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校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党校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校必须从党的事业和党校自身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充分凸显和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发挥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首要任务,强化科研工作,发挥理论研究作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党校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党校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王维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把握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并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作为第一项任务提了出来,同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国民教育体系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党校是党的重要工作部门,是党教育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是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的主阵地和党性锻炼的重要熔炉,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方面,与其他培训机构相比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校必须从党的事业和党校自身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充分凸显和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发挥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首要任务,强化科研工作,发挥理论研究作用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党校应坚持科研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原则,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强化科研工作,多出有真知灼见的科研成果,发挥理论研究作用。

1.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摆在中心位置。围绕“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立足我国国情,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阐释,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让科学理论走进人民大众、融入干部群众心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要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深入实际调研作为党校教师的基本功,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围绕中心搞调研,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尤其是针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有效途径,提升科研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水平。

3.要着眼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探索建立教学科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文章,成果进课堂,实现教学科研同步推进,共同提高。

二、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任务,强化教学工作,发挥主阵地作用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头脑,是党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党校应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主课,强化教学工作,切实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发挥主阵地作用。

1.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布局。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高度改进和加强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实现党校的教育培训目标,就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帮助学员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学员平常积累的零散的、点滴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引导学员深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切实提高学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从而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上取得新的进展。引导学员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提高执政本领。引导学员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努力为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作出表率。(www.xing528.com)

2.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坚持和完善讲授式教学的同时,探索和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突出专家讲座、异地考察、专题研讨、行业互动等形式,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教教相长、学学相长。

3.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广大学员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做到学习理论与运用理论、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三、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要任务,强化党性教育,发挥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

党校作为理论阵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点课程,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加大学习宣扬力度,不断创新党性锻炼载体,强化党性教育,发挥党性锻炼熔炉的作用。

1.筑牢思想防线,坚定理想信念。当前,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社会阶层分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党校作为党的一个思想理论阵地,必须在各种思想的交锋中,剖析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回答当前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员解决思想上的疑虑和困惑,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教育引导学员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辨别能力,始终保持立场坚定、清醒头脑,筑牢思想防线,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2.强化党性教育,增强党的意识。党校应创新党性锻炼形式,拓宽党性锻炼渠道,通过党性教育、参观老区,走访贫困户,参与志愿者活动,听取先进典型报告,参观反腐倡廉基地等多种形式,着力抓好忠诚教育、尽职尽责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和拒腐防变教育,努力提高党性锻炼的效果。引导学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牢记“两个务必”,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党性锻炼和党性分析,使党员、干部心系群众,奋发进取、无私奉献,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的高度认同。

3.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党校学风不仅对学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党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有一定影响。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党校要努力营造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向实践、向群众学习,营造宽松环境,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不断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和机制,努力搭建联系实际的学习平台。通过采用有力措施加强学员的学风建设和日常生活管理,将加强学习考勤、档案通报、督查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促进学习、保障学习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和考核机制,引导学员将心思精力用在学习上,做到全员学习、开放学习、创新学习、科学学习,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和工作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目标,作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

同时,加强学员思想品德修养,带头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进行党的优良传统、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决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作者系皋兰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