实现与旅游相关的各部门信息联通共享,以实现信息一站式发布,同时,实现对交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协同管理和快速联动。

4.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和商品

智慧旅游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手段,能够智能化地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定制化的旅游路线,这也是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每个旅游地每天都会接待大量旅游者,旅游者对于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既有对于美的欣赏、对快捷便利的追求等共性的需求,也有着细微的、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对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旅游地应该通过对旅游者特征和行为大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挖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向旅游者提供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5.建立信息充分的有效市场

充分且真实有效的市场信息是旅游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有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当前,旅游市场低效率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信息的不充分、不对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一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而智慧旅游也应以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充分为目标。如果游客获得了充分的市场信息,市场上就很难再出现欺客宰客的现象,商家之间也会更加充分地相互竞争,改善商品和服务质量。如果商家获得了充分的信息,则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产、进货、存货和销售等多环节,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生产和进货的盲目性,实现供给与需求更好地匹配。如果政府获得了充分的信息,则能够有效管理市场秩序,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根据市场情况合理进行景区门票等旅游公共服务的政府定价工作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