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语用学理据在《语用学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语用学理据在《语用学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兴起,以及现代汉语修辞学由辞格中心论转向言语规律的探讨,语言学界形成了言语规律、言语机制研究的大趋势。社会语用学强调社会情景变体。利奇明确区分了语用语言学和社会语用学。社会语用学研究语言的运用,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对言语成品的理解。

社会语用学理据在《语用学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4.8.1 社会语用学的理据

20世纪上半叶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语言本体,忽视语言使用过程及语言理论应用的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兴起,以及现代汉语修辞学由辞格中心论转向言语规律的探讨,语言学界形成了言语规律、言语机制研究的大趋势。社会语用学(Societal Pragmatics)是在语言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它是结合语用学、修辞学、话语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不仅关注言语规律的研究,而且关注语言的语用,并运用语用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联系社会实际研究语言现象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揭示言语过程中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功能和语言价值的影响,也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属性对于意义的产生和理解的影响,其研究范围涉及人际交往、网络交际、新闻传播、节目主持、广告营销、社会命名、公益宣传等领域的社会语言。社会语用学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把语言看做一种社会现象,把社会性看做语言的根本属性之一,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我们发现,把语言看做社会现象的观点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名实之争”和古希腊哲学家的“词物之争”。19世纪以来,洪堡特、库尔德内和索绪尔等伟大的语言学家都曾先后论述过语言的社会性问题。在他们的影响下,以梅耶(Millet)、房德里耶斯(Vendryes)等为代表的法国社会语言学派明确提出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观点。其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语言学家弗斯创立的伦敦功能学派的研究、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和萨丕尔等创立的北美人类语言学派的研究、苏联语言学家从事的语言建设工作和其他国家学者的一些相关研究都体现了这种语言社会现象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语用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社会语用研究起着重大的作用。翻译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一系列重要特征属于社会语用学研究的范畴德国莱比锡学派翻译理论的奠基人卡德就明确指出:翻译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受社会环境制约并为社会意向服务的言语活动。为此,我们有必要将社会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引入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语言学试图将研究范围扩大到认知语言学、语言哲学以及文学理论、会话分析、批评语言学、语用学等,以解释社会语用的各种问题。社会语用学强调社会情景变体。利奇明确区分了语用语言学和社会语用学。前者研究某一语言所提供的以言行事的具体材料,后者探讨语用学的社会接口,即研究具体社会条件下的语言运用及言语行为在应用中的变化受社会参数的影响。社会语用学是语用学研究社会学的一个侧面,关注的是影响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即对影响人们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强调语言的社会性、交际性本质,关注语言结构及语言使用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在研究方法上,社会语用学在传统的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定量分析的方法,重视数据的收集。这种做法极大地改进了语言研究方法,为语言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语用学试图为语言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提供一种合理语言使用形式与社会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行为和社会文化因素互动模式,对社会语言与语用意义和语用价值进行解释,为语言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野、新的分析方法。总体而言,社会语用学主要任务是怎样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语言使用者,而且没有将自身囿于对使用者的观察和对其行为的描述,而是主动出击,为了帮助语言上不占优势的人寻找方法。同时,它强调其道德方面的作用,使得使用者更注意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提高语言使用的自我意识。(www.xing528.com)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形结合的符号系统。社会语用学研究语言的运用,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对言语成品的理解。其研究领域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语用,广义的社会语用指人类社会的一切语言运用行为,包括公开和非公开的语言运用行为。狭义的社会语用是指语言在社会上的公开运用,包括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攀谈、网络交际、服务谈话、新闻报道、节目主持、导游、产品说明、工作报告、演讲、公开辩论、新闻发布、答记者问、广告宣传、社会命名、题词、公众场合的交际语以及各种告示、标语、口号、警示、启事、通知、契约、楹联、歌词等等。它通过对社会用语的考察和分析,揭示社会语用许多重要的规律。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普通语用学原理,例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语用原则分析社会语用,解释人们使用语言的意图、研究语言内部隐含的权力关系、社会距离、要求大小、权利与义务等。布兰库卡(Blum-Kulka 1985)等对以色列通用的犹太语“请求”,沃尔森(Wolfson 1983)等对美国英语中“赞扬”这些言语行为的研究发现,在社会关系中,决定言语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是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社会权力。现有的社会语用学研究还涉及语言的社会变体,包括口语与书面语、语体、文体等语言功能变体,以及拒绝、恭维、称呼、语码转换、缩略词、行话、俚语、方言、洋泾浜等。在翻译中正确处理这些社会语用语言,无疑对体现原语的语用本质,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