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重要序言

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重要序言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序徐 枢杜道流博士的学位论文《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一书即将出版,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一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第一,重视多角度、综合性地考察感叹句。他又从语音角度给现代汉语书面语常用的感叹词进行了归类,并探讨了各类叹词的表达功能。回到安大后,他又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反复修改了论文,这就是目前出版的《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一书。

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重要序言

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序

徐 枢

杜道流博士的学位论文《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一书即将出版,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应作者要求,我在这里谈谈读后的感想。

这个选题很有意义。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语法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进度是不平衡的。比如,在研究方法上,偏于单项考察的论文居多,而偏重于综合因素考察的就比较少,而对这些因素间相互制约关系考察的就更少。在研究的内容上,就句法而言,偏重于句型研究的较多,而对句类研究,特别是感叹句研究的就很少。这种不平衡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语法研究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作者选择感叹句为题是很有见地的,可说是填补了这个领域的一块空白。同时,由于作者对感叹句的细致考察和分析,以及由此而得出的一些结论,对其他句类的研究也不无参考价值。从这个角度看,这一选题的意义又不仅仅限于感叹句研究本身。

《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一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第一,重视多角度、综合性地考察感叹句。

语法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只从单一角度来考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语境的、语音的,甚至是文化的,等等。本文作者对感叹句的考察与分析,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看法。他以功能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感叹句的各个方面。比如,他从句法形式入手,归纳出感叹句的几个特征,即语调的丰富性、结构的简洁性和具有显性或隐性标志。他从语音形式、表达手段,特别是从语义内容上给感叹句分了类,这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最为细致的分类。他又从语音角度给现代汉语书面语常用的感叹词进行了归类,并探讨了各类叹词的表达功能。尽管上述分析还不能说是尽善尽美,有些归类也可能出现重复和交叉,但总体来说,作者的这项综合性研究为感叹句勾勒出一个较为全面而准确的概貌,是我们对感叹句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第二,重视感叹句的过渡性质。(www.xing528.com)

吕叔湘先生早在二十多年前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就曾经指出,汉语中的许多语法现象是渐进而不是顿变,因此分析时很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态”。杜道流在研究感叹句时也持有类似的看法。他并不是追求感叹句内部的整齐划一,并承认感叹句和其他句类中间存在着模糊边界。他认为,感叹句的内部有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之分,它们并不同样具有绝对一致的共同点。并指出,感叹句实际上是以典型成员为样本而建立起来的类,其他成员则因与典型成员相似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归属程度。表面看来,这种处理方式似乎有点模棱两可,其实这倒比那种“一刀切”的方式更为符合汉语的实际状况。在这里,我不妨略为申说几句。在我们分析语法问题时,往往愿意追求结论的完美以及各种现象间的“天衣无缝”。殊不知,这是不大可能的。语言是亿万人使用的工具,它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还有各种各样的特殊事例。只有还事物以本来面目,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结论更符合现实,也才更具有科学性。追求“严密”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的,但凡事总有个“度”,超过了“度”,过犹不及,结论反而经不起语言事实的检验了。

第三,重视语料的分析、整理和归纳,较好地做到了事例和理论的相互结合。

从上个世纪,。年代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语法研究不十分重视理论。大多数文章只是围绕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描写和分析或是展开讨论。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外的语法理论和流派被引入中国,推动了语法研究的发展,在整体面貌上有了很大改观。但近几年也出现了一种不太健康的苗头,即少数语法论文只根据国外引进的某一理论,然后用少量汉语事实去说明它。凡是不合于那个理论的,或是有意回避汉语事实,或是将事实变得适合于那种理论。这种削足适履式的研究并不能真正推动我国语法研究的进展。杜道流博士的文章以大量语料为依据,以功能主义理论为基础,能够做到事实与理论相互交融、印证。还需一提的是,他考虑到感叹句是口语性很强的一种句类,因而尽可能多地选用能够典型反映北京口语的材料。在这部著作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立足于汉语现实,然后用功能主义语法观加以说明、分析和理解,而不是生硬地将汉语感叹句纳入哪个理论框架。我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值得提倡的做法。

我在七八年前曾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讲学,并与中文系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在此期间,结识了杜道流同志,他的好学与深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得知他考取了安徽大学白兆麟教授的博士生,主攻汉语语法学。大约在2001年前后,白教授又把他安排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习一段时间。语言所张国宪教授为他初步拟出了写作计划,并审读了论文初稿,我也就感叹句中的一些问题同他进行过多次讨论。回到安大后,他又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反复修改了论文,这就是目前出版的《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一书。

是为序。

2005年3月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