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且不说大学阶段的论文写作、实验研究等就是科学研究活动,实际上,大学生活的学习主要就是学术和科研的熏陶,因此,掌握科学研究领域的道德规范对大学生也是必修之课。但也不能否认科学研究也具有共同的特点和特征,我们可以从总体上制定出基本的科学研究领域的道德规范,以适应广大科研人员道德活动的需要。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三、科学研究领域道德规范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活动与科学研究直接相联。且不说大学阶段的论文写作、实验研究等就是科学研究活动,实际上,大学生活的学习主要就是学术和科研的熏陶,因此,掌握科学研究领域的道德规范对大学生也是必修之课。

当代科学发展学科纵横,各学科由于学科的特色而可以有特殊的道德要求。但也不能否认科学研究也具有共同的特点和特征,我们可以从总体上制定出基本的科学研究领域的道德规范,以适应广大科研人员道德活动的需要。

(一)追求真理、淡泊名利

科学研究就是探寻和追求真理的事业,科学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追求真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品质

1.热爱真理、信仰真理

当一个人把追求真理、信仰真理、探索真理当作职业,并决定以此为奋斗终身的事业时,就必须要有热爱真理的热情。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忠于科学的事业,才能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去追寻真理和探索真理。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对科学活动的强烈的事业心,没有把科学研究当作毕生所从事的崇高事业的热情和信心,是很难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经受住艰苦考验的。在科学史上,凡是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都对科学研究、真理的追求怀有执着的信念。正是由于对真理的信仰和热爱,才使科研工作者不畏权势、不畏传统,孜孜以求探求真理。正是有了热爱真理、信仰真理的热情和信念,才会激发科研工作者去不断地发现和认识真理。

2.勇于探索、不畏艰辛

追求真理是科研工作者的第一目标,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本身又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是一个向未知世界进军的过程,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要求科研工作者具有探索真理、不畏艰辛的精神和意志。在向未知领域的挑战中,要经历失败、挫折和各种打击,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不畏艰险,敢于攻坚,去追求真理。同时,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真理的探求和研究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不仅需要科研工作者努力实践、勇于探索,还需要有锲而不舍,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和品质。

3.不畏权势、淡泊名利

科学活动不是孤立地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与外部世界发生这样和那样的联系,这就意味着科学研究成果所体现出的真理性和先进性可能并不总是为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或传统势力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往往会遭到权威的迫害、传统势力的抵制,因此科研工作者要真正地追求真理、信仰真理,还必须要同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进步的旧势力作斗争。科学家只有不畏权威、不畏传统,才能捍卫真理。另外,在科学界内部,科学权威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科学研究产生影响。对于后辈的或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更需要有坚定的科学信念,要有为追求和维护真理而不怕权威,勇于探索和开拓的品质,这样才能真正具有一个科学家所应有的高尚气节。

把追求真理当作人生目标的科研工作者,在对待物质享受和荣誉待遇上,还要淡泊名利。科研工作者不是没有个人利益,也不是不需要荣誉,而是在名利、荣誉问题上,应该把科学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对科学事业、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才是科学家的最大的利益和荣誉。名利和荣誉只是社会对科研工作者所做出的贡献的一种报酬和鼓励,真正的科学家不会将科学研究、认识真理当作追求名利的手段。

(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1.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规律,尊重客观事实,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实事求是作为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的道德准则,要求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在研究中、在科学实验中,要依照客观规律办事,在科学活动中要扎扎实实,认真工作,不能存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对于实验结果和成果的报告应该客观准确、严谨真实,不能任意夸大和歪曲,更不能弄虚作假。科研工作者不仅应当严谨治学、言行一致,做诚实、正直的人,而且对待他人的研究成果也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并与科学研究中的虚伪和欺骗行为作斗争。科学研究中的弄虚作假,随意捏造数据,拼凑成果,谎报科研成果,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欺世盗名等丑恶行径,虽可骗得一时荣誉,但终究会在实事求是的严格审判下使人身败名裂。科学研究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没有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作风,是不会获得成功的。(www.xing528.com)

2.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并不是因循守旧,只有发现旧理论与新事实、原技术与新问题之间的矛盾,大胆地提出怀疑,才能将科学研究向前推进。创造性研究是科研活动的根本特点,勇于开拓、合理怀疑、大胆创新,才能打破传统的框架,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勇于怀疑前人和权威,是科学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善于怀疑、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是勇于创造、善于创新的前提条件。科学研究需要以往传统理论和知识为基础,同时又不能盲从权威和传统,怀疑和超越传统又必须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不能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没有实事求是为基石,没有脚踏实地的努力,轻易地否认他人的研究成果并不是科学的态度。因此,提倡科学研究中的怀疑精神也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团结协作、互相尊重

1.团结协作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研究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些学科的研究项目甚至靠单个科研机构已无法完成,出现了各学科联合攻关的科研活动方式,甚至出现了国际科学研究协作的新形式。科学活动日益呈现出的整体性、合作性的特征,就必然要求科研工作者能够在集体协作中发挥聪明才智。科学协作一方面为科研人员的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环境,另一方面又要求科研工作者具有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良好风尚。科研人员在研究和攻关中能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可以在集体协作中更好地发挥和激发其聪明才智。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科研工作者只有将创造的个体特征融入到共同协作的集体中,才能将个体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展示出来。

2.互相尊重

互相尊重是团结协作的基础,尊重同行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师长的教诲,是科研人员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在科学研究中,科研人员与领导、助手与导师、协作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都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以集体和社会的利益为重,共同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只有同行之间的密切合作、相互关心,才能在科学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时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道德要求表现在取得科研成果时,要肯定同行们的劳动和帮助;在对待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应热情支持,服从真理。在科研协作的集体中,科研人员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相互谅解的良好风气,对于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否则,在集体攻关中,科研人员互相嫉妒、互相拆台、学术垄断,会大大降低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效率,使科研任务难以完成。

在科研工作者的社会关系中,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关系,常常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科研协作集体。在这样的协作集体中,仍应遵守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道德规范。在共同研究活动中,导师应言传身教,帮助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努力提高年轻科研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作为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关心老师,刻苦学习,虚心诚恳地向老师学习和请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意志能力。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和帮助,才会在共同的科研工作中做出成绩。作为协作集体的师长、学术带头人,首先应该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融于科学研究中去,并能够提携新人,甘当人梯。科研人才迅速成长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其中伯乐的推荐和提拔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帮助学生,促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成才是长辈、师长、学术带头人的道德职责。年轻的科研人员要虚心、刻苦地向长者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独立科研能力,为科学事业努力拼搏。

(四)热爱祖国、造福人类

1.热爱祖国

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则有自己的祖国,科研工作者要有为祖国的繁荣和昌盛作出贡献的豪情和品质。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标志,科研工作者应该把自己的力量和才华贡献给养育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为祖国服务的信念,可以促使科研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克服困难,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为祖国的昌盛和繁荣做出贡献。热爱祖国就是要求科研人员首先认识到自己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国是具有灿烂文化、历史悠久的大国,现在我们的祖国在饱受沧桑后正不断向着现代文明迈进。科研工作者作为现代文明的研究者和推动者,正是祖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这就需要科研工作者能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热爱祖国,还要求科研工作者维护国家的尊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热爱祖国是和国家尊严、民族尊严和民族自信心密切相关的。科研人员要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又不盲目排外,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自立才能求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有自己的尊严。为了祖国和民族的独立和发展,科研工作者不能闭关自守,妄自尊大,要善于吸取和利用国外的新技术和新成就,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以加速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能丧失民族自豪感,对国外的东西盲目崇拜,倒向民族虚无主义。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攻坚力量的科研工作者,只有自觉地维护民族的尊严,捍卫祖国的荣誉,才会有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的动力。

2.造福人类

科学技术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应用,是没有国界的,不仅本民族可以利用它,而且其他国家和民族也可以利用它。也就是说,科学成果不仅要造福本国、本民族的人民,而且也应该造福全人类。从科学的目标而言,科研工作者是为全人类的整体利益服务的。科学研究的后果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危害人类,因此,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和运用科研成果时,就要负一定的道德义务和责任。造福人类的道德规范是对科研人员提出的更高的道德要求,即规范科研工作者只能从事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研究,并只能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人类造福。科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科研工作者要以社会利益和人类的生存发展为目标,自觉地把科学研究同整个人类利益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用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积极作用中去,防止科学研究用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而不顾其对社会、对人类发展带来什么样后果的错误行为,使科学研究真正地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