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规范制度及创新研究成果

高校思政教育规范制度及创新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学术制度顶层设计来看,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制度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规范制度及创新研究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领导与管理的制度、组织、形式、方法、模式等,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关系、机构设置、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机制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基本保障,作用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交互关系、运行机制、文化生态等,制约和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运行模式和治理方式规范化作用的动态实现过程。从结构来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制度、学科制度、工作制度等内部化耦合结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建构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制度、政策制度、课程制度、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等制度化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意识形态政治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体系,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制度教化、制度规训的功能和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定颁布系列制度性文件,许多高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责任制度、评估制度等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仍然面临着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建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制、机制的建设得到了不断完善与调整,特别是在学科布局、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不可忽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制度“内部化”建设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制度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过程中所建构的知识形态、学术建制、学术规范等制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建设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和各类培训研修的形式进行政治教化活动。在学术制度化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学术制度的“内卷化”现象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多年的学科化建设和科学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制度体系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为主干,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制度体系。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制度的“短板”仍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制度体系原理发展、框架结构的“内卷化”现象逐渐呈现,仍然未能突破30多年前的知识框架,多以政策性文件、领导人讲话等政治性话语为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知识生产的原理、范畴、规律、方法、内容、原则等知识制度体系发展不足。另一方面,学术制度体系整体性建设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过程及成果转化都需要相应的制度规范,建设整体性的学术制度体系。从学术制度顶层设计来看,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制度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从具体实践看,将制度政策转化为可操作可执行的规章体系力度不够,尚未形成法律、法规、政策、规章于一体的、有机衔接的制度体系,诸如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管理、监督、考评、职业规范等还处于探索完善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存在结构性失衡,还没有形成确定的学术制度。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制度的科学化建设有待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制度主要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制度建设为主体的制度体系。早在198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这些文件规范和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制度体系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内容体系、发展方向等得到了明确,但是制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制度建设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一是学科管理制度执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存在着刚性不够、操作性不强的现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制中,由于存在着党政和条块的职能分工,相当多的高校在制定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在指导思想中将“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进行了强调,但在学科发展、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等方面并没有贯彻执行。二是专业制度建设缺乏科学化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制度建设中,高校大都有按教育部门要求编制的培养方案,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设课程在编目名称上是一致的,但具体开设的课程却有较大差别。如由于师资水平、学习态度、功利选择等因素影响大学生选课结果,主管部门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与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史等专业课程被一些公文写作、心理咨询经济管理等课程所替代。三是课程制度化建设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化建设经历多次调整、更新,时代性和规范化不断提升,但在具体的教师教学活动空间中,课程教学侧重主导性、灌输性、政治性,存在主体性、引领性、实践性、亲和力、针对性不足等问题。“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灌输方式、“独白式”教学形式,给教学对象带来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四是课程考核制度的“短板”影响课程规训效用。在课程考核时,部分教师布置的题目缺乏新意,大都能在互联网上查到相关文献或资料,导致部分学生直接复制粘贴,上交的作业不仅缺乏创意,而且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写出自己的体会,甚至出现众多学生作业雷同的现象,从而降低课程实效性。一些理工科学生有繁重的实验任务,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补作业、实验报告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权威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存在“稻草人”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主要是指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开展实践工作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习近平多次强调制度执行的重要性“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编在手册里,就会成为‘稻草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执行的“稻草人”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形式主义减损工作实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无用” “无为” “无位”“轻视”等偏差认识, “党委重视、行政忽视,专职重视、专业轻视”,“上级重视,下级漠视”,“体制内很热,体制外冷清”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的职责,被简单地以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事务管理等置换,致使工作流于形式。二是工作制度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存在两种表现:一方面,制度化程度比较低。从实践工作制度来看,高校校级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设置、各级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之间的职权划分等组织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但院级层面的工作组织建制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制度执行有待提升。制度的价值与生命力就在于制度执行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引导力和规范力。从实践工作角度来看,大多数高校虽已建构起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体系,但制度执行较为盲目,缺少规范化和科学化。如在一些高校中,由于学院、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有的大院系、大学科发展走在前列,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队伍保障、资源投入有保障,而一些小院系的工作制度建设、条件保障却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队伍配备不全、兼职化现象常态、资源投入得不到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效益。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优化发展(www.xing528.com)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结构优化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随着社会变革而不断优化发展,形成与经济、社会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多类型、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制度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结构优化、责任优化、运行优化和环境优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结构优化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制度空间的系统化,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整体性建构与系统性设计;二是制度系统的多样化,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多结构、多功能、多形态的结构化运作机制;三是制度层次的多级化,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上层有决策、中层有执行、微观层面有实施;四是制度参与的全员化,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制度化创新,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个体;五是制度关系的网络化,就是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内部的协调与贯通,兼顾垂直领导与横向联系,做到全覆盖。具体而言,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制度、学科制度与实践工作制度的耦合机制: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制度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生长与丰富,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自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形态的时代性;二是在学科制度方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与专业化建设,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组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队伍为主体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组织、以学生工作事务管理与服务的职能部门组织为主的学术共同体建设,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三是在工作制度方面,设立专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决策和工作执行机构,成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协调组织部、宣传部、研究生院、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资源和力量,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建设。《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意见的颁布实施,就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顶层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结构优化。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责任优化

习近平指出,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各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创新性的前提性工作是明确高校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主体责任。展开来讲,在组织体系中党组织处于核心地位,在工作活动中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在思想理论中党组织处于灵魂地位,要健全党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制度和实现形式,并用制度规定其地位、作用、职责和工作条件。具体而言,在4个层面强化责任制: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委领导主体责任制。确立高校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全面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贯彻落实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二是部门责任制,主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体职能部门职责与权利的划分与确定,实现定任务、定编制、定责任、定权力。三是岗位责任制,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个体负责制,根据不同的岗位、职务规定不同的岗位责任要求,“强化党政关系中高校党委的核心领导责任、强化上下关系中党组织的主导联动责任、强化党群关系中党组织的思想引领责任、强化德才关系中党组织的铸魂育人责任”。四是着力推进制度法治化建设。加快研究配套出台一批有实践需求、有工作基础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改进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明确依法行政职责,完善机构岗位设置,加强人员力量配备,理顺工作职能、工作流程,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水平。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运行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关系、机构设置、制度规范、行为方式、资源配置等要素,是制度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的工作体系,要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制度、学科制度与实践工作制度的整体性运作机制。一是理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运行关系,即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与横向的党群、党社、党团关系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党委集体领导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工协作关系。二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政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决策机制、职能业务组织、群团组织、行政组织、研究咨询机构等相关机构组织建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整体合力。通过优化组织形式、配足人员编制、健全制度规范体系,加强党团组织建设、服务载体建设,建构运转高效的全员育人、信息沟通、激励保障、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制。三是统筹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治教育制度运行的组织、协调、控制功能,将育德与育心、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力量,发挥高校党组织的主体责任,整合组织部门、宣传部门、二级单位党委、基层党组织、教学科研部门、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的力量,发挥二级院系专业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合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统一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各方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运行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规范效能。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环境优化

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生态的良性运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与组织内部、外部形成良好的能量供给关系,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生态环境优化。一是社会经济层面,具体表现为经济系统的物质力量支撑。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资本,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社会政治生态层面,围绕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要求和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特别是按照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等,修订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章制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内部化运行。一方面,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责任制度、民主制度、激励制度、评估制度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规训作用;另一方面,建立资源共享、系统联动、相互协作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运行机制,形成信息系统、咨询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条件系统、反馈系统的内部化整体性运作,提高制度工作的执行效率。三是文化价值层面,就是通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提供理论和文化支持。要积极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以文化人”的实现。四是社会层面多元行动主体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的多元行动者主体包括个体、组织化群体、市场、组织和国家等。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整合作用,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空间的行动力量,依靠全社会共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保障、服务、引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