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认知原则:真善美的统一

科学认知原则:真善美的统一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将经典作家的思想应用于科学实践领域,就可以认为真、善、美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合乎物的客观性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只有合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才是目的。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纵然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但是最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主体性原则。

科学认知原则:真善美的统一

三、真、善、美的统一:科学认知的认识论原则

众所周知,价值是一个揭示客体对于主体的利益和需要的关系的范畴。由于实践是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社会物质性活动,因此,价值作为“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是以“人的内在尺度”或“主体的尺度为根据的关系质”。价值在根本上体现的是主体的创造性本质,强调的是主体的能动性。所以,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真理”并不是与主体性无关的形而上学范畴。旧的唯物主义将认识对象当成了与主体的活动无关的自在之物,而马克思则强调认识对象是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至于在我们的实践视野范围之外的存在本身是什么,诚如恩格斯所言,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样,在笔者看来,真理不是先定地存在于主体之外的,而是由一定历史条件下主体实践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真理是内在于而不是外在于主体及其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的,真理和主体是互相规定的。换句话说,真理具有情境依赖性的特征,如果脱离开人的社会实践而机械地来理解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句话,必然造成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范畴的误解。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人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对此,马克思有一段著名的论述:“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18)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上去。”(19)对此,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能像统治异民族一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20)列宁则表述为:“‘善’是‘对外部现实性的要求’,这就是说,‘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要求(1)和外部现实性(2)。”(21)由此可见,当人同外部客观世界打交道时,他不仅懂得处处把内在尺度(人的超越现实的主观欲求、主体愿望)运用到对象上去,而且能够按照客体(外部世界)的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这里的“尺度”指规定性、规律)来进行活动。不仅如此,在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马克思还强调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客观的生活世界。在《枙政治经济学批判枛导言》中,马克思将这一思想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人可以对世界进行艺术地掌握。“人可以对世界进行艺术地掌握”,可见其中意蕴着人们还可以以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取向来把握、认识世界,当然,也可以按照“美”的标准来变革世界,这反映在科学实践中,就是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审美体验可以成为影响科学认识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这里给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两个原则:一是客体性原则,即“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二是主体性原则,即“从主体方面”、从人的现实生活的审美追求方面、从人的实践去理解。理解真理的客观性也应遵循这两个原则,这非但不能排除人的主体性,而且要充分考虑主体性对真理的客观性的影响和制约。所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的实践活动,就是具体地现实地实现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的过程,在实践的目的中,既有事实的因素也有价值的因素,是两方面的合一”。“一部人类的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地从事实到价值、从价值到事实的相互转化和过渡的历史。”(22)因此,将经典作家的思想应用于科学实践领域,就可以认为真、善、美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合乎物的客观性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只有合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才是目的。(www.xing528.com)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纵然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但是最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主体性原则。现实的世界是一个借以发挥人的积极创造作用和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没有人,整个世界将是一片荒漠。世界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正是由于现实的人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物质的和精神的)的社会实践,科学技术是满足这一需要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