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教学与研究:创新双语培养模式

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教学与研究:创新双语培养模式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在坚持这种双语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系统连贯、循序渐进的英语课程设置和别开生面的双语教学模式显得格外重要。

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教学与研究:创新双语培养模式

第二节 别开生面的双语培养模式

一、双语培养模式简介

自从2000年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恢复开设非通用语特色专业以来,一直实行“非通用语+英语”的双语教学模式。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在国内属首创,目的在于培养既精通一门非通用语同时又能熟练掌握英语的“复语型”专门人才。而与一般的大学英语教学和第二外语教学不同,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材选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在坚持这种双语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英语课程

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英语教学目标是让特色语种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达到英语专业八级。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考虑到语言学习必须循序渐进的特点,非通用语特色专业逐步完善了英语课程设置,英语教学基本上贯穿了学生四年的大学教育(见表1-1)。

表1-1 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特色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

img3

注:A是为不出国的学生开设的课程,B是为出国学生开设的课程

(二)英语教材

教材方面,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目前选用的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包括:

1.《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英语听力入门》(1~4册)和《大学英语听力教程》(上、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3.《英语泛读教程3》,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英语写作基础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5.《大学英语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双语模式的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特色专业重视双语教学,其根本目的是希望在保证专业语种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强化英语教学,使学生在未来可以站到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上发挥其特长。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这种双语培养模式已经展现出四个方面的优势:(www.xing528.com)

(一)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具备高水平英语能力的专业人才。在中国,英语语言能力甚至已逐渐被视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很多用人单位都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诸如外交部、新华社等单位对非通用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非常高。例如,新华社要求英语六级要达到520分以上,外交部对非通用语专业学生则有专门的英语考试

在双语教学模式下,非通用语专业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非通用语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交际能力之外,英语水平也将得到普遍提高,这无疑将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及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中具有更多的优势。

(二)弥补非通用语应用范围较窄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就业前景

众所周知,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应用范围较窄的局限性。双语教学模式恰恰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

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本科毕业后凭借大学阶段打下的良好的语言基础,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事新闻编辑、采访、广播等工作;另一类是改变专业方向,利用大学阶段积累的英语及新闻传播等方面的知识,从事传媒、外事等方面的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就职或继续深造。以2000级斯瓦希里语和2003级泰米尔语专业为例,毕业生中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7.5%(9∶24)和46.2%(6∶13)。可见,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需要靠英语语言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特长就业。以双语教学模式为基础培养复语型、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

(三)辅助并促进非通用语学习,开辟对象国社会文化研究的渠道

在培养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学生的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只是一个方面,学生还需要熟悉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宣传等方面的知识。在非通用语特色专业语种和中文相关资料与书籍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英文资料来补充、辅助和促进学生对对象国社会文化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与学习。

为此,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选择与对象国的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各个研究中心合作,让学生既可以在对象国大学学习语言文化,同时也可以走进世界知名学府,了解其他国家的学者如何开展对象国问题研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国际交流提供便利,为他们了解和研究对象国的社会与文化开辟新的渠道,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四)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

双语模式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在上大学之前,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英语多年,其中有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高,对英语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除了本专业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具有高学历和深层次知识结构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大学毕业时选择在国内或出国(尤其是去欧美国家)继续深造。而无论是在国内读书还是出国留学,学生都需要参加高水平要求的英语考试。因此,系统连贯、循序渐进的英语课程设置和别开生面的双语教学模式显得格外重要。

三、双语模式的教学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教学特点是“非通用语+英语”的双语教学模式,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获得两种语言能力,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据了解,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有些非通用语特色专业的学生就是由于具备非通用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能力而找到理想的工作的。例如,2000级斯瓦希里语班的王澜,通过英语考试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正在从事有关非洲的研究工作。2003级泰米尔语班学生张大千,以633分的托福考试成绩考取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国际关系方向硕士。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英语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普遍有所提升。

表1-2 近几年中国传媒大学非通用语特色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四级的通过情况

img4

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针对非通用语特色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1],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普遍比较满意,认为现行教学模式很合理,富有创造性且效果很好,“为我们日后在人才市场的竞争打下良好基础”。而为了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目的,毕业生总体上都认为应该加大英语课的教学力度,应该将英语教学与所学的非通用语专业结合起来,并对英语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