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笔者掌握的国内文献看,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区域旅游主要有三大中心,恰恰对应了三大区域经济中心,也正是我国的三大都市圈:即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区域旅游这三大中心。本部分就围绕这四个地区区域旅游相关研究做述评。同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国际旅游市场薄弱;二是区域旅游合作有待深化。针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众多研究多集中于如何建立统一的长三角区域旅游规划方面。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从笔者掌握的国内文献看,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区域旅游主要有三大中心,恰恰对应了三大区域经济中心,也正是我国的三大都市圈:即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区域旅游这三大中心。另外,随着近几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交通设施状况大为改善,这使得中西部区域旅游粗具规模,或可成为第四大区域旅游中心。本部分就围绕这四个地区区域旅游相关研究做述评。

(1) 长三角区域旅游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更具有以江南水乡古镇、园林建筑为典型代表的丰富旅游资源,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各方面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最早的地区,也是国内首例建设的“无障碍旅游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朱秋媛、王莹[87](2007)的研究重点揭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与不足。其中比较优势主要有: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互补性强;国内客源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民营旅游企业发展迅速。同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国际旅游市场薄弱;二是区域旅游合作有待深化。陈爱宣[88](2007)亦指出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存在不少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障碍,包括存在行政区经济的制约、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规制权力的分割、非旅游行业协调困难等障碍。赵中华、汪宇明[89](2007)着重研究长三角区域旅游交通方面的问题,指出该地区旅游交通在管理体制、专业化水平、信息流通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从区内交通资源整合、现有道路设施水平完善与旅游交通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努力。总之,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也反映了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整体普遍所存在的不足。

针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众多研究多集中于如何建立统一的长三角区域旅游规划方面。张正国、吴光伟[90](2007)指出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系统是长三角旅游合作活动所有阶段和步骤的有序集合,具有内在的顺序和规律,是指导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他们根据对区域旅游合作活动的合理解构,提出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系统主要由需求识别、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施以及系统目标测评等四个过程子系统所构成的。吴国清[91](2009)的研究视角比较独特,他在对长三角旅游城市体系规模结构、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等指标的测评分析与研究基础上,研究上海与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互动问题,指出两者的互动响应路径首先是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网络化发展,通过旅游产业网络化、市场网络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保障体系网络化等各个子(分)网络共同构成互补、协作和理性竞争的长三角大旅游产业体系。他试图通过构筑“上海都市旅游-长三角区域旅游”共轭型的旅游地域综合体来推动整个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蒋丽芹[92](2009)则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探讨了所谓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路径,提出泛长三角应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与旅游市场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协作,同时应建立政府、规划、人才与信息等方面的完善保障体系,以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与无序开发,实现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2) 珠三角区域旅游

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会于2004年6月3日在广州召开,会上正式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标志着“9+2”区域合作正式全面启动,它揭开了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崭新一页(袁新华[93],2005)。珠三角区域旅游也迎来了大好历史发展机遇。但与长三角区域旅游类似,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内忧主要有:旅行社数量过多直接导致了行业内的过度竞争,由此使得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国内社共3 097家,占总数的87%,其中,中小规模的旅行社又占了绝对比重。大型旅行社数量少,而且缺乏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对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掌控能力和整合市场的能力(胡春林[94],2005)。外患则主要如方世敏、周荃等[95](2007)所分析的那样,随着旅游市场的全面开发以及中国加入WTO,泛珠三角旅游业将直接面临强大的外资竞争者。有实力的外国旅行社实行入境接待“一条龙”服务,是通过与其国内航空公司及国内拥有股份的饭店、商场、餐厅的纵向一体化或联营等方式来实现的,这对泛珠三角的旅游市场造成了严峻的竞争形势。

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解决上述珠三角区域旅游内忧外患的困境做了很多研究,方世敏、周荃等[95](2007)的研究聚焦于如何实现旅游产业纵向一体化。他们的研究认为,泛珠三角旅游产业在区域旅游协作的条件下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存在众多的动因和收益,例如联合生产获取范围经济、降低交易费用、构筑进入壁垒,以及消除多重加价和道德风险外部性等等。但这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例如管理成本、增加固定成本、组织费用和旅游企业对市场以及行业的依赖性等等。因此,泛珠三角旅游企业在进行纵向一体化、纵向联盟战略决策和纵向一体化方式的选择上,应该利用区域协作的优势,在全面权衡每种方案的收益和成本的基础上,按自身需要进行适当的抉择。李飞、黄耀丽等[96](2007)对区域旅游合作中形象差异性和可整合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提升区域旅游整体影响力在于形象的整合,而旅游线路促销中则应突出各自形象的差异性,差异和整合共同存在于区域旅游合作中,据此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珠三角城市间形象的亲疏关系和可能进行的形象板块划分,为大珠三角今后旅游合作中对外推广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考方向和操作策略。陈秀莲[97](2007)运用次区域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将泛珠三角分成三大次区域,对各次区域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泛珠三角的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刚性创汇项目大于柔性创汇项目,尚处在较低级的旅游运营的层次当中。因此相应的解决建议主要有:第一,应重点扶持旅游商品购物部门,开发多样化的旅游商品,对专业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特色经营或专项经营,将纯粹的商品购物转化为文化商品购物;第二,住宿、餐饮等行业对旅游总收入影响较大,关联系数较高,应该重点提高其经营效率;第三,要加快一体化的泛珠三角快速公路交通运输网建设,尽快形成纵横交织、互联畅通、连接华东、华中和东盟国家的泛珠三角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第四,邮电通信、娱乐部门与旅游总收入关联系数较低,贡献较小,显现出了竞争劣势,是未来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与突破口;第五,扶持大型旅游企业来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3) 渤海湾区域旅游(www.xing528.com)

早在1985年9月环渤海地区就首次提出区域旅游协作,其地理范围涉及京、津地区与辽东、山东两个半岛。2004年至今,环渤海区域各省市已先后达成“京津冀旅游合作共识”、“环渤海港口城市旅游合作”和“中国北方环渤海11城市旅游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奠定了环渤海湾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标志着环渤海区域旅游正式进入大市场共同开发阶段。但是,正如张广海、刘佳[98](2007)指出的那样,目前环渤海旅游地域综合体尚存在空间结构不合理、组织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像北京和天津青岛和济南、沈阳和大连的旅游辐射和集聚范围较小,这对区域旅游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十分不利。

贾喜环、刘益星[99](2007)就渤海湾地区京津冀区域旅游营销问题的研究指出:以品牌营造为核心,整合各种资源,努力打造整体形象鲜明、个性表现突出的品牌形象,对旅游产品甚至旅游行业进行整合营销,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战略之一。李平生[100](2007)指出渤海湾地区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的突破口在于:要积极推进有深度、广度和力度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大协作,力争完成几个能够牵动京津冀区域旅游全局的大动作,推动三地旅游企业资本大运作,推出引领区域旅游潮流的大制作。张广海、刘佳[98](2007)基于旅游产业集群理论,提出了四大环渤海区域旅游整合开发与协作模式:政策制度整合与协作模式、旅游要素整合与协作模式、市场网络整合与协作模式以及区域空间整合与协作模式。张立生、赵朝阳[101](2010)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对环渤海地区发展旅游业所具有的优势和机遇、面临的劣势和威胁的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据此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框架构想与对策:一是要强化合作意识,摆脱体制约束;二是要加强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三是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支持旅游企业跨市联合。

(4) 中西部区域旅游

本书为述评方便,故将整个中西部地区归为一类,实际上中西部地区幅员极其辽阔,旅游资源多种多样,并不十分吻合本章前文对区域旅游的概念界定。从相关研究来看,整个中西部区域旅游俨然分为中部地区和西北地区两大部分。

在我国“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中,中部区域旅游业如何发展和崛起,实现区域合作联动发展、带动发展、驱动发展和推动发展,从而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是中部区域旅游产业面临的主要任务(黄细嘉[102],2007)。陈佳平[103](2009)指出中部区域旅游的问题主要在于:① 产品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各省之间旅游产品结构趋同化;② 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导向模糊,大多停留在资源的浅层次开发上;③ 旅游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新兴旅游产品亟待发展;④ 区域合作力度不够导致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谭静娟、罗伟等[104](2009)结合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基本特征,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建立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协作机制,即政府要在政策、规划、利益、形象和融资方面发挥主导地位,同时企业也要从资源、产品、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方面加强协作和共享。

西北地区主要指3省2区,即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区域旅游发展较为落后。王蓉蓉[105](2007)认为在西北地区实行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有利于发挥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克服局限因素,开创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她从政策、地缘、资源、市场4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实施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基础,重点提出了西北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