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学科教师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小学学科教师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科教师在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因此,班主任不能狭义地理解学科教师的作用,而应充分发挥学科教师在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风建设、班级活动等方面的优势,凸显互补共生的积极作用。而且,在学科教学中,学科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本班学生的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在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引导与帮助上能起到关键作用。

小学学科教师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学科教师在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从师生交往的时空来说,班主任不可能涵盖所有。因此,班主任不能狭义地理解学科教师的作用,而应充分发挥学科教师在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风建设、班级活动等方面的优势,凸显互补共生的积极作用。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班主任钱偲偲老师,积极创设班级建设的平台,鼓励学科教师参与其中,使之成为班级师生对话、学习的场所。班级英语老师是一位年轻教师,对班级和学生不是很了解。因此,钱老师在教室开辟了英语角,定期邀请英语老师参与活动,英语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布置英语角,学习英语小知识,了解西方文化,练习口语……渐渐地,孩子们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对课堂上的学习也更有积极性了!

和班主任相比,学科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相对较少,对学生的了解不如班主任那么细致、全面,但学科教师在班际比照中更容易发现班级管理的优势和问题。而且,在学科教学中,学科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本班学生的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在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引导与帮助上能起到关键作用。

作为班主任,可以主题课程为抓手,打破不同教师、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科教师发挥各自所长,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带着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促进班级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的综合融通,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雨荷农场”是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的“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雨荷”来自孩子们的创意,他们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好似飘荡风雨中的荷花,在清苦低回中傲然绽放。”勤劳纯朴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把一片荒芜贫瘠的土地开垦成了生机勃勃的农田,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用劳动开辟新天地。

一年一度的“收获节”到了,班级的责任田经过队员们的精心管理,迎来了红薯的大丰收。当队员们手捧着挖出来的宝贝红薯,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时,劳动的快乐不言而喻。孩子们还把收获的蔬菜瓜果送到老年公寓孝敬老人,到社区开展“爱心义卖”,将善款捐助给福利院的儿童。劳动的快乐在分享中传递,劳动的价值在回馈社会中提升。

与此同时,班主任还结合学科资源,让农场发挥更大的作用:语文课,队员们观察一年四季植物的变化,写下一篇篇观察日记;数学课,队员们用鲜活的农场解决了课本中周长、面积、产量的算法;综合实践活动课,每个小队设计了小课题,如“大蒜在水中种植和土壤种植中的对比实验研究”“荷花和莲的种植与研究”“韭菜在不同条件下的种植研究”等。小课题充分激发了队员们的创造力,研究成果获奖了,孩子们的干劲更足了。“雨荷农场”的实践体验活动,不仅激发了队员们的劳动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还把学科教师的智慧集中到了班级活动之中,教师和学生也因此走得更近,交流更多了[1]

总之,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就能有效解决班主任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状况,形成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同作战、全员育人的新局面。

案例链接26

小学是什么颜色的呢?[2]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许嫣娜

小学是什么颜色的呢?打了问号,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红艳艳的?因为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比太阳还要明媚。

绿油油的?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绿色正是儿童生命勃发的象征。

金灿灿的?学生的成长是这世间最大的财富,这是老师幸福的源泉。

……

每一个答案都蕴藏着我们对孩子生命的认可,对孩子成长的渴望。促进儿童主动健康地发展,这是“新基础教育”告诉我们的,学校最重要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小学是什么颜色的呢?加上书名号,这就是我要给大家讲述的一则绘本故事。

小学是什么颜色的呢?真想看一眼啊!

2015年8月26日的夜晚,一丛一丛的小花们躺在各自的花园里,怎么也睡不着。可是呢,不管他们怎么伸长脖子,踮起脚尖,瞪大眼睛,就是看不着,因为天已经很黑了。

8月27日,小红花早早地来到学校,看到地上有和她一样颜色的小脚丫,吓了一跳,循着一路脚丫她找到了一个大大的教室,上面写着“红苹果之家”。好美丽的教室啊,到处都是红红的。小红花可不愿意走了,于是她偷偷地在一张桌子上留下了自己红红的小手印,并贴上席卡“小红花到此一游”。呵呵,原来小学是红色的啊!

9月1日,太阳公公笑呵呵地问小橙花:“孩子,你的颜色是怎么来的啊?”小橙花摇摇脑袋,天生的呗。带着问号,小橙花请教老师。可花老师太忙了,她带着小花们一起唱《找朋友》,玩“网小鱼”,来不及回答。后来,小鹿斑斑来了,带着小花们穿越了微笑王国。小橙花好不容易从花儿们的笑脸中挤出来问:“小鹿,橙色怎么来的?”小鹿笑了:“橙色就是伙伴的颜色,一个人在家可没法形成,到了小学就有了哦!”

9月2日,小黄花们正在比谁的脸蛋圆,你往黑板上一贴,我往黑板上一贴,不一会儿,黑板上就出现了好多圆。嘘,老师来了。小黄花们正担心老师要批评自己,谁知,老师随手一画,就把黑板上大大小小的圆变成了小猪、小狗、小猫、小兔,真是太神奇了!老师带着花儿们在操场上玩各种动物游戏,大家拼命喊“加油”,激动得要晕过去了。小黄花们最高兴,要不是他们黄黄的小圆脸,今天哪来这么有趣的生活呢!

9月3日,校园里到处都是小绿花们的身影,他们在干什么呢?

“喂,你们在干吗?”

“我们在寻宝呢!”

“校园里有什么宝贝?”

“绿丝带。它们都藏在医务室、小池塘、大操场、办公室、洗手间里,我们把它们找出来,才能把自己扎成一束最美的花。”

“那要我帮你们吗?”

“不需要,我们自己的学校自己探险。好了,现在这个小学是绿色的了,其余颜色一律止步!”

9月4日,学校里来了个外国小客人——大卫。他和小青花们一样,也是今年的小学生。可他很贪玩,小青花们可不向他学习,决心做棵未来的小青松,按时上学,认真听课。听说,后来大卫看了他们的努力劲儿,都不好意思地连夜回国去了。对了,他们还帮助书包里的课本排队,小在前,大在后,软在前,硬在后。青色的小学,青色的小花在成长!

9月5日,学校里可热闹了,就像是欢乐的海洋。蔚蓝色的大海里有小蓝花们,他们唱《上学歌》,大声喊口号:“蓝精灵,真聪明,蓝色六班样样行。”声音震天响,据说把操场上早布置好的气球都震坏了一排。蔚蓝色的大海里有小蓝花的爸爸妈妈们,他们打扮得特别漂亮,送来了蓝色的纸飞机,并牵着小蓝花的手,把飞机放上了天。

9月6日,放假了。花儿们聚在一起,又在讨论:“小学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学是红色的,欢迎的热情比火焰的温度还高。”

“小学是橙色的,新朋友融在一起的感觉暖暖的。”

“小学是黄色的,班级就是一个向心圆,谁都爱往里钻。”

“小学是绿色的,校园中哪里都有宝贝,哪里都有春天。”

“小学是青色的,一棵棵小松树从这里开始生长。”

“小学是蓝色的,在爱的海洋里,梦想正飞向蓝天。”

咦,小紫花呢?原来听了大家的话,她赶去校园了。她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紫色校园,紫色故事。

故事是原创的,是以2015年秋学期开学第一周局前街小学一年级期初6天的生活为素材创编并配图的。想想我们小时候,看看周围的一年级新生,从9月1日起,他们就进入了相对紧张的小学学习生活,要坐正听讲,要读书写字,回家以后累得在沙发上就睡着了。这是传统学校生活的开学第一周。“新基础教育”不断提醒每一位学生工作者要植根于“儿童立场”,倾听儿童的声音,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我们意识到入学第一周是儿童在小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只有给予孩子丰富而富有震撼感的体验,才能成为他努力前行,快乐前行的动力。于是,我们想改变一年级的期初生活,让它赋予孩子们丰富的生命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获得一种力量,一种向往的力量,一种前行的力量。

于是,便有了如下的一份活动设计。

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一、活动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需求。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周是学生心理转折的重要节点,它是学生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角色转变为以学习生活为主的小学生角色的起点。帮助学生尽快尽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需要整体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让他们带着积极的情绪开启小学生活。

(2)着眼于学科活动整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学科内容比较浅显,并带有丰富的活动性和生活性,基于对各学科活动内容的了解,进行整合设计,使其在保持独立的学科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更具有生活意义和活动意义。

(3)创设游戏活动情境。一年级期初活动的设计主要以游戏为主,创设整体的生活情境,把目标弥漫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体验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集体生活,初识小学生活。

二、内容架构

本次活动相关主题与整体关联如图5-1所示。

图5-1 活动设计主题与思路

活动从认识篇、体验篇、汇报篇三个方面出发,共涵盖六个主题日活动。

三、活动目标

(一)认知方面

(1)认识学校,了解学校的布局,初步了解学校的历史与文化。

(2)认识班级,知道自己是几班的学生,初步感知班级是教师、学生、环境的综合。

(3)认识学科,了解小学一年级要学习的各门学科,认识课本和学习工具。

(4)认识老师,认识各门教学课程的老师。

(二)情意方面

(1)热爱班级生活,初步树立集体认同感和荣誉感。热爱小伙伴,愿意与伙伴们一起在集体中开始新的生活。

(2)热爱学校,初步树立学校新主人的自豪感。

(3)热爱小学生活,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三)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勇于参与的自信。

(2)指导学生学会整理书包。

(3)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小学课堂新习惯。

小学是什么颜色的呢?加上引号,这便成了一个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案例。

期初生活的变化不是在“新基础教育”的引领下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新基础教育”研究实践的浸润下,多种变化综合产生的一个变革。

第一,是思维方式的综合融通。

多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走出习惯已久的单向思维、二元对立思维和割裂思维,转而以叶澜教授一直倡导的关系思维和互动思维来思考问题,形成了综合融通的思维方式。

学生活动与学科活动不是二元对立的。早在多年前,我们就尝试在学校大型学生活动中渗透学科教学。如元宵节与语文学科的融合;美术课画会标,音乐课设计啦啦操,数学课参与场地规划等。

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不是简单叠加的。从学校体育节启动到结束,班级如何有机地介入其间,是老师们一直在探索的。薛娴老师先后六年执教研讨课,帮助学生总结反思。

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不是绝缘、割裂的。从2011年起,学校大型的学生活动一年设一个主题,立足学生成长需要,主动参与和介入时代之中,挖掘、利用时代的社会资源,进而转化为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资源。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期初生活才会呈现出综合融通的形态,学科活动才能有机整合,家长资源才能有机利用,班级实施才能有机创造。

第二,是班主任队伍领导力的明确。

李家成在2010年发表了《论班主任作为教师团队的关键人: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团队建设之思考》一文,这篇文章对于当时正在参与“新基础教育”班级变革研究的班主任来说,是树立专业自信,发展专业品性的理论支撑。文中说,在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团队建设中,班主任是其中的关键人。从学生立场出发,教师团队建设的基本单元,将转换为以班主任为关键人的教师团队。就具体的实践策略而言,可以通过班主任这一关键人,开展班级计划与总结工作,重建学生的班级日常生活,开展面向学生的专题活动,促成教师之间基于学生立场的多元交往、合作与共同发展等多种策略,启动、促进这一教师团队的发育与发展。我校在研究中不断打造骨干班主任队伍,将他们培养为学校品牌班主任,并从中发展一至六年级的年级组长。年级组长了解学生在不同年段的发展需求,知道学生活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意义,能整合年级内各门学科教师的力量共同开展活动。在期初课程中,学科教师借助专业素养整体走班,班主任和余下班级教师形成包班模式,和学生一起经历期初生活。这样的期初活动开发,不是学生独立完成,也不是一名班主任独自变革,而是以一群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领导者的新型教师团队在开发、综合、设计并组织联系其余教师共同参与的变革,是以教育为指向的整体变革。

第三,是学生活动的长程设计。

“新基础教育”一直提出“长程设计”的概念,任何活动都不是封闭的图形,起于活动始,终于活动尾,强调活动的前延后续。这里的前沿后续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

从横向来看,一年级期初生活只是学校学生活动整体转型的一个小视角。期中有一周、期末也有一周的活动整体设计。一年级还有一系列活动设计,如“红领巾来敲门”“我们爱科学”“小小月饼圆又圆”“落叶飘飘”等,有与时令节日相关的,也有与学校主题节相关的,还有与年级成长仪式相关的。丰富的活动给予孩子们生命丰富的滋养。

从纵向来看,一年级期初生活也只是学校学生活动整体转型的一个小视角。二至六年级也有各自的期初活动变革,只是在时间上从6天缩减为2天,因为这些孩子适应新学期的能力更强了。它们的活动有“假期放大镜”“致敬新学期”“学长面对面”“学科万花筒”等。(www.xing528.com)

最后,小学是什么颜色的呢?还是回到最初的问号,这是每一个“新基础教育”引领下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会回答的问题。

五彩缤纷的,小学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在这五彩生活中,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的生命自然也是五彩缤纷的。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绽放生命异彩的小学生活!

案例链接27

整体策划四季活动

常州市朝阳桥小学 黄慈翔

四季及其轮换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解析“四季”内涵,把握“自然节气、人文节庆、生活节律”的整体设计,依托综合融通的思维方式,努力把活动做细、做实,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做成系列活动。

一、秋季主题活动

秋风起了,整整一个秋天孩子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当中,一、二年级开展了“秋天的果实”(品尝瓜果、果蔬趣会)活动。

音乐课上,《丰收之歌》唱起来了,欢庆的舞蹈《丰收舞》跳起来了;语文课上,孩子们和老师共读绘本《谢谢你,好吃的面包》,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班队课上,孩子们动起来了,一起剥玉米,团结合作收获丰收的喜悦;美术课上,孩子们收集了秋天的各种豆子,用自己的巧手拼出一张张创意果实画。

三、四年级的同学也不甘示弱,他们用巧手画出了一张张生动的秋景图,能干的学生还用相机记录下了迷人的秋景。

五、六年级的同学不仅组织了一场“秋天古诗词”赛诗会和课本剧展演,还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对“处暑”“秋分”“霜降”三个节气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对此,我们的学生这样说道:

一(1)班 徐欣忆:音乐老师带着我们唱着歌,跳着舞,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真开心呀!

四(2)班 张舒悦:一叶知秋,一片片树叶在我们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心里顿时升腾起一股自豪感!

六(1)班 潘艺:古诗文课,老师带领我们一起研究秋天的古诗词,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赛诗会”。《山行》还被我们改编成了课本剧呢。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知识,更增加了我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冬季主题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节气歌拉开了许多人儿时的记忆。伴随着冬季的最后两个节气——小寒、大寒,我校组织开展了“暖冬”系列活动之节气研究。

冬至开始入九,古人发明了《九九消寒图》,在赞叹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美术课上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开始给《九九消寒图》中的梅花涂色了。外面寒风凛冽,室内孩子们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吟诵着《九九歌》,在自己的书桌前、窗台下,画下这样一枝梅、写下这样一排“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漫漫长冬,从此便有了诗意的等待……

2018年的1月5日是小寒节气,民间历来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等古谚。中年级的孩子们在科学课上开展“学传统,认小寒”的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不仅知道了小寒分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还知道了“小寒小寒,无风也寒”“小寒寒,惊蛰暖”“小寒不寒,清明泥潭”等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民俗谚语,而且孩子们还把学到的小寒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与其他年级的小伙伴分享。

三九严寒,高年级的同学们对即将到来的“大寒”节气进行了研究。大寒时节,分为三候,自然界会有哪些变化?关于大寒,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班队课上同学们自己制作PPT,生动讲述大寒节气的传统故事。2018年的第一场雪让每个孩子都激动不已,看着缤纷的雪花,孩子们期待着在雪地里尽情地打雪仗、堆雪人。这不,劳动技术课上,高年级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意,用瓶盖、超轻黏土、水果、袜子等材料手工制作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雪人,装点着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节气、一份传统、一代传承,通过“暖冬”活动,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了传统节气文化的魅力。

三、春季主题活动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微风凌凌,花香四溢。在这百花齐放,群芳斗艳的季节里,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学校开展了以“拥抱春天,不负春光”为主题的春季主题活动。

一、二年级的学生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巧手制作出多彩的风车。孩子们手持风车,奔跑在操场上,感受“吹面不寒”的春风。童年的风车,五彩的风车,旋转的风车带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飘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四年级的老师把“梅花”请进了课堂。综合实践课上,孩子们用超轻黏土将俏不争春的梅花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大家三五成群,互帮互助:有的人做梅花的枝干,有的人捏梅花的绿叶,有的人用工具给梅花造型……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棵棵春意盎然的梅树跃然纸上。

2017年冬天,孩子们在劳技老师带领下进行了郁金香的种植,到了暖暖的春天,这些郁金香悄然开放。于是,“郁金香的畅想”在五年级奏响了:说一说郁金香的生长过程,赏一赏郁金香美丽的花姿,画一画成片的郁金香,搜一搜郁金香的历史,写一写心中的爱意……丰富的活动,不但让孩子们领略到郁金香的独特魅力,还让孩子们感受了浓浓的春意,更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多么有诗意的活动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六年级的孩子们也动起来了。他们以小队为单位查询风筝的由来,学习观察不同产地、不同材料、不同品种的风筝,对风筝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根线,一张纸,几根细竹,几笔彩色,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风筝,成为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将寄托着自己美好童年的七彩梦想和美好祝愿写在了风筝上。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认识春天、感受春天的机会,还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四、夏季主题活动

夏季主题活动除了在放假前做好如何过一个安全、丰富而有意义的暑假动员指导外,学校还以年段为单位,有机融入各门学科元素,给学生提供暑假活动的指南,以下是《七彩假日 快乐暑假——2018年常州市朝阳桥小学(中年段)暑假活动指南》的主要内容。综合融通策划四季活动,不仅有机关联了学生的校园、家庭和社区生活,拓展了学生活动的时空,丰富了学校学生活动的内容,还促进了学生学以致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活动的育人价值也得以进一步凸显。

一、必修(认真完成打☆,家长督促下完成打△,没有完成打○)

(1)认真完成暑假作业。

自评     伙伴评    家长评

(2)“好书伴我成长”:认真阅读5本以上课外书,撰写一篇读后感,积极参加“好书伴我成长”征文活动。

自评     伙伴评    家长评

(3)“生活中的数学”:和家人一起去超市购物时,调查各种水果、蔬菜、肉类的单价(用小数表示),并选择10种记录下来。

自评     伙伴评    家长评

(4)“趣味英语多多”:三年级同学学唱《24个英文字母歌》,四年级同学学唱两首英文歌,看一部英文儿童电影。

自评     伙伴评    家长评

(5)“强身健体锻炼活动”: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睡眠,每天进行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自评     伙伴评    家长评

(6)和家长一起收看《彩虹时空法治课堂》的第三期节目《暑假前的叮咛》。

自评     伙伴评    家长评

(7)“练就一手好字”:写5页有质量的硬笔字;硬笔书法社团成员用作品纸写5幅书法作品;校毛笔书法社团成员,每天练字半小时,开学交有质量的作业10张。

自评     伙伴评    家长评

二、选修(选择其中的2~3项活动,可以拍照、写作、视频记录,以作品、PPT等形式完成)

(1)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暑期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时间。

(2)制作一份夏日清凉水果沙拉或甜蜜小点心,可拍照分享QQ群或晓黑板。

(3)常州市“八礼四仪”养成教育之“龙城小志愿者成长营”。

(4)学校暑期夏令营活动(“种好常州幸福树”和“野外生存夏令营”)。

(5)2018年“青果阅读时空”暑期阅读活动。

(6)英语课外经典阅读诵读大赛活动。

(7)“七彩夏日——邮你更欢乐”2018年暑期邮政文化系列活动。

(8)常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生文明旅游“体验·分享”活动作品征集活动。

(9)“寻访春天的故事”社会调查活动。

案例链接28

不能忘却的记忆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刘 亦

一、缘起

国庆假期,班里很多孩子去南京旅游。有的孩子说去了南京海底世界,有的孩子说去了夫子庙,有的孩子说去了南京科技馆。一位叫阳阳的女孩耷拉着脑袋说:“真是羡慕你们,你们去的地方都很好玩,我去的地方,是中山陵,就是一直走很多很多的台阶,走得累死了,一点也没意思,不过幸好没有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儿实在太恐怖了……”

课上,我又问了全班学生对“南京”这座城市的了解,大部分孩子了解南京的美食,去过一些好玩的地方,鲜有孩子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我又与阳阳父母沟通,了解到他们本来是想带孩子游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然而孩子非但不接受,反而产生了抵触情绪。

且不说当前的小学生不知南京的血泪历史,他们的父母80后也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对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知之甚少,有的父母想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不合适的方式反而适得其反。在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行动

教育需要合适的契机,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需要教师能捕捉时机。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万同胞。作为班主任,我就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不能忘却的记忆”班级主题课程。

班级主题课程是基于班级情境进行的个性化的围绕主题开展的课程实践活动,即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现实需要及发展方向,以主题集结的方式,充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并实施适合班级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课程。

“不能忘却的记忆”这一主题课程由班级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内容设计与课程实施如表5-1所示。

表5-1 “不能忘却的记忆”班级主题课程

一周的课程中,班主任同时注重结合班级环境的建设,把学生搜集的诗歌、故事、成语、剪报,布置在教室的黑板报和墙面上。让学生们亲手做的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飞翔到教室的横梁上,让教室里充满具有“爱国情怀”的正能量。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设计了学生自评表(见表5-2)。

表5-2 学生活动自评

一周的课程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培养有灵魂的中国孩子”这正是班级主题课程的优势和价值所在。

三、反思

(一)编织生活,立德树人

班级主题课程应适时而为,充分编织生活,只有把班级主题课程放入生活的广阔背景中,植根于生活的沃土里,开展多元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得到提升,才能使学生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得到培养,实现立德树人。“不能忘却的记忆”这一班级主题课程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国家公祭日”来开展。有人说:“忘记大屠杀等于第二次屠杀!”作为江苏地区的学生更应了解这段历史,历史是不能忘记的!班主任在公祭日来临之际,进行一周的主题课程教育,不但能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而且让学生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近英雄,走近历史,给他们带来不能忘却的记忆,让学生在心中升腾起爱国的情怀。

(二)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共赢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与核心,提升学生参与度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重要方式。“不能忘却的记忆”主题课程内容包括:讲述生动的英雄故事,诵读浅显的革命诗歌,学唱感人的歌曲,参与富有仪式感的网络公祭,制作和平鸽……这些课程内容正符合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同时,该课程的开展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实践的行动者,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与同伴交往,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成为疑问的探究者,成为环境的主人,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总之,在班级主题课程中,学生应站在中央。班级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还应凝聚班级各任课老师以及家长的力量。在“不能忘却的记忆”这一课程中,班主任与班级的任课教师、家长形成合力,打破学科之间彼此割裂的状态,将班级各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转化为课程的生产力,基于教材、基于生活,积极挖掘课程资源,进行学科关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家校通力合作,为学生设计了多样化的实践体验,让“爱国”二字深深地烙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三)拾级而上,深度体验

班级主题课程,不是体验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让学生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层层深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深度的体验。“不能忘却的记忆”一周主题课程包含了三大板块,“英雄故事”“精神长存”“勿忘国耻”,三个板块不断推进,前后贯通,学生的体验也在不断深入。第一板块让学生走近抗战时期的英雄,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板块通过搜集相关成语、学习诗歌《青松》《秋菊》《红梅》让学生充分感受梅、菊、松三者身上共有的坚强不屈的品质,这也是革命者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第三板块“勿忘国耻”,让学生参加网上公祭活动,走向历史,触及南京大屠杀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朗读《和平宣言》时,每个学生饱含深情,表达了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