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成果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高校校园文化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使其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但与此同时,文化供给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当前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育人目标不明确、教育功能弱化。即所谓的一种高校校园文化的长效机制。同时用于高校校园文化组织建设的各项章程不够严谨,存在漏洞,对一些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成果

(一)高校校园文化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使其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但与此同时,文化供给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高校校园文化供给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

“高校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与物质载体。而高校的精神文化则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精髓与核心。”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对于高校进行的物质文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和承载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些高校却过分关注物质文化建设,片面的追求物质文化的最大化,而忽略了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在修建教学楼、扩建礼堂或是校园景点等物质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认为只有校园物质文化才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东西,而对学校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却漠不关心,挖掘不够,没能深刻意识到校园精神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和核心地位。甚至在评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单纯的强调物质文化建设,简单地把校园内设备的扩充更新与物资的投入直接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内容,而缺少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注,最终使高校对于高校精神文化中的精神要素认识不够清晰深刻,简单地将高校的精神文化等同于大众娱乐消遣和流行网络文化,导致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了许多商业化的物质元素,而失去了校园文化活动应有的性质和目的。长久下去,必然影响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及大学道德品质的形成。

2.高校校园文化供给特色不鲜明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不断转变后,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差距不断减少,在这种环境下,一部分高校在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往往由于缺乏对自身发展趋势、历史渊源的了解与运用挖掘,因此体现不出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从而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彼此借鉴,千篇一律而缺乏个性特色。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独立思考,只是一味地在国家倡导的方式方法下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而完全没有考虑自己大学在办学特色及文化理念上独特的地方,造成很多高校在建筑设施上都大同小异,甚至许多高校的校歌、校训都趋于雷同,如“团结”、“创新”、“求实”等词汇在很多高校的校训中随处可见,缺乏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甚至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内容上都大同小异。比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教育上,大多高校会用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时间在大大小小的班团会,校园各项文化活动中反复开展诸如“爱国”、“敬业”之类的内容,而不去拓宽教育学生的更多样、更优质的渠道。这种对高校大学生单一的教育模式不仅会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局限性,更易使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失去实效性。

3.高校校园文化供给教育功能弱化

一所高校中,其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应该与高校自身的整体发展在育人目标上保持一致,应该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体现。但当前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育人目标不明确、教育功能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内容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育人重点不够突出,对于如何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恰到好处地融入育人内容缺乏深入思考,对如何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缺少必要的规划与论证。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过于简单,甚至认为一些活动的开展就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仅仅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单一的指标来完成,而缺少对于文化建设的合理的规划和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本质的认识。有的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停留在视觉层面,将重点放在校园环境美化,认为在校园中多修建些名人雕像,学者题词便是等同于了教育形式,而忽略了对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提炼与弘扬。有的高校则打着思想育人的旗号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却缺乏活动中明确的指导思想,内容空洞宏观,起不到教育的目的,达不到活动育人的效果。以上种种现象问题无不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内容的开展必须要有明确的育人目标,细致的布置规划,高校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领导,对于活动的开展绝不能放任自流,要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真正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从而使高校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激荡,进而帮助他们在高校校园文化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发挥文化育人的实效性。是否认同这种毫无新意与特色的教育模式,也不去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化与主体性的发展,而只是按照统一的思想、标准和行为去千篇一律的宣扬所谓的校园文化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接受性与认可度。而这种忽视学生本身差异性与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模式无疑会导致文化的雷同,更会造成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畸形化与片面化。同时在建设中方法单一,缺乏多样化,如当前许多高校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停留在千篇一律的课堂理论灌输模式上,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首要地位,不管学生是否认同这种教育形式,教师只管照本宣科讲授,而不注重学生个性化与自身主体性的发展,不关心学生的创造性与差异性,对于一些当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视而不见,不懂得有效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4.高校校园文化供给过程缺少连贯性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需要通过一种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结构和一套严谨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来达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化、长期性与连贯性。即所谓的一种高校校园文化的长效机制。然而当前在很多高校中,这种长效机制显然尚未形成,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缺少一套相对规范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操作机制,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间歇性、阶段性、不稳定性和随意性等特征。比如有的高校在学校领导层面上缺乏对文化建设相关理论内容的学习和研究;没有将与文化建设有关联的相关议题整合融入到高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建设之中;在一些相关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缺乏长期性、统一性和协调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安排没有专门部署机构,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在工作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实施过程中没有形成连贯性和有序性;高校师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的目标性、主体性和自觉性不强,使教育过程难以实施影响,促成转化。同时用于高校校园文化组织建设的各项章程不够严谨,存在漏洞,对一些校园活动的开展缺乏相关规划与教育引导。“在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内容的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宣传部门、保卫部门、后勤部门和各群团部门分而治之的现象,管理上比较混乱,实施过程缺乏有序性就和有效性。”

总体来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缺少长效性与连贯性,多数高校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在高校整体发展层面上进行有效部署与建设,没有形成高校师生共同参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态,同时缺乏相关机构的统一部署安排和有关科室的整体协调。而且,相关部门由于缺少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对专业的评估系统,不能准确纠正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缺点不足,无法对文化建设的开展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和正确科学的评估,更不能对文化建设后续活动的展开进行有效的连贯衔接。

5.高校校园文化供给环境功利性与娱乐化倾向突出

作为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反应和折射。而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的文化现象,必然会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这些对于高校校园中受教育的主体对象,那些仍没有形成正确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而言,当受到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等负面消极思想的不断诱惑与冲击下,他们难免沉湎其中,受其影响。当今高校校园中,一些高校文化宣传板或是校园电台广播中对于一些日韩明星、网络潮语随处可见,到处充斥着浓重的商业气息,而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的宣扬和了解却甚少。高校中很多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倡导学习无用论,乐忠于追求自身利益,当集体与个人利益真正发生矛盾冲突时,他们通常会放弃集体而选择眼前的自身利益。部分大学生将上大学视为一种形式过场,大学期间常常热衷于考取各种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却放弃对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甚至拼尽全力考上研究生也只不过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发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享受生活。高校中还有一些大学生受社会媒体选秀的影响,热衷于参加校园内外举办的各类选美大赛、歌手大赛、达人秀等,置学校老师、父母的告诫与苦心于不顾,甚至不惜因此瘦身整容,荒废学业,企图通过这种方式不劳而获,一夜成名。而一些高校在举办此类校园活动时往往受活动主办方、赞助方利益的驱使,在高校校园举办的文化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参杂一些娱乐和商业性质的元素,而往往忽略了本该体现文化修养与高雅艺术品味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正是由于高校中部分大学生对于这种所谓“锻炼机会”的过分关注加之高校校园对于一些商业活动推广举办的不加甄别,利益驱使,从而导致在原本充满纯净的文化环境氛围中越来越多的参杂融入这种功利性与娱乐性的元素,使得这些活动逐渐偏离原本的轨迹。

(二)高校校园文化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www.xing528.com)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花样繁多,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在本节中,将重点对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创建出更加积极健康、独具个性的高校校园文化。

1.对高校校园文化供给的认识不全面

当前,部分高校对校园文化供给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认识层面和重视程度上没有意识到高校校园文化对于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起到的作用;也没有意识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育人功能在校园和谐稳定中的重要功效;更没有认识到在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进程中,文化育人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正是因为缺少对于文化建设紧迫性的认识,而仅将发展重点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思考少,没能从高校办学宗旨与学生全面发展层面上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导致高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没能跟上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满足不了高校大学生对于文化认知的需要。同时,目前许多高校缺乏对文化育人功效的重视,认为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来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虚幻的,是不能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无论国家如何倡导,潜意识里高校还是将课堂灌输,考核考试作为能直接快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对于文化建设在育人方面的挖掘利用开发,使校园文化缺少同等的教育地位,而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外在的工程和形式,过多注重外在的物质文化,而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这一主旨核心,更没有形成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实施的建设规划与管理体制,使得其地位愈发不受重视。在队伍建设方面,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师生群体的人数不断上升,使得一些高校校园基础设施满足不了人员增加的需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经费开支也逐年减少,一些校园活动经费来源仅靠一些社会商业性质活动的娱乐赞助费,缺乏必要的高校文化品味,与大学形象极不相称,致使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不能有效开展。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高校应加大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开支,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多开展能体现学校育人与科研精神的价值理念相符的,专家学术讲座和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文体娱乐活动,以满足师生对于高雅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应立足学校现实,结合当前国内形势,开展高品位的高校文化活动,注重对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宣传,为师生提供有品味,充满活力的高校校园文化而努力。

2.高校校园文化供给多局限在学生管理

目前,大多数高校仅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单方面强调控制管理、缺少人文关怀与情感投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如果只是单方面强调硬性的制度约束,而缺乏利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去感染学生,不仅起不到持久良好的教育作用,而且极易引起学生对文化制度的抵制与反感。还有部分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片面,仅仅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简单视为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而没有将文化建设上升到培养人才,提高大学生文化品位的认识高度,从而限制了其教育功能的发挥。的确,一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课外文化活动可以作为高校课堂教育外的必要补充,可以使大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一些高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着层次不高,活动娱乐化,甚至肤浅化、庸俗化的现象。而对于一些能够展示学校育人特色、办学理念或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文化活动的开展挖掘甚少。部分文化活动的开展格调不雅,品味不高,缺乏思想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多多开展品位高雅、有学术性和主旋律的文化活动,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宏观把握,统筹协调。同时,当前国内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1986年“高校校园文化”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时期,我国才开始有意识地对高校校园文化开始研究,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不过20多年时间,缺少足够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缺乏理论支撑,难以把握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方面也很不完善。

近年来,许多高校加强了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建设,但却缺少相应的理论研究,高校中少有人专门性从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学习,缺乏对实施开展过程中一些理论与规律性的梳理与总结,从而影响和限制了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作用发挥。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加上高校师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许多高校师生在思想认识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新特点。他们的集体观念、心理素质社会公德、参与意识等与以往相比也呈现出弱化的趋向,而传统的校园文化中的理念与形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也迫切需要更新一些校园文化中的理论观念,去研究创造出新的校园文化形式来满足与充实广大高校师生群体的校园文化精神生活。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人员结构不健全

在高校,大学生群体和广大教师队伍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人员。尤其是高校的教师队伍,他们良好的行为作风、思想境界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应该认识到高校教师群体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引导文化先进性与否的重要因素,制约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群体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但在当前许多高校往往忽视了高校教师群体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校园文化建设队伍组织涣散、人员结构不健全、参与建设的人员缺乏专业性、理论和实践水平不高等方面问题,没有在高校中形成全体教师群体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力量,从而阻碍了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此外,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形成共建校园文化的合力。绝大多数高校缺乏健全的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更没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导致高校管理人员、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配合,在部分高校甚至认为对于文化的建设就是学校团委、学生会、宣传部和部分学生干部的事情,与任课教师及其他行政人员关系不大,部分教师和广大学生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导致没有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群体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更谈不上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发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涵养对高校学生的直接影响。

4.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不够完善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化、常态化、规范化,使主动融入校园文化逐渐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当前多数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随意性、阶段性和短期性等问题,缺少一套完善的建设体制和机制,具体表现在一些高校在政策制定上没有形成对校园文化实施开展的统一协调性;相关人员对于文化建设的学习和研究不足;对于文化建设有关的规章制度上存在漏洞等,正是由于缺少对文化建设的合理规划,而仅仅将其视为高校发展进程中的某一项指标来完成,因此忽视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育人效果,从而严重影响了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对于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排名的提升所起到的重要推动力量。另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部分高校中的师生群体的主体自觉性和参与性不够积极,对于一些校园活动的开展及参与性目的不纯,往往过于激进,好大喜功,而忽略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渐进的长期性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种种不完善的长效机制及缺乏相应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及时正确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工作内容、过程及结果的有效评价来发现建设中的不足与弊端,从而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长期有效的开展。

5.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复杂

我国社会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群众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身的发展,危机意识、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同时,伴随市场经济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蔓延传播,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使大学生中集体主义精神不断淡化,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同时,一方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学生通过对西化文化的接触了解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升思想文化素质。但与此同时,一些西方文化中落后、腐朽的思想言论的蔓延扩散也会助长大学生崇洋媚外、全面西化的思想,动摇他们的政治思想,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环境更为复杂与困难。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是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以市场大众为消费对象,具有商业性、娱乐性等特点的一种文化形态。目前,许多大众文化的产品对象正是面对高校大学生,一些高校受商业利益的驱使,不断与一些企业联合主办一些低俗化商业性的校园活动,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朝世俗化、功利化方面发展,弱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能力出现滑坡。在这种多元化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下,必将使得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呈现出分化现象,不利于主流价值观念的导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