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建筑禅宗自然观的体现

日本建筑禅宗自然观的体现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建筑所体现出的禅宗自然观张晨楠摘要:“禅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说是伴随着禅宗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展、流传、形成的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但对日本民族来说,是顺从自然的变化。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渗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中,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正是如此,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与禅宗美学相逢了,这样的审美情节和自然观也影响到了日本建筑。

日本建筑禅宗自然观的体现

日本建筑所体现出的禅宗自然观

张晨楠

摘 要:“禅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说是伴随着禅宗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展、流传、形成的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在日本吸收禅宗,发展禅文化的过程中,禅宗思想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形式到内容可谓林林总总,从茶道书画、建筑、儒学,都可以找到禅宗文化的痕迹,在日本现代建筑中,建筑师传承了禅宗哲学和审美,以不同的方式拓展和表现了禅宗的自然观,在当今建筑领域树立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禅宗 建筑 自然观

一、禅宗思想的传入

禅为古印度梵语的汉语译音词“禅那”的简称,“禅”原本是印度宗教哲学中一种特定的宗教实践,后来被纳入佛教体系,并成为其重要的修行方法。用现代的话说,禅指修习者的精神集中于一种特定的观察对象,以佛教义理的正确思维,尽力排除外界各种欲望对内心的诱惑和干扰。“印度佛教只有禅而没有禅宗。”儒家有效地吸取禅宗思想的精华,以充实自己的学说体系。儒家学者受禅学文化的启发,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水平,进而发现《四书》《周易》等经典中的要旨,把汉唐思想导向宋明理学。这是禅文化对中国思想史所作的最大贡献。官僚士大夫学佛参禅,他们精深的儒家文化根底,使传统的人文精神得以延续并发扬;即使在佛教最繁盛的唐代,传统人文精神也仍然闪耀着光芒。这是禅文化的特旨,也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印度佛教只有禅而没有禅宗,禅宗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精品。禅宗兴于唐,盛于宋,其间相继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周边国家,并对当地的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其中对日本的影响尤为重要和显著。

禅宗最初由日本僧人荣西和道元传入,经过镰仓、室町和德川幕府时期后,深深地渗透到了日本的思想和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样,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只有与传播地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结出更加具有生命力的果实。中国的禅宗思想能够在日本得以接纳并传播,也是如此。同时,中国的禅宗思想能够与日本文化相融合,还有以下两个前提条件:“和”与“中庸”的民族性格是他们对外来文化进行接纳并融合的首要条件,由于日本的神道是多神教,对于宗教元素采用的调和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将神道和禅宗,甚至儒学思想调和成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禅”文化。“禅”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国禅宗使日本美学呈现出幽深、玄奥、清淡、静谧和伤感的特征,倡导在凝神静察中展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眷恋,日本不但吸收了中国禅宗文化,还结合本土特点形成了具有日本特点的禅宗文化。禅宗在日本经过传播、吸收、消化后,进而对日本的文学、茶道、书道、剑道、绘画、雕刻、建筑、园林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逐渐成为了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正如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所说:“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

二、禅宗和日本本土自然观的结合

日本地处岛国,四面环海,因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因素,日本经常遭到台风的袭击,加上频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使日本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即使再美的事物也会因自然灾害的降临而瞬间即逝,这自然助长了日本人的无常感与宿命感。他们知道再美的事物也只是昙花一现。作为一般的文化概念,世界人类文明,是改造变化厉害的荒野,创造人能像人一样的生活方式的社会,在中国、在印度、在西欧,古代文明的产生,首先都是与这种自然的激烈斗争。但对日本民族来说,是顺从自然的变化。在这个列岛上,农耕文明很早就发达了,原始日本人以游牧和渔猎为生,所以台风、火山、地震这些自然灾害也因其不可征服而让日本人对关系到自身生存的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和崇拜。在日本人的心中,自然并不是征服的对象;相反,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列岛上,他们尊重并真爱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适度合理地利用自然中的每一份恩赐,因此,日本人对自然怀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情感。在印度产生的佛教经中国传入日本,佛教改变了日本,日本的自然又使佛教产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渗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中,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正是如此,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与禅宗美学相逢了,这样的审美情节和自然观也影响到了日本建筑。

三、日本禅文化在建筑中的运用

日本的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是日本传统建筑的一个主要学习对象,禅宗传入日本后,纯粹中国化的禅宗又与日本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日本禅宗深受中国南禅的影响,形成了日本人简朴、单纯自然的文化。在艺术上追求表现禅意禅趣禅境,用直觉把握自然,并借表象将意境极为现实地表现出来。信仰禅宗的日本艺术家们认为,在艺术中,只要以禅意去描绘出一景一物、一山一水的天然本色和天然情趣,就都富有浓厚的禅趣。另一方面,日本人传统的神道信仰———对于自然、祖先的尊敬和崇拜,形成日本人对于自然风格的高度喜爱,并且形成了干净、整齐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特征。

禅宗中的“わび”“さび”“すき”也深刻反映在日本建筑中。「わび」指简朴,是在静寂之中追求一种宁静,「さび」是一种朴素优雅之美,是可以沉淀的永恒,「すき」是对风雅的倾心和爱慕,是对事物执著的眷恋,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建筑技术的结合,形成了鲜明而又清新的现代日本建筑风格。日本的艺术很少表达欢乐,相反,寂寥的美、哀伤常常成为主题,设计中多是细致的、平静的抒情,日本的审美情趣表现出的是的质朴、平淡、温和、单纯和含蓄。在建筑方面,无论是从神社到住宅府邸的传统建筑,还是当今的现代建筑,都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种禅的哲理精神,这种禅宗精神特征完美的融合到了建筑作品中,无疑成为日本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一个好的建筑给人一种含蓄、自然、藏而不露的感受,这正是禅的哲学思想。

在日本,无论是古代的木结构建筑,还是在现代的钢结构建筑,或用清水混凝土围造的博物馆、美术馆的建筑中,都可以充分感受和品味出现代意味的“禅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材料也不断更新,但是,日本建筑师不断的尝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表达其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观,日本人将禅宗审美中的“空”和“寂”,深深地融入日本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不重形式重精神”为禅宗的审美理念,禅宗希望超越物体表象而去关注其精神,发现精神世界中的规律与变化,并且认为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通过媒体,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其空间,即自己身体的五官去感觉建筑,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指去摸,用鼻子去闻,置身于建筑之中,用自己的身体去充分体验和感受。在日本的城市和建筑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强有力的民族性格,这与传统的继承是分不开的,即继承民族内在的、抽象的本土文化与精神。日本的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把禅文化运用到实际建筑设计当中,再加上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走在了设计的前沿。(www.xing528.com)

四、日本建筑与自然之和

日本建筑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匠师们似乎把广阔的自然当做画布,挥洒泼墨,建筑就是里面的景物。日本建筑一直以来十分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为适应日本独特的气候,日本的先民创造了独特的建筑,并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中,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建筑文化,可以说日本传统建筑中所蕴涵的自然生态观已渗透到街尾巷角,无处不在。“认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天地是万物的旅馆)。这种传统的思想实际上可以说是日本建筑文化的总纲。”日本匠师对建筑材料的选取,更是匠心独运,天然的花、草、沙、石,皆可入景,他们忠实于材料的本性,尽量减少人工斧凿的痕迹,摒弃华丽鲜艳的材料堆砌和精巧装修。而且特意将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暧昧化、模糊化,给人一种建筑本身和自然环境和谐融合、主客不分的感觉。在他们看来,建筑本身并不是为了来遮风挡雨,而是为了通过其将天与地连接起来,然后在天地之间营造自己的空间。

日本著名木工长谷川如是闲对日本文化的特性作了这样的概括:“中正”、“简朴”、“谦恭”。他认为这三个特性,是作为审美意识,在日本人的性格中被培养出来的。这些并不是反映在那种高超的美学里,而是“在改进日常生活的方式中逐渐的使审美意识得到了加强”。建筑领域正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正”———不装腔作势,不大肆夸张;“简朴”———尊重自然感觉,不追求华丽精美;“谦恭”———尊重牢固的形式,这三个特性都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联。日本人创造的“枯山水庭院”就是不使用水而仅用岩石、沙子来创造缩小了的大自然,以沙子象征水,以假山石象征崇山峻岭,以小树来象征树林,以最简朴的方式营造出富有禅意禅趣的“人化的自然”。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依山傍水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尊敬和顺应,它剔除了一些池、泉、花、树等常规的造园物件,而留下一些天然的枯石、沙砾和自发长成的苔藓

在自然和建筑的关系上,日本是将建筑自然化,将建筑融洽在山水花木的自然环境之中,仿佛“自然”生成。建筑物纳入了自然的系统,结成和谐的整体,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在建筑中,本着“再现自然”“顺应自然”的创造原则,他们不矫饰、不做作,不违背自然,在富有意趣的美中,细腻而生动地飘逸着自然的气息。日本的建筑,可以说是“自然的建筑”;日本的建筑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追求与自然之和的文化。

五、结 语

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日本建筑和中国建筑同属于东方体系,但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发展完善自己的同时还仍然保留着自身的特色,而且创造性地衍生出清淡、素朴、简洁的气质风格。我们从日本建筑入手,讨论禅文化在日本现代建筑中的体现,对禅宗所引发的日本人在建筑上所特有的自然观和审美情趣的探究,将有利地促进我们了解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积淀出来的精华,这在今天仍对日本的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有着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在日本建筑发展过程中,由于它们是对日本独特社会的反应,所以不会轻而易举地在国际上被同化,使得地方性成为一种积极的追求而不是消极的坚持。

参考文献

[1][日]铃木大拙.禅と艺术[M].徐进夫,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

[2][日]铃木大拙.禅と日本文化[M].岩波新书,1988

[3]叶渭渠.日本建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洪修平,吴永和.禅学与玄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5]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