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特色专业教学与研究:需求及建设情况

国内特色专业教学与研究:需求及建设情况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国内设置尼泊尔语专业的高校目前,国内开设尼泊尔语专业的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两所高校。

国内特色专业教学与研究:需求及建设情况

第二节 国内需求及专业建设情况

一、国内对尼泊尔语的需求领域

国内对尼泊尔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领域比较广泛,包括国家新闻单位、国家部委、大型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媒体和跨国公司等都有对尼泊尔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国内相关政府部门对尼泊尔语人才的需求

在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针对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基地语种)的用人单位所做的调查中[3],国际台尼泊尔语部副主任江明提到,尼泊尔语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目前新华社、外交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对尼泊尔语专业人才有着迫切需求;国际台尼泊尔语部主任张玥也提到,外交部、新华社,包括商务部以及任何与国家外事活动有关的机构都需要尼泊尔语人才,但是由于尼泊尔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尼泊尔国内英语普及率又较高,使得有关尼泊尔语翻译的职位地位不高。

(二)国内相关媒体部门对尼泊尔语人才的需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尼泊尔语部两位负责人在调查中都提到国际台迫切需求尼泊尔语专业的人才。[4]副主任江明介绍说,国际台尼泊尔语广播已有33年历史,在国际台多语种广播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工作范围包括每天共6小时的大广播、网络广播和近期刚于尼泊尔加德满都落地的友谊FM。另外,江明也表示,听众对国际台尼泊尔语广播反映良好,对其评价较高,认为它如实介绍了中国,客观介绍了世界,增进了中尼两国友谊,听众反馈情况在国际台非通用语广播中名列前三。同时,主任张玥也指出,国际台尼泊尔语广播的听众主要还是尼泊尔本国的人民,尤其是学生。但是张玥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尼泊尔的高层人士会通过网络来了解中国。”

二、国内设置尼泊尔语专业的高校

目前,国内开设尼泊尔语专业的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两所高校。其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尼泊尔语专业开设于1959年,学制为四年本科,连续招生,但自2008年起改为每两年招收新一届本科生。学校同时也招收印度语言文学专业(尼泊尔语方向)硕士。现有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尼泊尔语专业开设课程有:“基础尼泊尔语”、“高级尼泊尔语”、“尼泊尔语阅读”、“尼泊尔语高级阅读”、“尼汉翻译”、“尼泊尔语听力”、“尼泊尔语口语”、“尼泊尔语写作”、“国情课”、“语法课”等。各门课程全部采用自编教材,其中《尼泊尔语口语》和《尼泊尔语语法》已正式出版。(www.xing528.com)

目前,学校采用“0.5+3.5”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学期学习巩固英文,暂不开设尼泊尔语课程,后七个学期集中学习尼泊尔语各门课程,英语学习不间断。对在校期间英文学习成绩优秀的非通用语专业学生(通过英语专业八级)颁发双本科文凭。

三、中国传媒大学尼泊尔语专业建设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尼泊尔语专业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外国语学院(原国际传播学院)非通用语专业。20世纪60年代初,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建校之初三个系之一的外语系,首次开设了尼泊尔语专业,并招收了两届学生和一个进修班。尼泊尔语专业与同期存在的其他非通用语专业齐头并进,为当时我国的对外广播和对外友好交往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之后,非通用语专业招生曾一度停滞。直到1985年,经教育部特批,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招生,于1985年和1995年分别定向培养了3名和4名尼泊尔语专业学生。2000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正式恢复非通用语专业,招收尼泊尔语本科专业学生23名;同年10月,教育部专门组织专家组对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了评估论证,并于2004年正式批准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尼泊尔语与泰米尔语、孟加拉语、斯瓦希里语四个语种同时获得审批通过,成为国家非通用语基地语种,从而为今后尼泊尔语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5年和2009年,尼泊尔语专业继续招收新一届学生15名和14名。学制四年。

在尼泊尔语专业不断的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学的学科定位日趋明晰:以本科教学为工作主体,以尼泊尔语和英语学习为基础,结合新闻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的知识,结合对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外语突出、专业领先”的复语型、复合型人才。

为培养复语型人才,尼泊尔语专业实行专业语言和英语双语培养四年不间断,并且针对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英语教学方案,使学生既精通一门非通用语又能熟练掌握英语。具体而言,就是把英语学习视为尼泊尔语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达到英语专业四级,能力具备的学生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以便为学生的就业和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为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尼泊尔语专业在强化语言教学的同时,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传统优势,加大对电视、广播和新闻等相关传媒专业的教学,并开设对象国社会与文化、政治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公共关系、国际关系与外交、金融等多种课程,形成了卓有特色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培养,能够广泛掌握相关传媒知识,为毕业后走上与传媒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培养模式上,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0.5+3.5”的培养模式不同,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专业采用“3+1”外延型培养模式,即国内学习和国外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而尼泊尔语专业的“3+1”教学模式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2000年以后,尼泊尔国内发生动乱,国家政局不稳,出于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考虑,学院将学生们派往对象国学习的时间相应缩短。另外,由于尼泊尔国家教育水平相对低下等原因,学院将学生去对象国“留学”改为“游学”,时间也大为缩短。尼泊尔语专业的“游学”活动主要是充分利用学生假期的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到对象国尼泊尔进行集中学习,在游学期间,为学生安排“原汁原味”的尼泊尔语言学习,聆听尼泊尔国内各界知名人士的讲座,深入考察尼泊尔国内的民俗风情,使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学到地道的尼泊尔语言。

在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之后,2005级尼泊尔语专业的全班同学在两位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于2007年成功走出国门,到尼泊尔进行了为期22天的丰富多彩的游学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