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僧会: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的重要人物

康僧会: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的重要人物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僧会《高僧传》谓康僧会于赤乌十年,初达建业,因舍利之感应,孙权为之立建初寺,江南大法遂兴。康僧会,其先康居人。支、康二人,均在魏初,并生于汉土。僧会之师不知为何人。僧会见韩林等时,当已及中年。又《藏经》中之《安般守意经》,乃译文与注疏混合而成,其注疏部分疑即陈慧、康僧会所共作。而生于交趾之康僧会,曾从三人问学。支谦、康僧会系出西域,而生于中土,深受华化。安世高、康僧会之学说主养生成神。

康僧会: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的重要人物

康 僧 会

《高僧传》谓康僧会于赤乌十年(《广弘明集》引《吴书》作四年),初达建业,因舍利之感应,孙权为之立建初寺,江南大法遂兴。后孙鰑亦受五戒。此事之疑伪,前已述之。今复据上段所考,支谦以黄武初在武昌,黄龙后至建业。而于太子登卒后,即隐遁。则在赤乌四年,江南早已有佛法,固不始于赤乌十年僧会之来也。观于支谦等自黄武时已译经,则江南大法之兴,固不能全归功于康僧会立建初寺也。兹采魏晋间记载,略参以《僧传》、《祐录》,述之如下。

康僧会,其先康居人。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贾移交趾。会年十余岁,二亲并亡,以至性奉孝,服毕出家,励行甚峻。(《高僧传》)其《安般守意经序》云:

余生末踪,始能负薪,考妣殂落,三师凋丧,仰瞻云日,悲无质受,眷言顾之,潸然出涕。宿祚未没,会见南阳韩林、颍川皮业、会稽陈慧。此三贤者,信道笃密,执德弘正,进进,志道不倦。余从之请问(问《安般经》义也),规同矩合,义无乖异。陈慧注义,余助斟酌,非师所传,不敢自由也。(师为陈慧之师安世高也)

支谦传支谶之学,而不及见谶。僧会注世高之经,亦只见韩林、皮业、陈慧。支、康二人,均在魏初(《祐录》六道安《安般经序》称曰魏初僧会),并生于汉土。僧会之师不知为何人。然会于《安般序》,悼三师凋丧。于《法镜》叹“丧师历载,莫由重质”。(《祐录》六)则师固甚为其所敬信。僧会见韩林等时,当已及中年。其注《安般》当在吴未称帝以前(公元229年)。序文中称安世高至京师,系指洛阳,可以为证。《高僧传》谓会于赤乌十年至建业,立建初寺。会卒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寺谓至晋咸和中毁于苏峻之乱。但《吴志》谓孙1坏佛祠,斩道人,则《僧传》所言寺毁之年,亦有可疑。东晋初住建初寺者,有帛尸密黎,永嘉之乱过江者也。建初寺在金陵大市后,故亦名大市寺。(见至元《金陵新志》,寺址想当现聚宝门外西街大市桥)据《高僧传》,晋时曾图会像,至梁时尚存。晋孙绰为之赞曰:“会公萧瑟,实惟令质。心无近累,情有馀逸。厉此幽夜,振彼尤黜。超然远诣,卓然高出。”(www.xing528.com)

僧会译经《祐录》卷二著录只二部,盖据《安录》所言也。而卷十三,则列六部,盖据后来之传说也。《房录》著录十四部,《开元录》厘定为七部。但僧会所出有《吴品》(凡十品,即《道行经》异译),后世道安、支遁、僧睿、梁武帝均未言及,可见其所译并无多大影响。否则此实即《大明度经》,乃支谦所译,而现存于藏经中者。但会生于中国,深悉华文,其地位重要在撰述,而不在翻译。会曾集《六度要目》(《祐录》十道安《十法句义序》),制《泥洹梵呗》(《僧传》),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等三经,并制经序(《僧传》)。注今均佚,惟前二序尚存。《道树经》者,支谶所译,会为之注,可见为支谦之后辈。《安般》、《法镜》皆汉末安息来人所翻,而会尤服膺世高之学。可知会虽生于南方,仍与北方洛都佛教之关系,极密切也。

僧会译经中,现存有《六度集经》。文辞典雅,颇援引中国理论。而其诸波罗蜜前均有短引。(现存本缺般若波罗蜜小引)审其内容,决为会所自制,非译自胡本。此乃治汉魏佛学者最重要之材料也。又《藏经》中之《安般守意经》,乃译文与注疏混合而成,其注疏部分疑即陈慧、康僧会所共作。盖亦治汉魏佛学者所当注意者也。

汉末洛都佛教有二大系统。至三国时,传播于南方。一为安世高之禅学。偏于小乘,其重要典籍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安玄之《法镜经》,及康氏之《六度集经》等。安之弟子有严浮调,临淮人也。此外有南阳韩林、颍川皮业及会稽陈慧。而生于交趾之康僧会,曾从三人问学。现存藏经中有《阴持入经》,其作者不明。(标题为陈慧,但序中自称为密)但仍出于安世高之系统,而为西晋前作品也。(其所引经均汉魏人译。惟所引《中心经》[亦作《忠心政行》],《藏经》题为晋竺昙无兰译。此乃据《房录》。但《祐录》只言兰撰出二部。《中心经》则入失译录,并云出《六度集》,虽现《六度集》缺此,然或古有今缺。即《房录》亦只言兰所出,系自大部略出)二为支谶之《般若》,乃大乘学。其重要典籍为《道行经》、《首楞严经》及支谦译之《维摩》与《明度》等。支谶之弟子支亮,支亮之弟子支谦。世高与谶同在洛阳。僧会与谦同住建业。二者虽互相有关涉,但其系统在学说及传授上,固甚为分明也。牟子者,处于南方,颇喜《老子》之玄致,与支谦一系之学说甚见同气也。

支谦、康僧会系出西域,而生于中土,深受华化。译经尚文雅,遂常掇拾中华名辞与理论,羼入译本。故其学均非纯粹西域之佛教也。又牟子采《老》、《庄》之言,以明佛理。僧会《安般》、《法镜》二序,亦颇袭《老》、《庄》名词典故。(《法句经序》引“美言不信”之语,是支谦曾读《老子》)而同时有《阴持入经注》,读之尤见西方、中夏思想之渐相牵合。嵇康阮籍所用之理论,亦颇见于是书中。安世高、康僧会之学说主养生成神。支谶、支谦之学说主神与道合。前者与道教相近,上承汉代之佛教。而后者与玄学同流,两晋以还所流行之佛学,则上接二支。明乎此,则佛教在中国之玄学化始于此时,实无疑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