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成果:结构调整对区域旅游经济绩效的影响

研究成果:结构调整对区域旅游经济绩效的影响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旅游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作用机理来看,其主要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向服务转型。因此,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效率,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专业人才的稀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就业容量释放的数量大小和速度,也就成为造成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作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表5.1各地区旅游院校学生数比较

研究成果:结构调整对区域旅游经济绩效的影响

就旅游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作用机理来看,其主要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向服务转型。首先,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产业本身越来越构成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杭州定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品牌,目的是强化旅游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地位和带动作用;厦门也提出稳定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另一方面,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波及和带动效应,这其中虽然对工业化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带动了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

可进入性是旅游产品内涵的构成非常重要的一点,可进入性决定了旅游者进入目的地的难易程度,也就是旅游者进入服务设施、游览景点、参与旅游活动所需要花费的费用和时间。地铁高速公路、高速火车、远程大型客机交通系统的现代交通工具、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设施数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不仅大大缩短了旅游者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旅途距离,减少了花费在旅途中的时间,而且可以增加旅游者旅途中的舒适感、安全感和快捷、方便等感受。可以说,随着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中,都有可能包含旅游产业中的从业岗位

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结构影响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促进了经济结构中就业结构的变化。旅游产业具有极高的就业增长潜力,这种潜力高于其他一般行业。旅游产业的发展,间接地提供了其他一些产业和部门的就业增量,例如饭店、航空公司、汽车租赁等提供旅游服务的部门;商场、食品供应、维修站等为旅游提供服务的企业;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出入境服务等为旅游业提供支持的企业。这些部门和企业需要的就业岗位包含了从普通员工和技术要求较低的操作人员,到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岗位范围广,数量多,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其他行业。其中绝大多数都集中表现为服务行业就业。从这一影响机理的效果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是政府部门的参与程度。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及其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必然与其自身具备的优势是密切相关的,例如经济产业发达的经济优势、用于创新的观念优势、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等等。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视。例如广东省极其重视旅游产业,在“旅游业‘十五’计划”中,将政府主导策略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头等策略。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对服务业发展的波及影响作用比较落后,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决策市场管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的计划经济模式的领导方式,导致了决策失误;对旅游经营活动中出现的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导致了旅游市场形象的损害和市场资源的流失等等。旅游产业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这也是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的。(www.xing528.com)

其次,旅游产业发展对服务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与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有关。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效率增长,既要有数量上的增长,又要有质量上的提高(如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的提高),市场才能解决效率问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率是由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近年来,伴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旅游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逐渐渗入各个产业领域。但是民营经济进入接近30个产业领域的程度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大型制造业、科教文卫、基础设施、通信金融保险、旅游等社会服务业,以及国有产权交易领域,进入程度很低。我国的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旅游产业欠发达,在其经济结构中,国有经济比重相对东部地区要高,并且高于全国水平。因此,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效率,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旅游专业人才的稀缺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旅游专业人才的稀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就业容量释放的数量大小和速度,也就成为造成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作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表5.1可以看出,我国东、西部地区旅游人才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并且在东部地区的旅游院校学生数大幅增加的同时,西部地区却基本持平。从相关数据来看,西部地区旅游专业人才问题面临严峻的形势。在全国总从业人数中,西部地区的国际旅游从业人数只占12.14%,旅游院校的学生人数只占14.25%;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具有良好的旅游服务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传承文化能力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表5.1 各地区旅游院校学生数比较 (单位: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