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界著名的需要结构

心理学界著名的需要结构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需要的结构,在心理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比较著名的有默里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等,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影响最大。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几个等级构成的。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提出,位于下层的四种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位于上层的三种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受到普遍关注,同时也有争议。

心理学界著名的需要结构

关于需要的结构,在心理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比较著名的有默里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等,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影响最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综合了有关的研究,将需要系统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体现了人本主义的观点,即认为人具有不同于动物的积极向上的潜能,如果得到正常的发展,这一潜能将成为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他最初提出五层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后来马斯洛又补充了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几个等级构成的。

(一)生理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对维持生存的物质的需要,包括对食物、水、性、空气、睡眠等的需要。它是最基本的需要。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的生存压力大增,为生活奔波的脚步日益匆忙,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寻求解脱和放松是许多人的共同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就成为了首选,到郊外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感受一下鸟语花香的惬意,像绿色旅游、休闲旅游就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

(二)安全的需要

安全需要是追求安全和稳定,希望避免身体和心理的威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灾难等。人们对稳定职业的要求、买各种保险、乘坐交通工具安全带等都属于这种需要。人们外出旅游需要购买各种意外人身保险、各景区需要经常对缆车、索道和其他设施进行检查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在饭店的客房里为客人准备的密码箱是为了满足客人对财产安全的需要。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

也叫社交的需要,包括寻求友谊、情感和归属感。主要是从家庭和伙伴处得到接受和爱、与其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社团组织等。在同一个旅游团中,大家在几天的时间里,由不相识到相识、再到最后成为朋友,无不体现了对人们这种社交需要的满足。在这个临时大家庭里,每个人的年龄、身份、性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共同的爱好和缘分让大家走到一起来,因此每个人会倍加珍惜这种情谊,当成员中有人需要帮助时,其他人会来帮忙,大家会因旅游而成为朋友,有时还会迸发出爱情的火花。另外,每年的清明节期间都会有许多的海内外游客来大陆祭祖,这也是一种追寻归属和爱的表示。

(四)尊重的需要

尊重需要是指得到自身价值承认和认可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尊重别人。旅游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它是一项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活动,参加旅游活动的主体,能够从中获得较大的精神满足。特别是去那些久负盛名的目的地,很多人把它看成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会招来同事、家人和朋友的羡慕,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包括发现并实现自己潜能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位于最高层,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是其中之一。旅游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愿望。在电影中我们会看到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失意时,有人就会去大自然中重寻自我,寻找信心和勇气。如登山、进行冒险旅游是他们的首选。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他们对现实有着清晰的知觉。

他们以本来的真实面貌接受自己、别人和世界

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是自发产生的。(www.xing528.com)

他们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是自主的、独立的。

他们同情其他人的生存条件,并且寻求促进共同的康乐

他们具有民主的世界观

他们是创造性的。

他们与少数人建立了深层的有意义的关系,而不是与一群人建立表层的联结。

他们具有高峰体验,这种体验是极度兴奋、快乐和顿悟的标志。

(资料来源:Maslow,A.,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jing ,Princeton,N.J.Van Nostrand,1968)

(六)认知和理解的需要

即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学习、探究事物的哲理,对事物进行实验和尝试的欲望。学习和探究事物的奥秘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旅游能够使人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帮助人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满足人们认知和理解的需要。

(七)审美需要

人们对于美的需要也是一种基本的需要,比如对世界的秩序、真理和美丽的追求。旅游本身就是一项审美活动。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有趣的民族风情,旅游能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随着下层的需要被满足,上层的需要作用会浮现。这使人始终处在追求满足需要的状态中。随着优势需要的变化,人的心理也不断成熟。

马斯洛学说中最有意义的一个见解,是他对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的区分。马斯洛提出,位于下层的四种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位于上层的三种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马斯洛认为:“缺失性需要的满足避免了疾病,而成长性需要的满足则导致了积极的健康。”缺失性需要是按照驱力或平衡调节机制形成动机作用的,当缺失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驱动人通过某种行为去满足这些需要。一旦满足了,紧张缓解,这些需要的动机作用便下降。换言之,缺失性需要是基本的需要,如果不能得到满足,人会屈从于缺失性需要,导致身心问题,神经症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缺失性疾病。与缺失性需要相反,成长性需要是没有极点或终止状态的。成长性需要的满足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兴奋,要求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成长性动机是发展的内在动力,驱使人朝向未来,不断地自我超越。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受到普遍关注,同时也有争议。批评观点主要是认为这一学说无法验证,因此不太科学。尽管证据不多,也有一些研究证实了马斯洛的观点。格雷厄姆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需要的满足程度与欲求程度之间有负相关。具体内容请见下表。

人类个体不同于动物,生来具有主体性需要。自我认可是个体作为主体的调节功能,自我认可是主体性需要的主要表现。自我认可主要表现为,个体有自我提高、自我确证和自主的倾向。

个体一般从满足自尊的角度解释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希望自己不比别人差,希望得到积极的自我评价。个体会关注自己,从别人的反应中形成自我概念,并按照自我概念行事,使自我概念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从而获得对自己与环境的驾驭。自主性可以说是普遍认可的人类个体的需要。人类个体讨厌被控制,倾向于自我决定和自主选择的活动。比起强制性的任务,个体更愿意投入自己选择的目标。如果外部提供的奖励使之感到受控制时,奖励也会失去强化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