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设分析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设分析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专业教育的经济学基础的课程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思想多元化越发明显。为了加强专业课程思政的功能和作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贯彻思想政治理念。金融管理专业将《经济学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政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技能的深层次统一,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从而达到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专业课思政潜移默化的效果。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设分析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的结合,是把“干巴巴的说教”转变为“热乎乎的教学”的过程。课程思政与理工类课程看起来似乎“距离遥远”,如何结合才能防止“贴标签”“两张皮”?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特点,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提升课程思政体系的有效性。

根据不同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按照不同课程类型,分别明确了每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其中,又按照专业教育学科特点,分别提出文史哲类、经管法类、教育学类、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艺术类7大类专业课程的具体建设目标。

(一)专业教育的经济学基础的课程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思想多元化越发明显。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强化职业院校金融管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相融合,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和践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金融管理专业与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

课程思政理念源于2014年上海市相关高校的探索,是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

金融管理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采用“三联动(企业-协会-行业)、四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课程与证书相结合、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相结合、专业知识与营销技能结合)、任务驱动式、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其中思政元素的来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课程;二是专业课程。

(1)思想政治课程。现目前大学思政课程主要有《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概论》等。此类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目标非常明确,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课程。

(2)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国以往习惯于采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常常采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后者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课程思政,即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为了加强专业课程思政的功能和作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贯彻思想政治理念。

金融管理专业将《经济学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政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技能的深层次统一,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从而达到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专业课思政潜移默化的效果。

2.金融管理专业思政元素的挖掘——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元素有很多,需要进行深入挖掘。目标上要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实现专业知识服务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强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通过专业课与思政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为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形成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强烈思想信念。另一方面,经济学基础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1)《经济学基础》整体架构的思政元素视角

以金融管理专业的《经济学基础》为例。《经济学基础》是金融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设置在大一第一学期。对于大一的新生,刚接触专业课会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设计中,将平时比较熟悉的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基础》课程,就像盐溶于汤中要产生化学反应,不要物理焊接,更不要堆砌,让学生更易接受,认为就是课程的一部分,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经济学基础》分为两大部分,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内容。《经济学基础》以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强调经济学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厂商行为、收入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宏观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失业与通货膨胀和开放经济。课程力求生动、简明、易懂,以经济学规律的实际应用为主线,以理论服务于实践为出发点,将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教学,培养出满足社会主义发展的专业人才的要求。

(2)《经济学基础》章节的思政元素视角

《经济学基础》如何切入思政元素,如何进行有效的无缝衔接,让学生能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价值理论的供给规律知识点为例,供给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引入道德元素时,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中的物质越来越丰富,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除了对必需品的满足之外,人们也更加注重精神生活。

(3)《经济学基础》具体知识点思政元素视角

在供给规律知识点中,以供给定理为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正方向变动: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当然,供给定理也有例外奢侈品当供给减少的时候,价格上升,例如张大千字画。可以设置两个问题:一般商品的供给规律是怎样的?艺术品市场的供给规律是怎样的?艺术品市场如此多的造假。通过提问,师生互动,然后巧妙地得出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造假现象,扰乱市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发展观。高昂利润驱使,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使人丧失诚信、缺乏道德规范、责任感,从而产生欺诈、造假行为。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扰乱文化市场秩序,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具体案例,将思政元素自然流畅地与专业课相融合。呼吁学生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专业教育的生物化学基础的课程建设(www.xing528.com)

《生物化学》课程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但是学习专业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思政育人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传授和强化专业技能外,也应注重价值引导。在进行课程全方位教学设计时,教师全面分析、收集及整理了生化知识点里的思政元素,梳理提炼出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进行“融入式”设计。重塑教学目标,梳理教学过程,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元素有机结合,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专业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也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1.以“三农”情怀重塑育人目标

在思政育人融入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生物化学》课程在认知、技能、情感三个维度分别重塑了已有的教学目标。

(1)在认知目标方面,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物化学发展趋势和生物化学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技术。

(2)在技能目标方面,培养在生活中应用生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科研中运用生化理论知识和技术在分子水平探究生命本质的思维能力,在应用层面为高端精准农业的进步和医药健康及食品卫生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3)在情感目标方面,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培养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具有农业大学本色的“三农”情怀,以及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2.科学设计,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梳理,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有机融入,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有效性,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融为一体。

(1)在案例中体现“爱农知农为农”精神

作为农业院校的《生物化学》课程,我们在以《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案例使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同时追踪科研新进展并融入课程相关内容中,特别是生物化学理论及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的案例和研究。例如根据氨基酸合成途径设计的除草剂草甘膦、生物固氮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在现代农业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等。为培养“爱农知农为农”的创新型农业人才服务。

(2)了解中国科学家经历,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教师搜集了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科学家、突出的研究成果以及科学研究背后的故事,建立了资料库,并融入相关的专业知识点中,展示我国过去、现在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使同学们感受科技工作者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3)借用优美诗词,助力专业学习

中国是一个诗歌王国,我们用优美的诗词结合生物化学知识,既感受了传统诗词之美,又提升了《生物化学》的学习效果。

教师先引入唐代孟浩然的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因为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所以会请湖北同学用方言朗读诗。在活跃的气氛中,从社会人事间的代谢引入机体内的代谢,使同学们感受到新陈代谢的普遍性及其在社会和机体内的重要性。

(4)学有所用,传播科学知识

《生物化学》中的很多知识是与人体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比如糖、脂肪在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功能,但是过多就会导致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紊乱,甚至引起疾病——糖尿病、肥胖等。在学习了相关代谢途径后,通过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减肥产品和减肥方法,引导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辩证分析问题,建立合理饮食并结合运动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生命健康。

具体来说,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农学类专业课程,则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