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小平视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的成果

邓小平视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的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一种态度,则是把苏联模式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归罪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本身。[39]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邓小平倡导的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又得到进一步的展开。

邓小平视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的成果

学习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指导这一伟大实践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越来越广泛的声誉:人们称它是邓小平“为挽救已经解体的苏联中央集权主义所面临几乎不可避免要失事的社会主义大船而向马克思主义者作出的回答”,说它“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生命力”,“在实际上给出了社会主义的新定义”。

回顾20世纪的发展历程,特别在社会主义面临挑战的时候,曾经多次涌现过改革的浪潮。但是,这些改革的尝试或者在取得一些成绩以后,以失败告终;或者半途而废,没有能够坚持下去;或者迷失方向,走到歧路、邪路上去。为什么邓小平倡导和设计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道路,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这里当然有客观的因素,即在总结我国和世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日益深刻、准确的把握;但除此之外,又还有主观的因素,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特别是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大体上说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态度,虽然在口头上也说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万古不变的教条,但在实践中却往往不顾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照抄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个别论断,特别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具体设想,生搬硬套到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苏联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国家工业化、抗击德国法西斯入侵等方面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对于马克思主义所采取的上述教条主义态度,却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还在某些方面导致社会主义的扭曲变形。特别在世界主题发生了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换的情况下,这种教条主义态度更导致社会主义的苏联在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较量中,在科技和经济等等的发展方面渐渐败下阵来的严重后果。

另一种态度,出于对第二国际、共产国际的理论强调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而没有突出人的能动作用的不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用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学说某些流派的思想观点去解释、发挥、结合、补充马克思主义,以此来“重新发现马克思原来的设计”。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使其马克思主义研究适应于当代世界新情况的良好愿望,并提出过一些有价值的认识成果,但就总体来说,在哲学上,由于它企图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结合”起来而陷入折中主义:在政治上,由于它把由苏联模式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产生的种种弊端,归罪于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科学的步子迈得太快,以致造成“革命想象的营养不良”、“革命运动在精神上的贫困化”,而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是要从乌托邦到科学,而是要从科学到乌托邦”的错误口号。

还有一种态度,则是把苏联模式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归罪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本身。持这种态度的人认为,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所产生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律背反论现在已经过时,共产主义就是一种过时的意识形态教条,人类现在面临的完全是另一种选择:是要一个走向毁灭的社会,还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社会?于是,他们就借口时代发生了变化,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而去改宗民主社会主义。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正是针对着这种种错误态度,邓小平早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就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强调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我们当然不会由科学的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39]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邓小平倡导的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又得到进一步的展开。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正确处理两个方面的关系,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www.xing528.com)

一是在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上,既要坚持而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而要根据现在的情况去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总结经验,使用人才》中,邓小平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40]这种认为“老祖宗不能丢”的态度,和那种借口时代变化,说共产主义是一种过时的意识形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与此同时,邓小平又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强调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之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41]邓小平这种强调要根据现在的情况去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又同那种把不顾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照抄照搬马克思和列宁的某些论断当作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既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邓小平历来强调搞社会主义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他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2]在《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中,他又说:“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43]这种反复强调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态度,不仅和那种离开了本国的实际侈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也和那种不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企图用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某个流派的思想观点的折中混合去克服教条主义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

与此同时,邓小平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出:“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44]这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实践,又强调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态度,不仅和那种借口时代变化而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也和那种用现代西方哲学某个流派的思想观点去解释、发挥、结合、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折中主义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

归结起来,既强调不能丢老祖宗,又指出要根据现在的情况去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主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各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又坚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并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的这些教导,构成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的高度统一。而且,正是由于邓小平身体力行地始终坚持了这种高度统一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这才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也才有在这个理论的指引下,充满生机和活力,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样地,我们今天要继承邓小平的遗志,努力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邓小平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坚持下去,推向前进,胜利地达到我们的目的地,我们也首先要努力学习和坚持他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的这种高度统一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